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合法行政原則
合法行政原則,是行政法基本原則的靈魂,,是行政法的根基,,也是行政主體為具體行政行為的紅綠燈。因為,,一切行政主體,,上至中央政府,下至鄉(xiāng)政府,,皆因法律的授權而取得主體資格,,皆因法律的授權而為具體行政行為,其管理社會公共事務的行為必須在法律授權的范圍內進行,,否則就是無效或可變更可撤銷的行為,,因此給予行政相對人造成權益損失的,該行政主體應當負賠償責任,。
合法行政的內涵包括兩個方面,,第一是法律優(yōu)先原則,第二是法律保留原則,。
所謂的法律優(yōu)先原則,,就是行政主體只能在法律授權的范圍內為具體行政行為,誰能成為行政主體,、誰可為哪些具體行政行為,,皆有法律規(guī)定,行政主體不能違反法律的規(guī)定,。
所謂的法律保留,,就是法律未做規(guī)定的事項,行政主體不得去做,。行政主體為具體行政行為,,就是使用國家公權力,管理社會公共事務,。但對于哪些事項,,可以動用國家公權力去加以管理,法律有明確的規(guī)定,,這就是上述的法律優(yōu)先原則,。而對于法律未做規(guī)定的事項,行政主體不得動用國家公權力去進行管理,。
簡而言之,,行政主體所做的一切具體行政行為必須有法律依據(jù)、必須符合法律規(guī)定,;法律未做規(guī)定的,,行政主體不得去做,。合法行政原則,就是法律優(yōu)先和法律保留,,就是“法律已有規(guī)定者不可違,,法律未做規(guī)定者不可為?!?/p>
二,、合理行政原則
合理行政原則,包括三項內含:公平公正原則,;考慮相關因素不考慮無關因素原則;比例原則,。
公平公正原則,,是指行政主體使用國家公權力處理社會事物,對待相同事件做相同處理,,對待相似事件做相似處理,,公平公正對待行政相對人。
考慮相關因素不考慮無關因素原則,,指行政主體為具體行政行為時,,只能考慮與該具體行政行為相關的因素,不能考慮與該具體行政行為無關的因素,。例如,,對隨地吐痰的人進行罰款,這就是一個具體行政行為,,是行政處罰行為,,處理這個問題,所要考慮的因素是,,這個地方是否允許吐痰,,行政相對人吐沒吐痰,行政相對人是否有對自己行為負責的能力,,這是相關因素,,做處罰決定時必須予以考慮;而例如這個人是男人還是女人,,這個人長的是否漂亮,,穿著是否得體,等等,,這些都是與事處罰行為無關的因素,,不得做為處罰與否、輕重與否的因素來考慮,。
比例原則,,是合理行政中的重要內容,,在社會實踐中也體現(xiàn)社會管理人性化、和諧社會的要求,。比例原則的含義有兩層,,第一層,具體行政行為所采取的手段要與所要達到的目的相符,,具體行政行為所選成的損失不得超過所要達到的目的,;第二層,如果存在多種手段可以達到行為目的,,應該采取損失程度最小的手段,。
三、程序正當原則
程序正當原則有三個實質要求,,分別是政務公開,、公眾參與、公務回避,。
政務公開,,就是政府信息公開,除國家秘密,、商業(yè)秘密,、個人隱私外,行政主體進行政管理,,其實施依據(jù),、原因、結果等等信息應當全部公開,,以實現(xiàn)公民的知情權,。
公眾參與原則,行政機關做出重要規(guī)定或決定,,特別是涉及公民,、法人、其它組織利益的,,要聽取他們的陳述和申辯,。
回避原則,行政機關工作人員履行職責,,與行政管理相對人存在利害關系時,,應當回避。
四,、高效便民原則
高效便民原則,,一是行政效率原則,二是便利當事人原則,。
行政效率原則,,有兩項內容,,第一是積極履行法定職能,禁止不作為或完全不作為,;第二是遵守法定時限,,禁止超越法定時限或者不合理延遲。
便利當事人原則,,在行政活動中不得增加當事人程序負擔,,否則構成行政違法。
五,、誠實守信原則
包括兩項內容,,第一是行政信息真實;第二是保護信賴利益,。
行政信息真實,,就指政府公開的信息要全面、準確,、真實。要做到真實,,就要做到全面,,還要做到準確,否則都會構成不真實,,損害行政相對人的權益,。
保護信賴利益,作為行政相對人的公民,、法人,、其它組織,他們對公共信息的了解掌握,,絕大部分只能靠行政管理機關提供,,所以行政相對人對行政管理行為應當有合理信賴,如因這種合理信賴而造成他們損失的,,行政機關應予賠償,、補償。例如,,因政策改變而失去礦山承包經營權,,國家應予賠償。
六,、權責統(tǒng)一原則
行政權力與行政責任相符,,相統(tǒng)一。第一,,行政機關管理社會公共事務,,法律應當賦予其相應的執(zhí)法手段,,行政機關進行行政執(zhí)法,遇到阻礙,,也必須使用相應的,、適當?shù)氖侄危_保行政效率,。第二,,行政機關違法或不當行使職權,應當依法承擔法律責任,??傊姓C關在行政執(zhí)法過程中,,即不得不當不使用相應的行政執(zhí)法手段,,致使行政管理行為效率低下或不能完成;也不得不當使用執(zhí)法手段,,給行政相對人造成不必要損失,,面對兩種不當造成的損失,行政機關依法都應當承擔相應法律責任,。
上一篇: 行政法的作用以及調整對象
下一篇: 行政許可的申請與審查
加載更多
房產是企業(yè)或個人生產生活中的重大資產,也是在執(zhí)行案件中,,被查控的主要對象,。不動產登記簿是不動產物權歸屬和內容的依據(jù),法院執(zhí)行時往往通過查詢登記信息來調查被執(zhí)行人名下是否有房,。然而,,在實踐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