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律師網(wǎng) > 專題 > 商事仲裁 > 仲裁裁決 > 正文
1985年《聯(lián)合國國際商事仲裁示范法》中規(guī)定了撤銷國際商事仲裁裁決制度,,美國,、德國、法國,、日本等許多國家也確立了這一程序,。我國在1995年9月1日起生效的《仲裁法》中也確立了對仲裁裁決采用撤銷程序進行司法監(jiān)督。國際商事仲裁界針對裁決撤銷程序的存廢問題有不同看法,。撤銷程序應當保留,,且應在立法及司法實踐中關注其雙重制約因素,在不破壞仲裁解決糾紛本旨的前提下,,實行必要的司法監(jiān)督,。
主張取消撤銷程序的學者中,以范·鄧·伯格博士的觀點最具代表性,。他列舉了以下幾點理由:1,、國際商事仲裁不應受國內仲裁法的干涉,仲裁地法院不應對其干預,;2,、撤銷程序帶來了不必要的拖延;3,、既然采納了承認與執(zhí)行仲裁裁決程序,,再規(guī)定撤銷程序,會導致對仲裁的雙重監(jiān)督和控制,,況且二者條件基本一致,,沒有必要再增加一個程序。然而更多的理論和實踐對此持相反觀點,。
首先,,國際商事仲裁不可能不受仲裁地法的調整。依確立國際商事仲裁國籍的地域標準,主權國家對在其境內進行的國際商事仲裁程序并作出的仲裁裁決,,享有撤銷權,。《國際商事仲裁示范法》,、《紐約公約》均采納這一標準,。從仲裁過程分析,我們也不難發(fā)現(xiàn),,仲裁權的取得基于內國法的規(guī)定,,仲裁協(xié)議的法律效力是內國法賦予的,當事人的意思自治受到內國法制約,,應服從仲裁法律或仲裁規(guī)則的強制性規(guī)范,,可仲裁的事項也是由內國法明確規(guī)定的;仲裁權行使應保證國家法律的公正性和統(tǒng)一性,,不得違反正當程序,;裁決的效力有賴于一國法律的認可和支持而產生強制約束力。
其次,,撤銷程序確實可能帶來不必要的拖延,,但不一定只有取消程序這一種途徑。近來的仲裁立法通過設定較短的申請期間,,提高管轄法院的審級并一裁終局等方法盡量克服拖延,。
第三,我們承認兼采兩種程序確實帶來法院對仲裁的雙重司法監(jiān)督問題,,但我們一方面應看到兩種程序在申請目的,、當事人、管轄法院及法律效力上存在區(qū)別,,不可相互取代,另一方面應通過必要的制約來縮減法院不必要的司法干預,,而不應否定制度本身,。
第四,當事人對仲裁公正性的期待與仲裁本身的局限性之間的矛盾決定了撤銷程序的存在符合當事人意愿,。在決定以仲裁方式解決爭議時,,當事人必然相信并期待仲裁裁決的公正性,仲裁裁決的有效性應該當然地包括著當事人對公正的期待,。而仲裁實行“或裁或審”“一裁終局”制度,,“不僅排除了法院對仲裁案件進行審理的可能性,也斷絕了當事人對仲裁庭作出的仲裁裁決進行其他形式的申訴或仲裁的途徑”,,仲裁的不公開性也為可能產生的不公正埋下了隱患,,當事人認識上的局限性也可能導致仲裁權的錯用或濫用。因此,若當事人對仲裁公正性本身提出了挑戰(zhàn),,法院就有權力審查這個問題,。
不少國家的立法中均設有仲裁裁決的撤銷程序,“幾乎沒有一個國家完全放棄了對國際商事仲裁的監(jiān)督與審查,,只不過各國實施監(jiān)督審查的具體方式,、程度與范圍不同罷了”。但若在司法實踐中隨意使用,、甚至成為保護地方利益的手段,,必將使此項僅在有限的條件下予以適用的程序,演變成仲裁制度中的一個致命的漏洞,。對撤銷程序的約束應從內部制約和外部制約兩方面入手分析,,前者是國際商事仲裁裁決撤銷程序本身的特性決定的制約因素,后者是依靠程序設計賦予的外部制約因素,。內在制約因素是外在制約因素的理念支持,,決定了制度設計上制約因素的考慮角度;外在制約因素是內在制約因素的制度保證,,使后者在實踐中發(fā)揮作用,。兩者相互作用,從而保重撤銷程序在不破壞仲裁解決糾紛的前提下發(fā)揮司法監(jiān)督的有效功能,。
上一篇: 什么是合意裁決,?
下一篇: 確定國際商事仲裁裁決國籍的原則
加載更多
超市購物時,,很多父母會把孩子放在購物車里,,這樣既方便購物,孩子也比較喜歡,。但看似省心省力的做法,,卻伴隨著潛在的風險。案情回顧:2022年某日,,在一人群熙熙攘攘的商場內,,突然傳來孩童的哭叫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