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發(fā)布單位】82702
- 【發(fā)布文號】青政[2000]22號
- 【發(fā)布日期】2000-04-03
- 【生效日期】2000-04-03
- 【失效日期】--
- 【文件來源】
- 【所屬類別】地方法規(guī)
青海省人民政府關于印發(fā) 全省高等學校后勤社會化改革實施方案的通知
青海省人民政府關于印發(fā)
全省高等學校后勤社會化改革實施方案的通知
(青政〔2000〕22號)
西寧市,、各自治州人民政府,,海東行署,,省政府各委、辦、廳,、局:
現(xiàn)將《青海省高等學校后勤社會化改革實施方案》印發(fā)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zhí)行。
高等學校后勤社會化改革是轉變我國高等教育辦學模式的一項重大舉措,,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要充分認識這項改革的重要意義,,加強領導,從實際出發(fā),,因地制宜地推動高校后勤社會化改革,,加快高校辦學模式的轉變進程,提高教育質量和辦學效益,,努力建立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符合高等教育特點與發(fā)展需要的新型高校后勤服務體系。
青海省人民政府
二000年四月三日
青海省高等學校后勤社會化改革實施方案
建國50年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省的高等教育事業(yè)有了較大發(fā)展,取得了顯著成績,。但是,,在計劃經濟體制下形成的“小而全”、封閉型的高校后勤管理和服務模式卻嚴重制約著我省高等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為了全面貫徹第三次全國教育工作會議和全國高等學校后勤社會化改革工作會議精神,,根據(jù)《國務院辦公廳轉發(fā)教育部等部門<關于進一步加快高等學校后勤社會化改革意見>的通知》要求,現(xiàn)就我省高校后勤社會化改革提出以下具體實施方案:
一,、改革的指導思想和原則
高校后勤社會化改革的指導思想是:以鄧小平理論和黨的十五大精神為指導,,進一步解放思想,轉變觀念,,統(tǒng)一認識,,深化改革。通過政府主導,,政策扶持,,社會參與,市場引導的方法,,結合省情,,積極穩(wěn)妥地進行高校后勤社會化改革。按照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現(xiàn)代企業(yè)制度的要求,,逐步使高校后勤部門與學校規(guī)范分離,,成為獨立的經濟實體,為我省高等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提供有力的后勤保障,。
高校后勤社會化改革必須遵循以下原則:
(一)服務第一的原則,。后勤改革要緊緊圍繞為教學,、科研和師生員工生活服務這個中心,把學校作為服務主體,,不斷提高服務質量,,為學校提供多層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后勤服務,。
(二)積極穩(wěn)妥的原則。后勤改革既要與學校的整體改革和建設相適應,,積極推進,,又要從實際出發(fā),因地,、因校制宜,,出臺的改革政策和措施要充分考慮師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和經濟承擔能力。
(三)效益優(yōu)先的原則,。后勤改革要辯證地處理好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關系,,做到有利于提高高校后勤的服務質量和管理水平;有利于減輕學校的負擔,,提高辦學效益,;有利于保證學校的發(fā)展和穩(wěn)定。
(四)循序漸進的原則,。后勤改革要整體規(guī)劃,,精心組織,突出重點,,先易后難,,分步實施,逐步到位,。
二,、改革的目標與步驟
我省高校后勤社會化改革的總體目標是:從2000年起,用三至四年時間,,通過對高校后勤系統(tǒng)的管理體制改革,、運行機制改革、勞動人事制度改革,、分配制度改革,、產權制度改革和財務制度改革,使全省高校后勤服務工作基本實現(xiàn)社會化,,建立起與我省經濟和社會發(fā)展水平,、高等教育特點及其發(fā)展需要相適應的新型高校后勤管理和保障體系。為了保證總體目標的實現(xiàn),,改革大體分三個階段實施,。
第一階段為改革起步階段(2000年),。具體目標是:基本理順體制,重點轉換機制,,嚴格服務規(guī)范,明晰產權關系,,培育扶植產業(yè),,增強后勤實力。后勤管理體制,、運行機制,、其它經濟實體也應實現(xiàn)人員經費差額撥款,并積勞動人事制度,、分配制度,、產權制度和財務制度等方面的改革緊密結合,協(xié)調進行,。
1,、各高校后勤系統(tǒng)的服務經營部門和人員及相應資源,都要成建制地從學校行政管理系統(tǒng)中分離出來,,按照現(xiàn)代企業(yè)制度重組學校后勤服務實體,,實行專業(yè)化、企業(yè)化管理,。
2,、建立與管理體制相適應的勞動人事用工制度,實行管理人員和專業(yè)技術人員聘任制,、工勤人員聘用合同制,,公開招聘、雙向選擇,、擇優(yōu)錄用,、競爭上崗。招聘的范圍主要為原后勤在編人員,。
3,、改革現(xiàn)行分配制度,按照企業(yè)自主,、效益優(yōu)先,、兼顧公平、獎優(yōu)罰劣的原則,,建立適用高校后勤服務特點的崗位效益工資制,,充分調動后勤職工的工作積極性。
4,、重組學校資產,,明確產權關系,,保證學校國有資產的保值和不流失。
5,、條件具備的經濟實體與學校建立以合同制約的甲,、乙方關系,變無償服務為有償服務,,就行政撥款制為收費服務制,,人員工資與學校全脫或半脫。條件尚不具備的經濟實體,,實行人員經費和運行經費大包干,,超支不補,節(jié)余留用,,增收節(jié)支,,自求平衡。
第二階段為深化改革階段(2001年至2002年),。具體目標是:全面深化高校后勤社會化改革,,把靠國家撥款運行的后勤機制,轉變?yōu)榭渴袌鲞\行的后勤機制,,事企分開,,兩權分離,形成管理,、服務,、經營、開發(fā)的良性循環(huán),,增強后勤的自給能力和發(fā)展能力,,逐步減少學校對后勤的直接投入,進一步提高后勤的管理水平,、服務質量和工作效率,,為學校教學、科研和師生生活提供一流的后勤服務,。
各高校在兩年時間內,,通過深化改革,使大部門經濟實體實現(xiàn)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積極創(chuàng)造條件,使其盡快向自負盈虧過渡,。各項改革政策和措施配套,,已形成良性循環(huán)的學校,可成立相對獨立的后勤服務中心或集團,。
由省教育行政部門牽頭組建“青海省高等院校后勤服務集團總公司”,,為高校后勤系統(tǒng)的剝離創(chuàng)造條件,,“成熟一個,剝離一個”,。除個別地處偏遠的學校外,,其它學校一般應在2002年底前完成與學校的整體剝離工作。
第三階段為協(xié)調發(fā)展階段(2003年),。具體目標是:各高校后勤系統(tǒng)規(guī)范進入“青海省高等院校后勤服務集團總公司”,,總公司下設若干專業(yè)公司,具體負責全省各高校的后勤服務和后勤保障工作,,實行科學化、規(guī)范化,、企業(yè)化,、產業(yè)化、專業(yè)化,、集約化的經營管理,,產權清晰、責權明確,、資源共享,、優(yōu)勢互補、互惠互利,、共同發(fā)展,,使我省高校后勤服務工作社會化全面入軌。
三,、改革的保證措施
高校后勤社會化改革政策性強,,涉及面廣,不僅關系到學校和社會的穩(wěn)定,,而且是一項復雜的系統(tǒng)工程,,要保證改革的順利進行,必須得到學校黨政領導和各級政府部門的大力支持,。
(一)后勤改革是高校管理體制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各高校要把后勤改革與學校的管理體制改革有機結合起來,對后勤改革在政策上給予傾斜,,資金上給予扶持,,自主權給予擴大,服務市場給予保證,,為后勤改革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內部環(huán)境,。
1、在改革過程中,,高校后勤保障所需的運行經費,,在現(xiàn)有基礎上保持三年基本不變,,人員經費視經營情況逐年遞減。
2,、為了建立統(tǒng)一有序的后勤服務體系,,在重點做好學生生活后勤改革的基礎上,將學校教學,、科研等服務性項目和工作從行政管理系統(tǒng)中分離出來,,由后勤部門統(tǒng)一管理和開展服務。對必要的服務設施可實行租賃形式進行轉制,。
3,、對改制前屬學校事業(yè)編制的后勤人員,按照“老人老辦法”的原則妥善安排,;對轉制后進入后勤經濟實體的人員,,按新的人事制度管理。
(二)省,、市兩級政府部門,,特別是計劃、財政,、稅務,、建設、工商,、物價,、土地、規(guī)劃及勞動,、人事等部門,,要高度重視高校后勤社會化改革工作,積極組織,、推動和支持學校實施改革,,并制定相應的優(yōu)惠政策。金融,、物資,、運管、防疫以及供水,、供電等部門,,也應采取積極措施予以指導和支持,為高校后勤社會化改革創(chuàng)造寬松的外部環(huán)境,。
1,、要加快高校后勤基礎設施建設及更新改造,為后勤社會化提供可靠保證。我省高校普遍存在的校舍不足,、供水,、供電、供暖設施及食堂設備嚴重老化,、陳舊等突出問題,。為保證高校后勤社會化改革的順利實施,省計委,、省財政及教育主管部門應采取有效措施支持高校后勤社會化改革,,特別是在改革起步階段,要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采取多種方式,,籌措資金加快高校后勤基礎設施更新改造的步伐。
2,、學校利用社會力量和資金修建學生宿舍和其它后勤服務設施的,,應從快審批立項,并在減少基建前期稅費方面制定相應優(yōu)惠政策,;后勤服務設施建設需占用國有土地的,,應比照市政基礎設施建設政策無償劃撥,,需征用集體占用的土地的,,按照先征用,后劃撥的辦法解決,,并免收土地受益金,;校外建設的學生宿舍及其它后勤服務設施,應享受校內同類建設項目相同的優(yōu)惠政策,。
3,、積極鼓勵企業(yè)和開發(fā)商通過投資建設后勤服務設施、組建后勤服務實體等方式參與高校后勤社會化改革,;對企業(yè)和社會力量用于建設校舍及其它后勤服務設施的捐款,,執(zhí)行國家稅收法統(tǒng)一規(guī)定的捐贈稅前扣除政策。如需貸款,,金融部門應予以支持,,政府有關部門可區(qū)別情況,適當貼息,。
4,、改革后直接面向教學、科研和師生生活服務的后勤經濟實體及其經營項目,,應嚴格按照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財稅字〔2000〕25號文件精神免征有關稅費。
5、隨著高校后勤改革的深入和收費服務制的完善,,應根據(jù)建設,、管理、維護,、服務等成本,,逐步提高收費標準,物價部門應及時予以核定,。
6,、為促進我省高教事業(yè)的不斷發(fā)展,在后勤社會化改革過渡等期間用于各高校的教育經費不減少,,保證學校有更多的資金改善辦學條件,,提高辦學效益。
7,、在高校后勤社會化改革中,,凡涉及到勞動人事及用工制度等方面的問題,由省勞動人事主管部門牽頭出臺統(tǒng)一的規(guī)定和辦法,。
四,、改革的組織領導
1、高校后勤社會化改革單靠學校自用力量是無法完成的,,必須發(fā)揮政府的主導作用,,采取有力措施,抓緊組織實施,,統(tǒng)一協(xié)調各有關部門,,及時幫助解決有關困難和問題,要把高校后勤社會化改革納入城市綜合體制改革和宏觀經濟的調控之中,,把高校后勤基礎設施建設納入城市經濟發(fā)展規(guī)劃,。
2、成立由政府各有關部門主要領導參加的高校后勤社會化改革領導小組,,負責制訂全省高校后勤社會化改革的整體規(guī)劃,、實施細則及相關政策;從教育,、計劃,、財政、建設,、稅務,、銀行等部門抽調得力干部,組建辦事機構,,具體負責高校后勤社會化方案的實施,。
3,、各高校的黨政主要領導要充分認識到改革的重要性、緊迫性,,把后勤社會化改革列入黨委和行政的工作日程,,當做大事來抓,并成立相應的組織領導機構,,切實做好本校的后勤社會化改革,,同時又要顧全大局,積極,、主動參與全省統(tǒng)一組織的后勤社會化改革,,并加強對學校教職工的宣傳動員和思想政治工作,保證整個后勤社會化改革的順利進行,。
4,、為保證高校后勤社會化改革順利實施,如期實現(xiàn)預定目標,,省教育廳要牽頭做好各項協(xié)調工作,;計劃、財政,、建設,、稅務、銀行等部門要積極配合,,并認真研究和及時出臺有關配套政策和措施,,加強規(guī)劃、指導,、協(xié)調,、督辦等方面的工作,。
收藏
分享
“好律師網”提供的法律法規(guī)及相關資料僅供您參考,。您在使用相關資料時應自行判斷其正確、可靠,、完整,、有效和及時性;您須自行承擔因使用前述資料信息服務而產生的風險及責任,。
最新法律法規(guī)
- -筑牢維護國家安全的密碼防線——《中華人民共和國密碼法》頒布一周年工作情況綜述-
- -互金協(xié)會發(fā)布網絡小額貸款機構反洗錢行業(yè)規(guī)則-
- -中國人民銀行法將大修 修訂草案公開征求意見-
- -疫情防控北京經驗升級為法規(guī)-
-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比利時王國引渡條約》的決定-
-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塞浦路斯共和國引渡條約》的決定-
-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巴塞爾公約〉締約方會議第十四次會議第14/12號決定對〈巴塞爾公約〉附件二,、附件八和附件九的修正》的決定-
-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選舉法》的決定-
-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法》的決定-
-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法》的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