來源:上海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
案情簡介
小周大學畢業(yè)后,,應聘進入本市某物流公司從事行政工作,月工資6000元,。雙方簽訂有一份勞動
合同,,約定合同期限自2017年7月1日起至2020年6月30日止。2019年7月10日,,小周向公司遞交了辭職報告,,并根據(jù)安排完成工作交接后,在8月9日辦理了離職手續(xù),。
嗣后,,小周回想起其2019年度3天年休假并未享受,即向公司提出追索未休年假工資,但被拒絕,。小周遂訴至仲裁委員會,,請求物流公司向其支付2019年3天未休年休假工資1655.17元。仲裁委員會立案后,,依法予以受理,。
審理中,小周表示,,物流公司未對包括其在內(nèi)勞動者的年休假作出過統(tǒng)一安排,,其也因工作忙碌未能提出休假申請,現(xiàn)要求公司支付2019年3天未休年休假工資1655.17元,。
物流公司則主張,,小周因個人原因辭職,致使其無法就年休假作安排,,該責任不在于公司,。且根據(jù)小周在職工作時間折算,其2019年度僅應享有2天未休年休假,,故不同意該項請求,。
爭議焦點
勞動者主動辭職,是否能獲得未休年休假工資,?
仲裁結(jié)果
仲裁委員會依法作出裁決:物流公司應向小周支付2019年2天未休年休假工資1103.44元,;對小周的其他請求,未予支持,。
案件評析
年休假是指勞動者連續(xù)工作滿一定期間后,依法每年享有一定時間的帶薪假期,。作為一項法定休息權(quán),,應受到法律保護?!堵毠侥晷菁贄l例》第五條規(guī)定,,單位根據(jù)生產(chǎn)、工作的具體情況,,并考慮職工本人意愿,,統(tǒng)籌安排職工年休假。年休假在1個年度內(nèi)可以集中安排,,也可以分段安排,,一般不跨年度安排。單位因生產(chǎn),、工作特點確有必要跨年度安排職工年休假的,,可以跨1個年度安排。而《企業(yè)職工帶薪年休假實施辦法》第十二條規(guī)定,用人單位與職工解除或者終止
勞動合同時,,當年度未安排職工休滿應休年休假的,,應當按照職工當年已工作時間折算應休未休年休假天數(shù),并支付未休年休假工資報酬,,但折算后不足1整天的部分,,不支付未休年休假工資報酬。
從以上法條中,,我們可以看出三層含義,,其一、用人單位可以統(tǒng)籌安排勞動者享受法定年休假,;其二,、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時,勞動者仍有未休年休假的,,應當支付未休年休假工資,;其三、未休年休假折算后不足1整天的部分,,不支付未休年休假工資,。
回到本案中,小周雖主動提出辭職申請,,但其已提前一個月履行
解除勞動合同的通知義務,。作為用人單位的物流公司而言,完全可以在此期間對應休未休年休假作出合理安排,。因此,,物流公司主張因小周未及時申請,導致其無法就年休假作出安排的抗辯意見難以成立,。但需要指出的是,,法定年休假折算天數(shù)既不會做“四舍五入”處理,也不存在按“半天取整”的概念,。小周2019年雖在物流公司工作已滿半年有余,,但折算后僅享有2天法定年休假。鑒于此,,物流公司應當向小周支付2019年2天未休年休假工資1103.44元,。
實踐中,對于本案的處理常見兩類觀點,,一種觀點認為,,凡是勞動者主動提出辭職,用人單位均無須支付未休年休假工資,,即與本案被申請人的抗辯意見一致,。另一種觀點則認為,,無論是勞動者或用人單位哪一方主動提出解除勞動合同,亦或是終止勞動合同,,用人單位均應當支付未休年休假工資,,即直接適用《企業(yè)職工帶薪年休假實施辦法》規(guī)定。而本案則采用了折中意見,,勞動者行使預告解除權(quán)是法定義務,,同時也是用人單位的權(quán)利。通知期給予了用人單位及時安排勞動者交接原工作的期間,,用人單位也可在一個月通知期內(nèi),,將勞動者未休年假、剩余調(diào)休等在離職前作出統(tǒng)一安排,,避免日后再起紛爭,。如果勞動者提出離職申請時間倉促,用人單位也配合當即批準其申請,,用人單位據(jù)此主張未享受完當年度年休假的責任在于勞動者,,相信也會得到裁判者的認同。
作為一項法定福利待遇,,本意是為了保障勞動者的休息休假權(quán),,而非是變相補償勞動者獲得額外的工資報酬。因此,,大多數(shù)用人單位都會將勞動者的年休假根據(jù)實際情況作統(tǒng)籌安排,,避免影響其正常生產(chǎn)經(jīng)營。當然,,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也可同意勞動者即請即休,盡可能將當年度年休假及時使用完畢,。事實上,,勞動者也應在
勞動關系存續(xù)期間及時申請使用,或在勞動關系結(jié)束前提出結(jié)算方案,,而非消極等待,甚至是為了年休假爭議,,影響到新工作的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