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轄條款是屬于
合同的一般條款,,幾乎所有的合同都會涉及。我以前常說,,審查合同只會改改管轄條款,、改改錯別字基本屬于不懂業(yè)務。但是管轄條款的問題其實也并不十分簡單,,審查者最好是搞明白背后的事情,。我經(jīng)常為設計企業(yè)提供服務,,大型設計企業(yè)服務
項目往往遍及全國各地,合同管轄也是不容忽視的問題,。今天就說說建設工程設計合同糾紛的管轄問題,。
一、設計合同糾紛是否屬于不動產(chǎn)專屬管轄,?
在最高院2015年發(fā)布《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
民事訴訟法>的解釋》(下稱“民訴法司法解釋”)之前,,這個問題其實是不存在的。民訴法司法解釋第28條將建設工程
施工合同糾紛列入不動產(chǎn)專屬管轄的范疇,。從此之后,,對于設計合同糾紛是否屬于不動產(chǎn)專屬管轄就有了不同的意見。
2015年8月27日,,最高院民庭以高民智名義在人民法院報上發(fā)表《關于民訴法解釋中有關管轄若干問題的理解與適用》,,其中認為設計合同糾紛不屬于不動產(chǎn)專屬管轄。
江蘇高院2015年《全省民事審判工作例會會議紀要》中也認為設計合同糾紛不屬于不動產(chǎn)專屬管轄,。但江蘇高院2018年6月26日發(fā)布《關于審理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糾紛案件若干問題的解答》時,,卻將設計合同糾紛列入專屬管轄范疇。不知道江蘇高院司法意見為什么會做出調整,,依據(jù)又是什么,。
在司法實踐層面上,這個問題又如何呢,?
2019年4月25日,,我在中國裁判文書網(wǎng)上以不動產(chǎn)、專屬管轄,、異議為關鍵詞檢索了裁定書,,得到30多個案件裁判結果。經(jīng)過對這些裁判的閱讀統(tǒng)計,,發(fā)現(xiàn)除了江蘇省,、廣東省、青海省的部分法院認為屬于不動產(chǎn)專屬管轄外,,上海,、北京、浙江,、山東,、安徽、重慶,、四川,、云南、貴州等地相關法院均認為設計合同糾紛不屬于專屬管轄,。
我的意見是,,將設計合同糾紛列入不動產(chǎn)專屬管轄沒有法律依據(jù),,也不符合設計合同的特征。
二,、設計合同的履行地在哪里,?
既然不屬于專屬管轄,除非雙方協(xié)議管轄,,否則就是按照被告住所地,、
合同履行地來確定管轄。住所地的問題相對簡單,,如何確定合同的履行地呢,?由于2015年民訴法司法解釋對合同履行地的認定思路和規(guī)則有了變化,所以這個問題應該分不同時期來考慮,。
1,、2015年民訴法司法解釋之前
1992年最高院民訴法司法解釋第20條規(guī)定,加工承攬合同以加工地為合同履行地,,但合同中對履行地另有約定的除外,。按照合同法的精神,設計合同其實也可列入廣義加工承攬合同的范疇,。設計合同的“加工行為”為出圖,、曬圖行為,,出圖,、曬圖需要的人力、物力均離不開設計單位的經(jīng)營場所,,因此合同履行地為設計單位所在地,。在合同對履行地沒有另外約定的情形下,履行地應為設計單位所在地,。
另外,,按照《合同法》第62條規(guī)定,“履行地點不明確,,給付貨幣的,,在接受貨幣一方所在地履行;交付不動產(chǎn)的,,在不動產(chǎn)所在地履行;其他標的,在履行義務一方所在地履行,?!痹O計合同糾紛,義務人交付的既不是貨幣,,也不是不動產(chǎn),,而是設計圖紙,,屬于“其他標的”。因此,,設計合同的履行地是負有交付建設工程設計圖紙義務的一方所在地,,即設計單位所在地。
幾年前,,我也對這個問題的司法判例進行了一定的檢索,,當時檢索的結果是,多數(shù)法院的意見都是認為,,在沒有約定的情況下,,設計單位的住所地應作為設計合同的履行地,包括《立案工作指導》(2011年第4輯·總第31輯)所刊發(fā)的中國市政工程華北設計研究總院與東烏珠穆沁旗廣廈熱電有限責任公司建設工程設計合同糾紛申請再審案,。
2,、2015年民訴法司法解釋之后
相對于此前關于合同履行地認定規(guī)則的復雜,2015年民訴法司法解釋第18條簡化了合同履行地的認定規(guī)則,。
第十八條合同約定履行地點的,,以約定的履行地點為合同履行地。
合同對履行地點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爭議標的為給付貨幣的,,接收貨幣一方所在地為合同履行地;交付不動產(chǎn)的,,不動產(chǎn)所在地為合同履行地,;其他標的,履行義務一方所在地為合同履行地,。即時結清的合同,,交易行為地為合同履行地。
合同沒有實際履行,,當事人雙方住所地都不在合同約定的履行地的,,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
關于本條規(guī)定的理解,,尤其是關于“爭議標的”的理解,,可以參考2015年8月27日高民智《關于民訴法解釋中有關管轄若干問題的理解與適用》一文,在此不再贅述,。
就設計合同而言,,最多的爭議就是拖欠設計費。在這種情況下,,爭議標的應屬于給付貨幣,,那么設計單位的所在地就是合同履行地。除了設計費之外,,在設計合同這一雙務合同中,,另一主要義務就是設計單位應該提交設計成果,。按照上述規(guī)定,提交設計成果一方(也即設計單位所在地)應為合同履行地,。
在2019年4月25日的檢索結果中,,相關法院在認定設計合同履行地時(前提是沒有協(xié)議管轄),基本無一例外認為設計合同履行地為設計單位住所地,。
三,、結論與建議
通過上面的分析,基本可以得到這樣的結論,,設計合同糾紛不屬于不動產(chǎn)專屬管轄,。如果雙方?jīng)]有協(xié)議管轄,應該按照被告住所地和合同履行地來確定管轄,。如果對合同履行地沒有明確約定,,則應以設計單位住所地作為合同履行地。
對于作為強勢一方的建設單位而言,,可通過協(xié)議管轄來達到對己方有利的結果,。對于相對弱勢的設計單位而言,可以視情考慮這樣的方法:(1)合同中不明確約定管轄法院或刪除管轄條款(目前情況不建議選小仲裁機構仲裁),。如果發(fā)生糾紛,,可以實現(xiàn)在己方所在地管轄。(2)如果要約定,,也可爭取約定為“原告所在地”法院管轄,。表面上看這個約定比較不偏不倚,但從概率上講設計單位做原告的幾率更大些,,因此相對有利些,。
方向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