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審判監(jiān)督權的再審案件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由本院院長提交審判委員會討論決定再審的案件,一種是由最高人民法院或上級法院指令下級法院再審或者自己提審的案件。案件不同,,再審的程序也不同,。
(一)原審人民法院再審的程序
決定再審的,由原審人民法院作出裁定,,中止原裁判的執(zhí)行,,同時另行組成合議庭,按照原審程序對再審案件進行審理,。原來是第一審法院審結的,,再審時仍按第一審程序進行審理,審理后作出的裁判屬于未確定的裁判,,當事人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訴。原來是第二審法院審結的,,再審時仍按第二審程序進行審理,,審理后作出的裁判為終審裁判,當事人不得再提起上訴,。
再審案件按照第二審程序進行審理時,,人民法院必須開庭審理,對方當事人應該出庭,。被告經傳票傳喚,,無正當理由拒不到庭的,可以缺席判決,。但是,,對于原告經法院傳票傳喚,無正當理由拒不到庭的,,卻不能按撤訴處理,。因為提起再審與起訴、上訴不同,,基于審判監(jiān)督權的再審程序不是基于原告提起訴訟或上訴開始的,,而是由法律規(guī)定的機關和公職人員提起的,因而不能適用按撤訴處理的規(guī)定,。原告無正當理由拒不到庭的,,不影響人民法院對再審案件的審理。
原來是第二審法院審理的案件,,按照第二審程序再審時,,發(fā)現事實不清的,不應發(fā)回第一審法院重審,,而應由第二審法院自己糾正,。
(二)上級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法院提審和指令再審的程序
最高人民法院對各級人民法院,、上級人民法院對下級人民法院已發(fā)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發(fā)現確有錯誤,,有權提審或者指令下級法院再審。決定提審或者指令再審的,,作出裁定,中止原裁判的執(zhí)行,。
1.指令再審的案件,。對再審案件指令再審,只限于上級人民法院對其下級人民法院所審理并已發(fā)生法律效力的裁判,。對下級人民法院依法作出的第二審裁判,,不應指令第一審法院再審。
2.提審的案件,。提審是指對下級法院已經審結但裁判確有錯誤的案件,,上級法院認為不宜由下級法院再行審理,因而提歸自己審判,。提審制度建立的基礎,,一是審判權由人民法院統(tǒng)一行使的原則,二是上級法院對下級法院的審判活動有審判監(jiān)督權,。
提審主要發(fā)生以下幾種情況:第一,,對已經審結的案件,如果裁判確有錯誤,,就應該進行再審,。但在司法實踐中,對于某些案件的裁判是否確有錯誤,,各級法院的認識并不一致,。比如,一有的案件的裁判確有錯誤,,但原來審結該案的法院卻認識不到,,或認為沒有錯誤,此時,,上級法院可把案件提歸自己審判,。第二,由于上級法院和下級法院之間并非領導與被領導的關系,,所以,,當上級法院指令下級法院再審而下級法院不再審時,上級法院就可以自己提審,。第三,,上級法院和最高法院認為自己對案件進行審理為宜,,就不一定指令下級法院再審,而可以自己提審,。
根據民事訴訟法的規(guī)定,,再審案件原來是一審法院審理終結的,再審時適用第一審程序,;原來是二審法院審理終結的,,再審時適用第二審程序。但上級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法院提審的再審案件,,即使原來是一審法院審理終結的,,也要按第二審程序進行審理。
上一篇: 二審抗訴與再審抗訴的區(qū)別
下一篇: 提起再審的程序
加載更多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決定(2023年9月1日第十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五次會議通過)第十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五次會議決定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