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律師網(wǎng) > 專題 > 消費維權 > 消費權益 > 正文
公民在法不禁止的范圍內以有償或無償?shù)姆绞阶杂傻剡x擇,、獲知各種信息,,比如在日常生活中通過人際交流、通信來往及視聽閱讀傳媒節(jié)目自主地獲知信息、意見和知識,。這是知情權實現(xiàn)的初級的(但絕不是次要的)最普遍的形式,,屬于自由權的實踐范疇。目前國內的法律尚未對這種“知情自由”作專項的明示,,但是在人身自由權,、通信自由權,精神活動自由權等法權關系的調整范圍內,,都可以從不同角度推導出保護公民自由獲知信息的法意,。這種得到法律許可的知情自由在行使中存在著自己的法律界限和道德約束。例如,,權利人不能以知情自由為借口非法獲取受到法律明確保護的國家機密或商業(yè)秘密,,也不應該以違法或有悖公德的手段獲取他人的隱私,,否則就會因權利的濫用受到法律的制裁和公眾輿論的譴責,。當然,國家機關或有關方面也不能以保密為借口,,隨意擴大保密權限,,扣壓、壟斷本應由公眾共享的信息資源,,非法剝奪,、阻障公民獲知信息的自由。一般而言,,當知情權以自由權的形式被公民合法享有和行使時,,國家以及其它的義務人處于“被動”狀態(tài),通過抑制自己的作為來保障知情權的享有和行使,,公民既不能被強迫接觸法律禁止接觸的信息,,也不能被禁止知曉法律許可知曉的信息,否則便構成了對知情自由的侵害,。
公民通過各種渠道享受國家機關和其它公共團體依法提供的信息服務,,如氣象部門每日發(fā)布的氣象預報,電臺,、電視臺每天播出的時事新聞等,。在這里,法律并未直接賦予公民要求國家或有關社會組織提供信息服務的權利,,但卻具體規(guī)定了國家和有關的社會組織告示公眾或向公眾傳達信息的職責與義務,。公民獲知信息的權益要求,通過國家和其它社會組織盡職盡責地履行信息服務的義務得以滿足,。與這種權益現(xiàn)象相聯(lián)系的法律關系所直接保護的,,往往是公眾的知情利益而非公民個人的知情權利。因此,,公民個人不能以義務人未盡職責為由提起訴訟,。例如,,即使氣象臺漏報了一條大風降溫的預告或電視臺遲播了一條重要的時事新聞,公民個人也無法通過訴訟的途徑尋求救助,,而只能依靠瀆職者的上級部門在組織內部照章糾正和解決,。不過,在一定條件下,,為法律所明確保護的公眾或個人的知情利益也可以逐漸轉化成公民的知情權利,。
所謂“一定的條件”主要是指:
1.此種公眾的或者個人的知情利益受到日益頻繁、嚴重的侵害,,以致成為多數(shù)人難以充分切實地享受到的“虛置”的法定利益,。只有將這種法定利益轉化成可由受益人直接提出利益主張的權利,才能使其真正普惠于民,,得到更有效的法律保障與社會監(jiān)督,。
2.此種公眾或個人利益之享有對于社會進步與發(fā)展的重要意義日益凸現(xiàn),客觀上需要法律設置權利加以保護,,并且能夠找到相應的立法方法,、執(zhí)法手段和司法尺度。在公民權利發(fā)展史上,,這種從法益向法權的演化,,是有先例可尋的,像環(huán)境權,、隱私權,、人格權等公民權利的確立,都屬于這種情況,。
基本形式之三是公民依法直接要求義務人為其獲知信息提供服務,,或依法訴請行政、司法部門排除侵權損害,,救濟利益缺失,,合理地仲裁、解決當事人之間的爭端與糾紛,。前者如公民依《檔案法》的規(guī)定到檔案館查閱檔案,,依《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規(guī)定要求經(jīng)營者提供商品的價格、規(guī)格,、主要成份,、檢驗合格證明等有關情況,后者如股份有限公司未按照《股票發(fā)行與交易管理暫行條例》的規(guī)定履行有關文件和信息的公開,、公布義務,,給公民造成了經(jīng)濟損失,公民就可以依法請求侵權者承擔民事賠償責任。公民在提出上述權利主張時,,只要有明確,、具體的法律依據(jù),具備主張權利的要件并遵循相應的法律程序,,一般就能平等地獲得有關的知情權利能力,。此外,某些受到特殊保護關系保護的公民,,還享有知悉,,獲取某些特定信息的特殊權利能力。例如人大代表在代表大會開會期間可以行使質詢權,,受質詢的機關必須負責答復,。這種由請求權支持的知情權利,是公民獲知信息的最具權威性的法律手段,。它的法律保障及實施效益,,直接體現(xiàn)著一個國家的公民知情權法治水平。現(xiàn)在,,我國法律中專項明示公民知情請求權的法律規(guī)范尚為數(shù)不多,,它們主要分散在行政法,,經(jīng)濟法,、訴訟法等法律部門的個別法律文件之中。隨著我國信息立法的發(fā)展,,有關公民知情請求權的規(guī)定還將不斷增加和完善,。
上一篇: 預付費式消費的法律規(guī)制
下一篇: 個人消費貸款辦理條件?
加載更多
張某聰明沒用到正地,,鉆營外賣平臺“損賠付”規(guī)則漏洞,。2020年8月到2022年5月間,在美團訂餐以食品安全,、產(chǎn)品質量體驗不好等問題向美團投訴,,要求商家退款。美團平臺多倍賠償712次,,惡意索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