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律師網(wǎng) > 專題 > 行政制度 > 行政管理 > 正文
一,、海關強制措施的性質及區(qū)分意義
海關強制措施是指海關在行使職權的過程中,,對他人的人身或財產(chǎn)采取的各種限制性措施。在我國,,海關傳統(tǒng)上是國家行政機關,,行使進出境運輸工具、貨物,、物品監(jiān)管,,關稅及其他稅費征收,查緝走私和編制海關統(tǒng)計等職權,。海關在行使上述職權時,,有權采取限制人身自由的以及對財產(chǎn)的查封、凍結和扣押等行政強制措施,。這類強制措施在性質上屬于具體行政行為,。1999年1月5日海關總署走私犯罪偵查局掛牌成立以后,海關同時又是我國的司法偵查機關,,負責涉稅走私刑事案件的偵查,、預審、拘留和執(zhí)行逮捕,。海關在行使這些司法偵查權時,,有權根據(jù)《刑事訴訟法》的規(guī)定對犯罪嫌疑人采取拘傳、監(jiān)視居住,、取保候審,、拘留等刑事強制措施以及勘驗、檢查,、搜查,、扣押物證和書證等偵查措施。上述兩類措施(以下統(tǒng)稱為“刑事偵查措施”)在性質上則屬于司法偵查行為,。
由于海關在行使職權時可能采取的行政強制措施和司法偵查措施具有不同的性質和特征,,法律對此設置了不同的救濟制度。當海關的行政強制措施違法時,,救濟途徑是由相對人申請行政復議或提起行政訴訟,。而且,申請行政復議和提起行政訴訟是不以權利受到損害為前提的,而只要相對人認為海關的行政強制措施違法即可,。當海關的刑事偵查措施違法時,救濟手段是請求國家賠償,,且請求國家賠償須以有關機關確認海關的刑事偵查措施違法為前提,。因此,如果相對人對海關的特定強制措施不服,,就有必要從性質對其進行識別,,以選擇恰當?shù)木葷绞?而人民法院在行政訴訟過程中,也必須對其進行識別,,以確定是否對海關的特定強制措施予以司法審查,。這是因為只有行政機關的具體行政行為才屬行政訴訟受案范圍,才是行政訴訟的審理對象,。
正確區(qū)分海關行政強制措施和刑事偵查措施,,既有利于相對人選擇恰當?shù)木葷侄蝸砭S護自身的合法權益,也有利于有關救濟制的有效運作,。如果混淆這兩類強制措施的性質,,錯誤地實施救濟,不僅會使立法上設置相關救濟制度的目的難以實現(xiàn),,還會造成一些難以解決的困難,。從我國現(xiàn)行法律、法規(guī)的規(guī)定來看,,海關依法采取的一項強制措施到底是行政強制措施,,還是刑事偵查措施也并不明確,極易造成執(zhí)法中的濫用職權和行政審判中的錯誤認識,??傊_區(qū)分海關的這兩類強制措施無論在理論上,,還是在實踐上都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二、兩類強制措施在理論上的聯(lián)系和區(qū)別
海關行政強制措施與海關刑事偵查措施的共同之處:
第一,,兩種強制措施的實質都在于限制相對人的相關權利,,而不是剝奪相對人的相關權利;
第二,,兩種強制措施都是在案件查處過程中采取的臨時性手段,,而不是對案件當事人所作的最終結論,也不是對當事人的某種懲罰性處理,;
第三,,從對象上看,兩種強制措施都是既可以針對違法者,也可以針對違法嫌疑人,。
這兩類強制措施的區(qū)別是:
第一,,法律依據(jù)不同。海關采取行政強制措施的法律依據(jù)是《海關法》,、《行政處罰法》,、《海關稽查條例》以及《海關知識產(chǎn)權保護條例》等法律法規(guī)。而海關采取刑事偵查措施的法律依據(jù)則主要是《刑法》和《刑事訴訟法》,。
第二,,針對對象不同。海關行政強制措施是針對違反海關行政法規(guī)范的違法行為人或違法嫌疑人;而海關刑事偵查措施針對的對象是違反了《刑法》第151~157條規(guī)定,,涉嫌走私罪的犯罪嫌疑人,。
第三,采取的具體措施和手段不同,。根據(jù)有關的海關行政法規(guī)范,,海關有權采取的行政強制措施有《海關法》第6條第四款中規(guī)定的對嫌疑人的“扣留”;第六款中規(guī)定的對有走私嫌疑的運輸工具或者個人的“追逐”和“帶回處理”,;《海關稽查條例》第14-16條中規(guī)定的“進入被稽查人生產(chǎn)經(jīng)營場所,、貨物存放場所檢查與進出口活動有關的生產(chǎn)經(jīng) 營情況和貨物”,“查詢被稽查人在商業(yè)銀行或其他金融機構的存款賬戶”,,“暫時封存賬簿,、單據(jù)等有關資料”和“封存有關進口貨物”;《海關知識產(chǎn)權保護條例》第22, 23條中規(guī)定的“扣留貨物”以及《海關對中國籍旅客進出境行李物品的管理規(guī)定》第11條中的“對超出自用合理數(shù)量及規(guī)定的限量,、限值或品種范圍的進出境行李物品不予放行”等等,。而根據(jù)《刑事訴訟法》的規(guī)定,海關在偵查涉嫌走私罪的刑事案件中,,有權采取的刑事偵查措施有拘傳,、取保候審、監(jiān)視居住,、拘留以及扣押物證,、書證等。
第四,,適用目的不同,。海關采取行政強制措施是為了有效地履行行政職能。而海關采取刑事偵查措施的目的則在于預防,、制止和揭露涉嫌走私罪的違法行為,,保證刑事訴訟活動的順利進行。
第五,,強制措施的嚴厲程度不同,。海關行政強制措施一般時間較短,程度較輕,法律規(guī)定上的限制較少,,而海關刑事偵查措施的時間較長,,對人身和財產(chǎn)的限制程度較重,法律規(guī)定上的限制也較多,,實施起來應遵循嚴格的程序,。
三、區(qū)分兩類強制措施的實踐標準
在司法實踐中,,海關行政強制措施和海關刑事偵查措施的區(qū)分標準問題,尚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目前,,學者們提出的區(qū)分這兩類強制措施的標準主要有以下幾種:(1)行為種類標準。這種觀點認為,,海關辦理案件的過程中所采取的強制措施不全都是刑事偵查措施,,只有符合《刑事訴訟法》規(guī)定的刑事偵查措施種類的才屬刑事偵查措施。這些強制措施包括拘傳,、取保候審,、監(jiān)視居住、拘留以及扣押物證,、書證等,。如果海關在執(zhí)法過程中所采取的強制措施不屬于《刑事訴訟法》明文規(guī)定的種類,則應認定為行政強制措施,。(2)行為程序標準,。這種觀點認為,如果海關辦理案件時按《刑事訴訟法》的規(guī)定辦理了立案手續(xù),,且該案件由海關內(nèi)部走私犯罪偵查機構承辦,,則在這一過程中所采取的強制措施就是刑事偵查措施;相反,如果海關對案件是按照行政程序立案并由海關內(nèi)部辦理行政案件的機構承辦,,則在這一過程中,,海關所采取的強制措施就應被認定為行政強制措施。(3)行為最終結果標準,。這種觀點認為,,海關在采取了強制措施以后,如果最終對相對人是按涉嫌走私罪處理的,,如依法移送檢察機關審查起訴,,該項強制措施就應認定為刑事偵查措施。否則,,海關采取的這項措施就屬于行政強制措施,。
我們認為,上述三種標準都是從行為的形式這一角度來區(qū)分海關行政強制措施和海關刑事偵查措施,因而存在著不足之處:行為種類標準片面強調(diào)強制措施的種類必須符合法律的明文規(guī)定,,而忽視了對案件性質的考察,。如果案件本身不是涉嫌走私罪的刑事案件,則海關采取的強制措施即使符合《刑事訴訟法》所規(guī)定的種類,,也不應被認定為刑事偵查措施,。行為程序標準把判斷和決定特定的海關職權行為是否為可訴具體行政行為的權力交由采取該強制措施的海關來行使,往往會造成在相對人依法提起行政訴訟后,,被訴海關補辦刑事立案手續(xù),,以“規(guī)避”法院司法審查。況且,,在現(xiàn)實生活中,,面對形式不斷變化,產(chǎn)運銷一條龍的高科技,、高速度的走私活動,,海關也往往將情報、調(diào)查,、偵查等職能部門混為一體,,聯(lián)合實施強制措施。在這種情況下,,一個案件是由海關走私犯罪偵查機構辦理,,還是由行政案件調(diào)查機構辦理,很難區(qū)分,。行為結果標準的缺陷則在于以整個程序的最終結果為標準判斷此前已經(jīng)采取的強制措施的性質,,有本末倒置之嫌。而且,,實踐中的很多案件是在海關采取了強制措施后,,很長一段時間里既沒有案件的處理結果(如給予行政處罰或偵查終結移送審查起訴),海關也未依法解除強制措施,。如果依行為結果標準,,則相對人便無從選擇恰當?shù)木葷侄巍?/p>
所以,判斷海關的一項強制措施是行政強制措施,,還是刑事偵查措施的標準,,從根本上說不應是行為的形式標準,而應是行為的實質標準,,即案件標準,。也就是說,只有在一個依事實和依法律都將被認定為一個涉嫌走私罪的刑事案件中,,海關采取的強制措施才是刑事強制措施,。而在一個依事實和依法律都將被認定為一個違反海關監(jiān)管或涉嫌走私行為的行政案件中,,海關所采取的強制措施都將被認定為是行政強制措施。而諸如行為種類標準,、行為程序標準和行為最終結果標準等形式標準僅僅具有參照作用,,而非核心的、本質的標準,。具體地講,,案件標準包含的主要內(nèi)容有:首先,相對人涉嫌的行為必須是走私犯罪行為,。在操作上我們可以根據(jù)《刑法》第151~157條并結合《海關法》第47-49條的規(guī)定,,從行為的情節(jié),行為的發(fā)生地,,貨物,、物品的各類金額等方面綜合分析。如果相對人涉嫌的行為不構成走私罪,,而只是一般的走私行為,或者是與走私無關的一般的違反海關監(jiān)管,、偷逃海關稅費等行為,,那么這個案件就不是刑事案件。這就要求采取強制措施的海關必須已經(jīng)調(diào)查或收集到了相對人涉嫌走私罪的事實和證據(jù),,或者是當場發(fā)現(xiàn),,或者是事后查證,符合《刑事訴訟法》所規(guī)定的刑事案件立案標準,。其次,,海關必須是依法律規(guī)定按刑事案件程序辦理案件,在立案審批,、采取強制措施的程序方面真實,、有效。
總之,,我們只有把上述兩個方面結合起來,,才能認定海關所辦理的某個特定的案件是行政案件還是刑事案件,所采取的強制措施是行政強制措施還是刑事強制措施,。下面就實踐中可能出現(xiàn)的不同情況分析如下:
(1)案件本身不是涉嫌走私罪的刑事案件,,海關也不是按照刑事案件程序辦理的,則在此過程中海關所采取的強制措施均為行政強制措施,。相對人不服可依法申請復議或提起行政訴訟,。
(2)案件本身不是涉嫌走私的刑事案件,海關卻是按照刑事案件程序辦理的,,則在此過程中采取的強制措施無論是否符合《刑事訴訟法》所規(guī)定的強制措施種類,,均為行政強制措施,。相對人不服,可依法申請復議或提起行政訴訟,。
(3)案件本身是涉嫌走私罪的刑事案件,,海關也是按照刑事案件程序辦理的,所采取的強制措施也符合《刑事訴訟法》規(guī)定的強制措施種類,、適用對象,、范圍和權限,則這類強制措施屬刑事偵查措施,。相對人不服,,不能申請復議或提起行政訴訟。
(4)案件本身是涉嫌走私罪的刑事案件,,海關也是按照刑事案件程序辦理的,,但所采取的措施超出了法定強制措施的適用對象、范圍,、權限,。這些強制措施應認定為行政強制措施。相對人不服,,可依法申請復議或提起行政訴訟,。
(5)案件本身是涉嫌走私罪的刑事案件,但海關卻是按照行政程序辦理的,。在此過程中,,海關采取的強制措施是行政強制措施。相對人不服,,可依法申請復議或提起行政訴訟,。但是,在復議或訴訟過程中,,如果復議機關或人民法院發(fā)現(xiàn)被采取強制措施的相對人涉嫌走私罪的,,應中止審理,將有關犯罪材料移送有關機關處理,。在有關機關作出最終處理后,,再恢復訴訟。
下一篇: 行政效能建設的制度走向
加載更多
房產(chǎn)是企業(yè)或個人生產(chǎn)生活中的重大資產(chǎn),也是在執(zhí)行案件中,,被查控的主要對象,。不動產(chǎn)登記簿是不動產(chǎn)物權歸屬和內(nèi)容的依據(jù),,法院執(zhí)行時往往通過查詢登記信息來調(diào)查被執(zhí)行人名下是否有房。然而,,在實踐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