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政案件復議前置存在的合理性
我國法律為何規(guī)定某些行政案件(土地、稅務,、商標,、專利等專業(yè)性強和數量大的案件)以復議為提起訴訟的必經程序呢?
1,、復議途徑具有快捷的特點,。下面我們以土地確權行政案件說明之。土地行政充分地體現了行政職權的運作,,是一種包含了國家強制性意志的具體行政行為,,人民政府或其主管部門對土地的所有權或使用權歸屬作出處理決定,是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等法律的授權作出的,,在審判實踐中,,人民法院審理這類行政案件時認定具體行政行為的主要事實不清、證據不足,,適用法律錯誤,違反法定程序,,超越職權或者濫用職權,、具體行政行為明顯不當等情形的,,即對土地權屬爭議處理確有錯誤的,,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五十四條第二款規(guī)定,只能判決撤銷或部分撤銷,,而不能或不宜改變其權屬處理決定,,而且訴訟途徑存在訴訟期間過長的缺陷;相反,,《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復議法》第二十八條第一款第(三)項規(guī)定,,復議機關對具體行政行為具有上述情形的,可以決定變更,;
2,、有利于行政機關上下級之間監(jiān)督,因此,,一旦下級行政機關與管理相對人發(fā)生糾紛,,由上級行政機關先行處理,不僅可以及時了解本系統(tǒng)或本地區(qū)的工作情況,,而且還可以及時發(fā)現和糾正錯誤,,強化行政機關的內部監(jiān)督機制;
3,、法律規(guī)定行政復議前置案件,,專業(yè)性強,涉及面廣,,處理解決這類案件需要專門的知識,,確立行政復議前置原則,便于查明事實,,分清是非,,使這些行政爭議得以及時解決;
4,、法律規(guī)定行政復議前置行政案件數量大,,復雜程度不一,確立行政復議先行處理原則,,可以使大量的這些行政案件解決于行政復議程序之中,,可以減輕法院行政審判的壓力,使法院可以集中精力審理經過復議仍解決不了的行政爭議案件,;
因此,,行政復議與行政訴訟兩者相比較,,對上述行政案件設定行政復議前置,可以減少當事人的訴累,,提高行政工作效率,,節(jié)省審判資源,確保司法公正與效率,。故對上述的行政案件規(guī)定先行復議程序,。
(二)行政案件復議前置存在的缺陷
行政案件復議前置的規(guī)定有其合理性,據此我們不能認定它的存在完美無缺,。從目前法律規(guī)定和實踐來看,,行政復議前置存在著不足,主要表現為:
1,、行政復議前置標準設定不明確,。
鑒于復議與訴訟在程序上的銜接關系與相對人救濟權的實際行使和最終實現息息相關,因而立法上必須對其作出明確規(guī)定,。復議前置作為其中的一種基本類型,,從我國目前的法律和法規(guī)來看,其設置的標準不明確,,也就是說,,當事人如何啟動法律救濟程序——是否先行提出復議,完全聽命于法律,、法規(guī)的規(guī)定,,毫無規(guī)律可循。如本來屬于復議前置的治安處罰案件,、商檢案件,,經過修改又變?yōu)橹苯悠鹪V案件;又如同樣是《稅收征收管理法》第88條第1款規(guī)定的是復議前置型,,第2款規(guī)定的則是非終局性選擇型,;再者,如果說前面提到的土地,、商標和專利等案件屬于專業(yè)性較強的行政案件,,那么環(huán)保案件為什么沒有納入復議前置的范圍呢?為什么《進出口商品檢驗法》要修改商檢案件的復議前置呢,?這樣的設置確實讓人感到費解,,其標準的模糊性可見一斑。
2,、復議前置設置的正當性不足,,不利于當事人合法利益的維護。
作為行政救濟的兩種方式——行政復議和行政訴訟,,其本質目的是為了解決糾紛,,維護當事人的合法利益,。行政復議前置是銜接行政復議和行政訴訟的一種基本類型,如果設置不當,,那么就會導致相對人的救濟權受到極大的限制,,甚至損害相對人的利益。我國《行政訴訟法》第37條規(guī)定:法律法規(guī)規(guī)定應當向行政機關申請復議,,對復議不服再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依照法律法規(guī)的規(guī)定。從這一規(guī)定來看,,復議前置的規(guī)范依據包括法律和法規(guī),,這就意味著法規(guī)可以規(guī)定復議前置的案件。從我國當前狀況來看,,行政法規(guī)和地方性法規(guī)數量較大,,如果他們過多設置復議前置,導致實踐中相對人救濟權行使的自由度受到了極大的限制,。尤其是在當下我國行政復議機制普遍難以公正化解行政糾紛的情況下,,這種安排無疑延緩了當事人合法權益的維護,且在客觀上加大了當事人維權的成本,。
根據我國《行政訴訟法》第5條的規(guī)定,,人民法院審查行政行為僅限于合法性審查,對合理性一般不予審查,。從我國當前的法律規(guī)定來看,,對行政合理性案件(除已經規(guī)定為前置的行政案件)沒有規(guī)定復議前置而直接起訴至法院,法院以行政行為不當并不屬于法院的審查范圍為由予以駁回,,因而當事人權利根本無法得到救濟,。
3、行政復議前置的適用存在不當
為了更好說明這一問題,,首先我們來看一個案例:浙江溫州某鄉(xiāng)村幾十戶農民因不滿鄉(xiāng)政府對他們土地所有權確認不服,,向縣政府申請復議,縣政府作出不予受理的決定,,幾十戶農民對此不滿,,于是向縣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法院對原先的糾紛(鄉(xiāng)政府的確權糾紛)作出處理,,人民法院受理了此案,。
對這一案件,人民法院受理行為是對復議前置的誤解,。我國《行政復議法》第三十條第一款規(guī)定:“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認為行政機關的具體行政行為侵犯其已經依法取得的土地、礦藏,、水流,、森林,、山嶺、草原,、荒地,、灘涂、海域等自然資源的所有權或者使用權的,,應當先申請行政復議,;對行政復議決定不服的,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睆倪@一規(guī)定看出,土地確權的行政案件必須先經過復議程序,,才能進入訴訟,。行政復議應該是實體復議,換句話說,,只有行政機關對復議申請進行了實體性處理,,方可進入訴訟程序,而不是只要經過這一程序即可,,否則將會導致復議程序被虛置,,發(fā)揮不了它應有的作用。就本案而言,,幾十戶農民只能對縣政府不作為提起訴訟,,而不是對原先的糾紛提起訴訟,即使提起,,法院也不應當受理,。這一案件典型地反映了在實踐中對復議前置的適用不當,對此立法予以明確,。
上一篇: 行政判決的種類
下一篇: 行政訴訟證據舉證時限
加載更多
房產是企業(yè)或個人生產生活中的重大資產,也是在執(zhí)行案件中,,被查控的主要對象,。不動產登記簿是不動產物權歸屬和內容的依據,法院執(zhí)行時往往通過查詢登記信息來調查被執(zhí)行人名下是否有房,。然而,,在實踐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