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義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對國際收支的定義為:國際收支是一種統(tǒng)計報表,系統(tǒng)的記載了在一定時期內經濟主體與世界其他地方的交易,。大部分交易在居民與非居民之間進行。
(1)國際收支是一個流量概念,。
(2)所反映的內容是經濟交易,,包括:商品和勞務的買賣、物物交換,、金融資產之間的交換,、無償的單向商品和勞務的轉移、無償的單向金融資產的轉移,。
(3)記載的經濟交易是居民與非居民之間發(fā)生的,。
狹義的國際收支指一國在一定時期(常為1年)內對外收入和支出的總額。
廣義的國際收支不僅包括外匯收支,,還包括一定時期的經濟交易,。
二,、國際收支的調節(jié)
(一)國際收支不平衡的分類
國際收支不平衡是絕對的、經常的,,而平衡則是相對的偶然的,。
1、周期性不平衡,,由于國際間各國所處的階段不同而造成的不平衡,。經濟周期一般包括四個階段,危機---蕭條---復蘇---繁榮,。當一國處于繁榮階段,,而貿易伙伴國處于衰退階段,易造成本國的貿易收支赤字,。 由于各國經濟都會經歷繁榮和衰退的交替,,就有周期性,兩國的國際收支也會交替的出現(xiàn)順差和逆差,。只要經濟周期不太長,,程度不太深,這種失衡就是短期的,、較輕微的,。
2、結構性不平衡,,由于國際市場對本國的出口和進口的需求條件發(fā)生變化,,本國貿易結構無法進行調整所導致的國際收支不平衡。如果本國產品的供需結構不能滿足國際市場產品供需結構的變化,,如不考慮資本項目,,將會導致本國國際收支的長期不均衡。
3,、貨幣性不平衡,,由于一國的價格水平、成本,、匯率,、利率等貨幣性因素而造成的國際收支不平衡。如果一個國家貨幣發(fā)行不當,,或其他因素引起的物價上漲,,生產成本上升,本國產品競爭力下降,,導致出口下降,,進口上升;或者利率下降導致資本外流增加,,內流減少,,使一國國際收支處于逆差狀態(tài),。
4、收入性不平衡,,由于一國國民收入相對快速增長,,導致進口增長超過出口增長而引起的國際收支失衡。各國處于經濟周期的不同階段和不同的經濟增長率會導致收入水平不同,,進而影響進出口需求,。如一國的經濟增長率相對較高,人們收入較高,,進口需求增加,,國際收支會產生逆差。
5,、季節(jié)性和偶然性不平衡,,由于季節(jié)變化或突發(fā)事件所造成的國際收支不平衡。如由于氣候原因造成一國糧食減產,,出口減少,進口增加,。
(二)國際收支自動調節(jié)機制
1,、金本位制下國際收支自動調節(jié)機制。
在金本位制度下,,黃金可以自由輸出入國境,,一國出現(xiàn)貿易逆差,導致黃金流出,,則該國的貨幣供應量減少,,物價降低,出口增加,,進口減少,,貿易逆差得到改善。相反,,一國出現(xiàn)貿易順差,,導致黃金流入,則該國的貨幣供應量增加,,物價上升,,出口減少,進口增加,,貿易順差得到改善,。
2、紙幣本位的固定匯率下國際收支自動調節(jié)機制,。
(1)利率效應
(2)實際余額效應
(3)相對價格效應
3,、浮動匯率下的國際收支自動調節(jié)機制,。
在浮動匯率下,一國政府不對匯率進行調節(jié),。出現(xiàn)貿易逆差,,外匯需求上升,本幣需求下降,,外匯匯率上升,,本幣貶值。根據彈性論,,當滿足馬歇爾-勒納條件時,,貿易狀況得到改善。
(三)國際收支調節(jié)政策的措施
國際收支調節(jié)政策,,當出現(xiàn)赤字時,,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外匯緩沖政策,,指一國利用官方儲備的變動或臨時向外籌措資金來抵消超額外匯供給或需求,,這種方法可以融通一次性或季節(jié)性的國際收支赤字。該政策受到儲備規(guī)模的影響,,只適于規(guī)模較小的短期的國際收支赤字,。
2、財政貨幣政策,,出現(xiàn)赤字時,,可以采取緊縮性的財政政策。該政策可以降低商品和勞務的支出,,從而降低進口,;調整國內商品與國外商品的價格比,促進出口,;提高國內利率,,改善資本帳戶的狀況。其局限性:改善國際收支往往以犧牲國內經濟為代價,。
緊縮性的財政貨幣政策可以從三個渠道來影響國際收支:
(1)收入效應,。 (2)利率效應。 (3)相對價格效應,。
3,、匯率政策,利用匯率變動消除國際收支赤字,,主要取決于以下條件:
(1)進出口需求彈性之和是否符合馬歇爾--勒納條件,。
(2)本國是否有剩余的生產能力可以利用,以便增加出口商品的生產能力。
(3)貶值帶來的本國貿易商品和非貿易商品的相對價格優(yōu)勢能否維持一段時間,,匯率貶值引起的通貨膨脹能否為社會接受,。
(4)直接管制,包括外匯管制和貿易政策管制,,管制是否引起貿易伙伴國的報復,。
(四)國際收支不平衡對經濟的影響
1、國際收支逆差的不利影響
持續(xù)的,、大規(guī)模的國際收支逆差對一國經濟的影響表現(xiàn)為以下幾個方面:
(1)不利于對外經濟交往,。存在國際收支持續(xù)逆差的國家會增加對外匯的需求,而外匯的供給不足,,從而促使外匯匯率上升,,本幣貶值,本幣的國際地位降低,,可能導致短期資本外逃,,從而對本國的對外經濟交往帶來不利影響。
(2)如果一國長期處于逆差狀態(tài),,不僅會嚴重消耗一國的儲備資產,,影響其金融實力,而且還會使該國的償債能力降低,,如果陷入債務困境不能自拔,,這又會進一步影響本國的經濟和金融實力,并失去在國際間的信譽,。如20世紀80年初期爆發(fā)的國際債務危機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為債務國出現(xiàn)長期國際收支逆差,不具備足夠的償債能力所致,。
2,、國際收支順差的不利影響
持續(xù)的、大規(guī)模的國際收支順差也會對一國經濟帶來不利的影響,,具體表現(xiàn)在:
(1)持續(xù)性順差會使一國所持有的外國貨幣資金增加,,或者在國際金融市場上發(fā)生搶購本國貨幣的情況,這就必然產生對本國貨幣需求量的增加,,由于市場法則的作用,,本國貨幣對外國貨幣的匯價就會上漲,不利于本國商品的出口,,對本國經濟的增長產生不良影響,。
(2)持續(xù)性順差會導致一國通貨膨脹壓力加大。因為如果國際貿易出現(xiàn)順差,,那么就是意味著國內大量商品被用于出口,,可能導致國內市場商品供應短缺,帶來通貨膨脹的壓力。另外,,出口公司將會出售大量外匯兌換本幣收購出口產品從而增加了國內市場貨幣投放量,,帶來通貨膨脹壓力。如果資本項目出現(xiàn)順差,,大量的資本流入,,該國政府就必須投放本國貨幣來購買這些外匯,從而也會增加該國的貨幣流通量,,帶來通貨膨脹壓力,。
(3)一國國際收支持續(xù)順差容易引起國際摩擦,而不利于國際經濟關系的發(fā)展,,因為一國國際收支出現(xiàn)順差也就意味著世界其他一些國家因其順差而國際收支出現(xiàn)逆差,,從而影響這些國家的經濟發(fā)展,他們要求順差國調整國內政策,,以調節(jié)過大的順差,,這就必然導致國際摩擦,例如20世紀80年代以來越演越烈的歐,、美,、日貿易摩擦就是因為歐共體國家、美國,、日本之間國際收支狀況不對稱之故,。
可見,一國國際收支持續(xù)不平衡時,,無論是順差還是逆差,,都會給該國經濟帶來危害,政府必須采取適當的調節(jié),,以使該國的國內經濟和國際經濟得到健康的發(fā)展,。
上一篇: 發(fā)行外國債券的條件和程序
下一篇: 什么是外匯掉期?
加載更多
如果是首次辦理護照可能會比較迷茫,,不知道怎樣辦理,,那么今天我們就來介紹下有關首次辦理護照的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