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權作為一種
用益物權,是一種絕對權利?,F實生活中,,因住房產權、土地征收等問題,,權力與權利之間常發(fā)生博弈,。民法典物權編專門增加規(guī)定“居住權”,讓年輕人“居有其屋”,,老年人“老有所依”,。居住權入法,圓了“安居夢”。
民法典原文
民法典第三百六十六條規(guī)定:居住權人有權按照
合同約定,對他人的住宅享有占有,、使用的用益物權,以滿足生活居住的需要,。
第三百六十七條規(guī)定:設立居住權,當事人應當采用書面形式訂立居住權合同。居住權合同一般包括下列條款:
(一)當事人的姓名或者名稱和住所;,;
(二)住宅的位置,;
(三)居住的條件和要求;
(四)居住權期限,;
(五)解決爭議的方法,。
相關案例
1、設定“居住權”,,自己和再婚妻子就能終生居住房屋嗎?
成某和前妻湯某在長沙市天心區(qū)有一處房產,,湯某
死亡后,其享有的房屋一半產權由其女兒小麗
繼承,。2002年,,成某將自己享有的房屋另一半產權贈與了外孫楊某(小麗的兒子),但明確保留房屋的終生居住權歸自己和再婚妻子駱某,。
2009年,,該房屋經合法程序拆遷,成某和駱某將小麗和楊某訴至長沙市天心區(qū)人民法院,。
經法院調解,,小麗和楊某給付成某和駱某居住權補償費12萬元。
2,、設定“居住權”,,老人可設定期限讓保姆居住嗎?
上海獨居老人李某有一個長期為自己服務的保姆蘇某,保姆蘇某已經60歲了,,但舉目無親,,老無所依。李某有A和B兩套房,,雖然覺得保姆蘇某很可憐,,但又并不希望通過遺囑的方式將其中一套房遺贈給保姆蘇某,因為他覺得這樣對自己的子女顯得過于苛刻了,。
2014年5月,,李某訂立遺囑:李某死后,兒子繼承房屋A,,女兒繼承房屋B,,但在B房屋上為保姆蘇某設立一個終生的居住權。
李某2018年去世后,,盡管后來該房子為李某子女所繼承,,但是保姆蘇某享有居住權,,可以住到自己去世為止。
法官解讀:保障弱勢群體實現“住有所屋”
“居住權是指居住權人對他人所有房屋的全部或部分所享有地占有,、使用的權利,。”法官分析說,,居住權設定的目的在于將房屋
所有權在居住權人和所有人之間進行分配,,從而滿足各自不同的需求,既可以實現特定弱勢群體的住房保障,,也可以靈活地滿足當事人的其他住房需求,。
法官認為,居住權入典是此次民法典的亮點,。國家首次從民商事基本法層面明確居住權,,有利于完善住房保障體系,提升房屋的利用效率,,有助于應對老齡化的挑戰(zhàn),、保障拆遷安置住戶的居住權益以及機關
事業(yè)單位工作人員家庭成員的居住權,實現“住有所屋”的目標,。
“居住權是民法典新增加規(guī)定的一項新型用益物權,,也是具有人身屬性的人役權。它具有獨立性和直接支配性,,即居住權人有權按照合同約定或者遺囑,,經登記占有、使用他人的住宅,,以滿足其穩(wěn)定的生活居住需要。租別人的房子,,也可以過得安全,、穩(wěn)定,不會朝不保夕,?!?br>法官告訴記者,居住權是一個古老的法律概念,,羅馬法就有明確規(guī)定,,設立居住權,需要兩個條件:
1,、雙方書面約定,,一般包括居住的條件、要求和期限;,;
2,、需要到房管局登記,。“居住權”這一概念在國內提出已經有幾十年時間,,但因備受爭議并未落地,。
“沒有登記,則不產生居住權,。那些設立了居住權的房屋,,其自由處置是受到限制的,在房屋交易過程中可能會遇到一些法律障礙,,即雖然交易的房屋可以辦理不動產權證的過戶登記,,新房東也不能趕走依合同約定,或者依遺囑方式居住的居住權人,?!?br>法官提醒大家,今后購
買二手房,,有了一條必備的手續(xù),,就是購房人在購房時不僅需要查詢房屋的權屬、司法查封,、設立抵押等情況,,還應注意查詢房屋是否登記有居住權。
居住權的設立是否應經過登記,?如何設立居住權,?
《民法典》第三百六十八條規(guī)定設立居住權的,應當向登記機構申請居住權登記,。居住權自登記時設立,。
居住權作為一種用益物權,是一種絕對權利,。居住權人對房屋具有較強的管領力和支配力,,能夠基于物權請求權保護自己的權利。通過登記而設立居住權,,居住權就具有了對世性,,能夠對抗第三人,當事人利益可得到最大程度的保護,。比如,,如果房屋存在居住權登記,即使所有權人出賣房屋,,居住權人的居住權也可對抗新的受讓人,,盡可能避免因所有權人對房屋的處分而造成居住權無法實現。
《民法典》第三百六十七條規(guī)定設立居住權,,當事人應當采用書面形式訂立居住權合同,。居住權合同一般包括下列條款:(一)當事人的姓名或者名稱和住所,;(二)住宅的位置;(三)居住的條件和要求,;(四)居住權期限;(五)解決爭議的方法,。
第三百七十一條規(guī)定以遺囑方式設立居住權的,參照適用本章的有關規(guī)定,。
居住權可以通過訂立書面合同的方式或者遺囑方式進行設立,。《民法典》第三百六十七條規(guī)定了居住權合同一般應當包括的條款,,姓名或名稱,、住所、位置,、條件和要求,、期限、爭議解決方法,,但并非強制性條款,,當事人可以根據實際情況自己進行增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