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財產犯的法益
首先是財產所有權及其他本權,其次是需要通過法定程序恢復應有狀態(tài)的占有,;但在相對于本權者的情況下,,如果這種占有沒有與本權者相對抗的合理理由,相對于本權者恢復權利的行為而言,,則不是財產犯的法益,。
二、主要的財產犯罪的結構
(一)非法占有目的
非法占有目的由“排除意思”與“利用意思”構成,,前者重視的是法的側面,,后者重視的是經濟的側面,二者的機能不同,。排除意思:將不值得科處刑罰的盜用,、騙用行為排除在犯罪之外。利用意思:使盜竊,、詐騙等取得罪與故意毀壞財物罪相區(qū)別,。非法占有的目的,既包括使行為人自己非法占有為目的,,也包括使第三者非法占有為目的,。故意毀壞財物罪欠缺非法占有目的。行為表現為毀壞,,毀壞不限于從物理上變更或者消滅財物的形體,,而是包括喪失或者減少財物的效用的一切行為。
(二)占有的判定
財物的三種存在狀態(tài):
1.他人占有的財物,;
2.本人合法占有他人所有的財物,;
3.無人占有但具有所有權的財物。
占有是指事實上的支配,,不僅包括物理支配范圍內的支配,,而且包括社會觀念上可以推知財物的支配人的狀態(tài)。刑法上的占有重在事實上的支配,,占有意思往往只是對認定是否占有起補充作用,。侵占罪包括侵占委托物)和侵占脫離占有物。
委托物侵占:
(1)基于不法原因而委托給付的財物,,不能成為本罪的對象,。窩藏或者代為銷售的贓物不能成為委托物侵占的對象,。
(2)行為內容是侵占:將自己暫時占有的他人財物不法轉變?yōu)樽约核械呢斘铮换蛘咭载斘锏乃腥俗跃?,享受財物的所有權的內容,,實現其不法所有的意圖。
(3)“非法占為己有”與“拒不退還”表達的是一個含義:將自己占有的他人財物變?yōu)樽约核械呢斘铩?/p>
脫離占有物侵占:所謂遺忘物是指“非基于他人本意而脫離他人占有,,偶然由行為人占有或者占有人不明的財物”,。 埋藏物必須是他人所有的財物,而且應是所有人明確的財物,。
(三)是否完全違背被害人意志轉移財物
完全違背被害人意志取得財物的犯罪:搶劫罪,、搶奪罪、盜竊罪,;基于被害人有瑕疵的意思取得財物的犯罪:詐騙罪,、敲詐勒索罪。
1.搶劫罪的行為結構: 當場使用暴力,、脅迫或者其他強制方法,,強取公私財物。暴力,、脅迫或者其他強制方法,,是手段行為;強取公私財物,,是目的行為,。
(1)搶劫罪手段行為與強奸罪手段行為的區(qū)別:暴力、脅迫與其他手段(方法),。
(2)搶劫罪手段行為與目的行為之間具有直接的因果關系,。
2.搶奪罪:以非法占有為目的,當場直接奪取他人緊密占有的數額較大的公私財物的行為,。
搶奪罪與搶劫罪的區(qū)別:
首先,,搶奪行為是直接對物使用暴力(對物暴力),并不是直接對被害人行使足以壓制反抗的暴力,;行為人實施搶奪行為時,,被害人來不及抗拒,而不是被暴力壓制不能抗拒,,也不是受脅迫不敢抗拒,。這是搶奪罪與搶劫罪的關鍵區(qū)別。
其次,,在對人暴力情況下,,區(qū)分搶劫與搶奪的關鍵在于,暴力是否達到了足以壓制他人反抗的程度,。
上一篇: 盜竊罪侵犯的公私財物的特征
下一篇: 盜竊罪的認定
加載更多
關于司法賠償案件案由的規(guī)定(2023年4月3日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883次會議通過,自2023年6月1日起施行)為正確適用法律,,統(tǒng)一確定案由,,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賠償法》等法律規(guī)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