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遲延履行的概念
債務人對于已屆履行期的債務,,能履行而未履行的情形,。遲延履行包括給付遲延(債務人的遲延)和受領遲延(債權人的遲延)兩種。
二,、給付遲延
給付遲延,是指債務人在履行期限到來時,,能夠履行而沒有按期履行債務,。(一)其構成要件為:
1.須有債務存在;
2.履行須為可能,;
3.須債務履行期已屆滿,;
4.須因可歸責于債務人的事由而未履行;
5.須無法律上的正當理由,。
(二)給付遲延的法律后果為:
1.債權人可訴請強制執(zhí)行,;
2.債務人賠償因遲延而給債權人造成的損失;
3.在給付遲延后,如遇有不可抗力致使合同標的物毀損,,債務人須承擔履行不能的責任,,不得以不可抗力為由主張免責。但如債務人能證明縱然沒有給付遲延,,損失仍將發(fā)生的,,則可免責;
4.當事人一方遲延履行其主要債務,,經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內仍未履行,,或當事人一方遲延履行債務致使不能實現合同目的的,當事人可以解除合同并請求賠償損失,。
三,、受領遲延
受領遲延,是指債權人對于債務人的履行應當受領而不為受領,。
(一)其構成要件為:
1.須有債權存在,;
2.須債務人的履行需要債權人的協(xié)助;
3.須債務已屆履行期且債務人已履行或提出履行,;
4.須債權人未受領給付,,且遲延受領無正當理由。
在遲延受領的情況下,,債權人應依法支付違約金,,因此給債務人造成損害,則應負損害賠償責任,。債務人得依法自行消滅其債務,,如以提存的方式消滅債務。
(二)法律后果:
1.合同之債中,,債權人解除合同,。
2.繼續(xù)履行,?! ?/p>
3.向債權人支付損害賠償金或者違約金?! ?/p>
4.對遲延期間的不可抗力負責,。
5.如債務人的履行對于債權人已無利益,,債權人可拒絕受領,,并請求債務人賠償損失
上一篇: 瑕疵履行的情形及其法律后果
下一篇: 如何界定債務人惡意轉移財產?
加載更多
張某多次接到某銀行催收其子的信用卡欠款電話,,遂以該銀行侵犯個人信息權,、隱私權為由訴至法院。日前,,北京市海淀區(qū)人民法院經審理,,判決銀行及其信用卡中心書面賠禮道歉并賠償公證費4080元。原告張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