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自古以來好熱鬧,,親朋好友歡聚一堂,,一起在飯桌上喝點酒、聊聊天是一種很好的聯(lián)絡感情的方式,,這也讓很多每天都忙于工作的人有了一個放松的好機會,。但是,無論是勸酒,、飲酒還是請客喝酒都應適可而止,,把握好尺度,因為一旦喝出意外,,同桌當中就會有人承擔責任,,那么,由誰承擔法律責任呢,?
案件一:
前不久,,凌晨1點多,浙江金華一家酒店大堂內(nèi)躺著一男子,,已經(jīng)沒有了呼吸,。男子為40多歲的建德人曾某,系飲酒過量
死亡,。
曾某的家屬在悲痛之余,,認為曾某的死亡是因幾位好友邀請聚餐喝酒造成的,雙方就此產(chǎn)生矛盾,。經(jīng)過民警多次調(diào)解,最終雙方達成一致:參與聚餐的9人,,因沒有盡到勸阻義務,,且沒把醉酒的曾某安全護送回家,補償曾某家屬共計61萬元。
案件二:
類似的案件,,近日的一個晚上,,陜西寶雞一男子與12名同事參加周末聚餐,男子喝了大量的酒,,緊急搶救也未能挽回性命,。
聚餐飲酒過量導致死亡,共同聚餐者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寶雞市渭濱區(qū)人民法院受理了這起糾紛案件,,原、被告雙方最終達成意外死亡賠償協(xié)議,,12名被告一次性支付原告死亡賠償金,、喪葬補助費、被扶養(yǎng)人生活費,、精神撫慰金等共計34萬元,。
為此,曾經(jīng)有人搞出來一個“喝酒承諾書”,,參與飯局的每個人,,都在這份承諾書上簽字并摁指印。
那么,,有了這份承諾書,,就真的可以開懷暢飲了嗎?酒后出事,同桌就不擔責了嗎?家屬就不能追究嗎?
浙江澤大(義烏)律師事務所王慧玲律師認為:
根據(jù)《
合同法》第七條規(guī)定,,當事人訂立,、履行合同,應當遵守法律,、
行政法規(guī),,尊重社會公德,不得擾亂社會經(jīng)濟秩序,,損害社會公共利益;
《合同法》第五十二條規(guī)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無效:
(一)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訂立合同,,損害國家利益;
(二)惡意串通,損害國家,、集體或者第三人利益;
(三)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
(四)損害社會公共利益;
(五)違反法律,、行政法規(guī)的強制性規(guī)定;
《合同法》第五十三條規(guī)定,造成對方人身傷害的;因故意或者重大過失造成對方財產(chǎn)損失的,,合同中的下列免責條款無效,。
根據(jù)以上幾條
法律法規(guī)可以明確得出結論,,共同飲酒人簽訂的這些“免責條款”,由于違反我國法律法規(guī)的強制性規(guī)定,,因此是無效的,。
所以,就算簽了這些“醉酒免責條款”,,如果一起喝酒的人酒后遭受損傷或者死亡的,,共同飲酒人存在過錯的,仍然需要承擔相應的責任,,并不因簽訂條款而免責,。
那么,問題來了,,同桌一起喝酒如何避免擔責呢,?法務之家特別奉獻,請看下文,!
律師提醒:
大家既然坐到了一起,,就應當有互相關照的義務,尤其是在醉酒人不省人事的時候,。作為宴請的組織者應當做到善始善終,,確保參加宴會的每個人的安全。如果被邀請的客人已經(jīng)失控或者出現(xiàn)失控的跡象,,作為主人應當注意醉酒客人的情況,。因為,此時酒宴的召集者因其請客的行為而產(chǎn)生了附隨義務-----也就是對醉酒者的照顧義務,。如果醉酒者出現(xiàn)意外情況,,請客者會因為沒有盡到這種照顧義務,而承擔相應責任,。
在喝酒引發(fā)的人身
損害賠償糾紛中,,同桌一起喝酒者會承擔適當責任。但,,做到以下4點,,則酒友不承擔責任:
1、不強迫性勸酒,,無論什么場合,,什么情況,對方什么身體狀況,,均是不勸酒,,隨意最好;
2,、明知對方不能喝酒,,在明知對方身體有疾病或者對方已經(jīng)明確表示身體不適的情況下,,勸對方不飲酒或者如對方自愿要喝,,要做到勸阻少飲,,盡到提醒和照顧義務;
3,、將醉酒者安全送達,。對于酒友醉酒的,清醒酒友應當預見到醉酒者已經(jīng)失去或即將失去對自己的控制能力,,在無人照顧的情況下存在危險的發(fā)生,,因此,清醒酒友應當將醉酒者安全送達,,避免擔責,;
4、酒后駕車及時勸阻,。對于醉酒的酒友要駕車駛離,,其他人應當勸阻其不得駕車,如果未加勸阻則有可能承當相應責任,,但是如果已盡到勸阻義務,,而對方不聽勸阻的情況下,酒友是可以免責的,。
從上面的新聞來看,,如果不能做到以上四點,同飲者就會或多或少承擔一定的賠償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