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律師網(wǎng) > 專題 > 債權債務 > 債的轉移 > 正文
一、概念
瑕疵履行指債務人雖然履行,但其履行存在瑕疵,,即履行不符合規(guī)定或約定的條件,,致減少或喪失履行的價值或效用的情形,。
二、種類
合同法要求合同雙方應當全面履行合同,嚴格按照合同的要求履行各自的義務,但現(xiàn)實生活中,,往往產(chǎn)生一方當事人因這樣那樣的原因,不能夠全面履行合同義務,,這就構成了合同瑕疵履行,,又可被稱為不適當履行。合同的瑕疵履行是指合同一方當事人雖然履行了合同,,但其履行既不符合法律的規(guī)定也不符合合同的約定,,致對方不能獲得合同利益,、減少或喪失獲得合同利益的情形。 瑕疵履行一般有三種情形:
(一)遲延履行
遲延履行是指合同一方當事人在合同約定的履行期滿后,,能履行債務而沒有履行債務的合同履行行為,。履行遲延發(fā)生以下法律后果:合同另外一方有權要求違約方繼續(xù)履行合同義務;合同另外一方有權請求對方賠償自己因對方的瑕疵履行所遭受的損失,;即使瑕疵履行方繼續(xù)履行合同義務,,對合同相對方而言已經(jīng)失去意義,合同相對方有權解除合同并要求瑕疵履行方賠償損失,;在延遲期間,標的物發(fā)生意外滅失的,,由瑕疵履行方承擔該損失責任,。
(二)加害履行
加害履行又稱加害給付,是指因為瑕疵履行方的過錯履行行為,,致使合同相對方的利益受到損害的情形,,如數(shù)量不足、質量不符合法定或約定的標準,、包裝不符合規(guī)范,、交付的地點、方式不符合要求等,。其法律后果是:(1)合同相對方有權要求瑕疵履行方承擔違約責任或者要求瑕疵履行方承擔侵權的民事責任,;合同相對方不能依據(jù)違約責任獲得賠償時,有權要求瑕疵履行方承擔侵權損害賠償責任,。 值得一提的是,, 在服務消費合同領域內(nèi),經(jīng)營者有保證服務質量的義務,。但是,,“消費者在接受該服務前已經(jīng)知道其存在的瑕疵的除外”(《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二十二條)。經(jīng)營者只要明示了服務存在何種瑕疵,,沒有欺騙消費者的行為,,并且消費者是自愿接受服務的,那么,,經(jīng)營者就不必承擔瑕疵履行的法律責任,。這里也提醒消費者,選擇存在瑕疵的服務時一定要三思而后行,。否則,,一旦發(fā)生消費糾紛,消費者將很難得到法律的保護,。
(三)受領遲延
受領遲延是指接受合同標的一方?jīng)]有及時接受對方的給付,。通常認為,,受領不是義務,但合同中約定應當在何時受領標的并于受領后給付價金的,,受領人的受領就構成了義務,,對方的權利實現(xiàn)有賴于受領人的受領。 如果因為受領人的延遲受領構成違約,,則應承擔違約責任,。
三、承擔方式
關于瑕疵履行違約責任的承擔方式,,主要體現(xiàn)在《合同法》第一百十一條,,“質量不符合約定的,應當按照當事人的約定承擔違約責任,。對違約責任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依照本法第六十一條的規(guī)定仍不能確定的,受損方根據(jù)標的的性質以及損失的大小,,可以合理選擇要求對方承擔修理,、更換、退貨,、減少價款或者報酬等違約責任”,。在交付的物比約定的品質低劣的場合,或者在應當交付中等品質的物時卻實際交付了下等品質物的場合,,或者在交付的標的物具有瑕疵場合,,均不屬于債務的本旨履行。在此相對的責任方式上,,這一條規(guī)定了修理,、更換、重作,,這在學說上被認為是強制履行的表現(xiàn),;債權人也可以要求債務人退貨,這被認為是合同解除的一個表現(xiàn),;減少價款或者報酬,,有的也叫減價請求權,這里也可以看成是對所受損失的補償,。
但須注意的是,,債權人擁有的完全履行請求權在行使上還應當受誠信原則的限制,在違約責任方式的選擇上須具有合理性,。在債務人可以為修理,、更換、重作等措施消除瑕疵的前提下,,債權人應優(yōu)先選擇該類責任方式,。這是因為,,合同是市場主體自由談判,以促進資源向更高使用價值轉移的最主要交易形式,,是當事人雙方為確認某種事實而達成的具有權利和義務內(nèi)容的協(xié)議,。合同法的基本功能是鼓勵交易、增進社會財富,。因此對于違約責任的選擇,,法律也應鼓勵向交易完成的方向發(fā)展。對于退貨,,合同法第94條第4項的規(guī)定,,應在瑕疵的存在致使不能實現(xiàn)合同目的情形下選擇。退貨相當于合同解除,,因此要注意解除合同是否會造成債務人重大不利,,只有在瑕疵的存在對于債權人所生的損害與解除對于債務人所生的損害相比顯失公平的場合,或者經(jīng)過修理,、更換、重作仍無法實現(xiàn)合同目的,,債權人始得主張退貨,。但何謂顯失公平,則應視具體情況,,交易習慣而定,。
如果合同存在欺詐成分,享有撤銷權的一方當事人可根據(jù)自身的利益決定是否行使撤銷權,。而受害人在行使撤銷權之前,,合同本身就是有效的,而當履行義務一方未適當履行合同,,另一方當然可要求對方承擔違約責任,,授受了對方的履行標的物,不等于就免除了對方的違約責任,。接受了對方有瑕疵的標的物,,仍可通過追究對方的違約責任以救濟。由于合同的性質具有可撤銷性,,當事人接受了標的物,,意味著以其行為表明放棄了撤銷權,即認可了合同的效力,,但也并不因此就改變了履行方的不適當履行義務的違約性質,。這是兩回事。受害方為了避免損失的擴大,,認可了欺詐合同的效力,,接受了合同的標的物,,這反而免除了另一方本應承擔的合同責任,這對受害方顯然是不公平的,。
上一篇: 債權轉讓與收益權轉讓的區(qū)別
下一篇: 遲延履行的情形及其法律后果
加載更多
張某多次接到某銀行催收其子的信用卡欠款電話,遂以該銀行侵犯個人信息權,、隱私權為由訴至法院,。日前,北京市海淀區(qū)人民法院經(jīng)審理,,判決銀行及其信用卡中心書面賠禮道歉并賠償公證費4080元,。原告張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