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法裁判:行政賠償不低于行政補償數(shù)額
依法給予被征收人補償之前,房屋被征收機關違法強制拆除,,原本需要給予被征收人補償?shù)姆课菁跋嚓P財產的價值轉化為違法強制拆除行為造成的財產損失,,被征收人作為賠償權利人可以請求國家賠償。由于賠償與補償指向的客體基本相同,,這種賠償?shù)姆秶?、標準和方式可以參照?zhí)行(賠償標準還應當結合具體案件具體判定)。此外,,為了防止征收機關"以賠代補",、惡意違法強拆行為的發(fā)生,賠償?shù)慕痤~原則上不能低于補償?shù)臄?shù)額,。在賠償案件審理中,,應當對賠償范圍、賠償標準進行明確,,全面賠償,,不能遺漏賠償請求。
再審申請人因訴省西寧市城東區(qū)人民政府(以下簡稱城東區(qū)政府)房屋強制拆遷行政賠償一案,,不服省高級人民法院(2017)青行終3號行政賠償判決,,向本院申請再審。本院受理后,,依法組成合議庭,,對本案進行了審查,現(xiàn)已審查終結,。
申請再審稱:一,、原審判決認定事實不清,。1.二審判決300萬元作為賠償,尚未計算停產停業(yè)損失,、搬遷損失,、被拆遷建筑物的附屬物及固定資產損失。2.區(qū)政府拆遷行為系違法拆遷已為法院判決認定,,但一,、二審法院均未對城東區(qū)政府作出每平方米建筑補償2000元的合理性、合法性給予認定,。3.二審法院認定的政府作出補償?shù)臉藴适鞘У臉藴?,本案拆遷的時間是2013年10月,政府按照2007年的文件在2004年的標準之上上浮15%與市場價值增幅嚴重不符,;被安置的用地系首次拆遷的安置用地,,再審申請人無異議,但不屬本案爭議部分,。4.再審申請人
一審,、二審均提供了附屬設施、固定資產損失的證據(jù),,提供了公司過渡期臨時交易大棚建設
合同及相關視頻,、員工工資支出憑證等,,二審法院確認再審申請人沒有提供固定資產和附屬設施損失賠償?shù)淖C據(jù),,與事實不符。二,、二審判決適用
法律法規(guī),、地方性法規(guī)不當。1.二審判決補償數(shù)額不符合《國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與補償條例》第十九條關于"被征收房屋價值的補償,,不得低于房屋征收決定公告之日被征收房屋類似房地產市場價格"的規(guī)定,。2.二審法院未適用《青海省人民政府關于貫徹的實施意見》。3.二審法院不批準重新鑒定不符合《最高人民法院關于
行政訴訟證據(jù)若干問題的規(guī)定》第二十九條規(guī)定,。請求:1.撤銷二審判決,;2.改判區(qū)政府先行給付已確定的"補償".5元;并支付自2013年11月1日至實際給付期間的銀行同期
貸款利息,;3.改判城東區(qū)政府對被違法拆遷的.77平方米建筑物,、建筑物附屬物、固定資產按照生效判決作出時以同類房屋的房地產市場評估價格為標準予以賠償,,對再審申請人已施行的臨時安置標準予以賠償,,即每平方米每年600元過渡費,給付4年,。(此項在給付第2項本金訴訟請求基礎上進行差額賠償),。
本院認為,,本案是因國有土地上房屋征收過程中,征收機關違法強制拆除被征收房屋引發(fā)的行政賠償案件,。按照《國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與補償條例》的有關規(guī)定,,征收國有土地上的房屋首先要制定征收補償方案、作出征收決定,,其次是簽訂補償協(xié)議或者作出征收補償決定,,予以補償。補償是房屋征收過程中的主要步驟之一,,是關系被征收人核心利益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如果在依法給予被征收人補償之前,房屋被征收機關違法強制拆除,,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賠償法》第四條關于"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在行使行政職權時有下列侵犯財產權情形之一的,,受害人有取得賠償?shù)臋嗬骸ㄈ┻`法征收、征用財產的…"的規(guī)定,,產生國家賠償責任,。原本需要給予被征收人補償?shù)姆课菁跋嚓P財產的價值轉化為違法強制拆除行為造成的財產損失,被征收人作為賠償權利人可以請求國家賠償,。由于賠償與補償指向的客體基本相同,,這種賠償?shù)姆秶藴屎头绞匠勒铡吨腥A人民共和國國家賠償法》的有關規(guī)定執(zhí)行外,,還可以參照《國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與補償條例》的具體規(guī)定,。此外,為了防止征收機關"以賠代補",、惡意違法強拆行為的發(fā)生,,賠償?shù)慕痤~原則上不能低于補償?shù)臄?shù)額。
涉案的區(qū)政府強制拆除再審申請人公司位于西寧市城東區(qū),,請求國家賠償?shù)那疤釛l件具備,。仁杰糧油公司在本案中的賠償請求包括:1.判令區(qū)政府按照每平方米5500元的標準對違法拆除的仁杰糧油公司.77平方米建筑物賠償共計元;2.判令城東區(qū)政府因房屋拆遷造成仁杰糧油公司停產停業(yè),、搬遷等造成的各項損失每平方米1800元共計賠償元,;3.判令城東區(qū)政府賠償仁杰糧油公司被拆遷建筑物的附屬物和固定資產。從賠償請求內容來看,,均是強拆行為導致的財產損失,,法院應當結合當事人提交的證據(jù)分別予以審查、認定并作出裁判,。二審判決雖然認定西寧市人民政府等有關部門在房屋征收過程中擬在區(qū)安排88.3畝土地作為公司安置用地,,且在房屋被強制拆除后,區(qū)政府對涉案房屋以及附屬物,、固定資產的價值進行了重新評估,,但是這些補償和安置措施均未最終落實,,某公司的財產損失亦未得到彌補,而目前國家賠償程序已經啟動,,法院應當圍繞仁杰糧油公司的賠償請求進行審理,,把原本需要補償?shù)姆课莸蓉敭a價值納入國家賠償?shù)臄?shù)額范圍內。但是二審法院對本案賠償請求并未全面審理和裁判:對于建筑物損失的賠償請求,,二審判決雖認定某公司主張的每平方米5500元系單方委托評估公司所作,,系咨詢性質,不符合評估報告的形式和實質要件,,不予認定,,但對客觀存在的被拆除的建筑物價值損失應當按照什么標準計算、數(shù)額應是多少沒有依法予以認定并體現(xiàn)在賠償數(shù)額中,;對于建筑物附屬物和固定資產損失的賠償請求,,二審判決雖未采納城東區(qū)政府主張的某公司無損失證明的意見,但對某公司的該請求亦未作出相應裁判,;二審判決僅對某公司提出的停產停業(yè),、搬遷損失概括判決賠償300萬元,遺漏了第一項和第三項訴訟請求,。
綜上,,仁杰糧油公司的再審申請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
行政訴訟法》第九十一條第六項規(guī)定的情形。依照《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的解釋》第一百一十六條第一款,、第一百一十八條的規(guī)定,,裁定如下:
一、指令青海省高級人民法院再審本案,;
二,、再審期間,中止原判決的執(zhí)行,。
以上是關于“最高法裁判:行政賠償不低于行政補償數(shù)額”的相關信息,想了解更多的相關知識請關注好律師網
土地房產法律專題欄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