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監(jiān)利縣人民法院辦理的
離婚案件,,其中有很多當事人曾在訴請中提及自己被家暴,但是卻很少有人能夠拿出充分的證據證明,。要么遭受家暴時沒有報警,,也沒有去醫(yī)院檢查,而是選擇委曲求全,;要么就是對于如何對抗家暴一無所知,,不知該如何用法律和社會的力量去保護自己免遭傷害,。
如何正確面對家庭暴力?最好的做法就是學會舉起法律武器向家暴說“No!”
一起來看看這起案例:
在這起案例中,,受害人彭女士經常遭受被申請人也就是其丈夫楊某的毆打,。據彭女士回憶,他們夫妻二人婚后一直不太和諧,,常因一些雞毛蒜皮的事情發(fā)生爭執(zhí),,而丈夫又是個性格暴躁、愛動粗的人,,自己受到不公正待遇后也是敢怒不敢言,。
2012年3月的一天,二人因家庭瑣事爭吵后,,丈夫楊某卸下大門木栓桿,,不斷擊打彭女士手臂、大腿,、小腿,,致其左手臂兩根骨頭骨折。由于害怕丈夫報復,,事后彭女士未向任何部門反映和求助,,而是默默選擇對丈夫給予寬容。
此后楊某對彭女士的態(tài)度也并無好轉,,平日里二人仍舊摩擦不斷,,發(fā)生爭吵打鬧也是家常便飯。直到2019年6月的一天,,楊某與彭女士在自家蝦田旁再次因家庭瑣事發(fā)生爭吵,,這次楊某竟用皮帶狠狠抽打彭女士頭部、背部,,致其頭部,、背部均不同程度受傷出血。鄰居目睹現場慘狀后不由得義憤填膺,,向公安機關舉報,。
鑒于被申請人楊某在多次實施嚴重家庭暴力后仍然繼續(xù)施暴,受害人彭女士安全風險高,,且受害人在遭到威脅下不敢主張權利,,申請人監(jiān)利縣公安局依法向監(jiān)利縣人民法院代為受害人彭女士申請人身安全保護令。
案件結果
考慮到案件的特殊性和緊急性,,監(jiān)利縣人民法院在收到公安機關的申請后立即立案辦理,,24小時內辦結此案。經審理查明,被申請人楊某實施毆打受害人彭女士的行為屬實,,申請人監(jiān)利縣公安局的申請符合人身安全保護令的法定條件,。
監(jiān)利法院依法裁定如下:
一、禁止被申請人楊某毆打,、威脅受害人彭女士,。
二、禁止被申請人楊某騷擾,、跟蹤受害人彭女士及其近親屬,。
三、禁止被申請人楊某對受害人彭女士進行經濟控制,。
裁定書下達后,,監(jiān)利法院當天將相關文書送達監(jiān)利縣公安局、被申請人,、受害者及被申請人居住地
居委會,。同時告知當事人,如違反上述禁令,,法院將依據相關法律規(guī)定,,視情節(jié)輕重,處以罰款,、拘留,;構成犯罪的,將依法追究其刑事責任,。
法官的話
案件中的受害者彭女士,,從2012年開始遭受多次家暴,但一直選擇默默隱忍,,直至2019年受到更嚴重的暴力行為對待后才尋求法律的保護,,說到底還是缺乏法律意識,又害怕丈夫變本加厲報復,,不敢也不懂得拿起法律武器維護自身人身安全。但顯然這并不是化解家庭暴力的正確做法,。
2016年3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家庭暴力法》正式實施,詳細規(guī)定了受到家暴后可以采取的各種救濟措施,。但在目前,,很多人在遇到家暴時依然沒有選擇用法律武器保護自己,其實拋卻剛遭受家暴時選擇委曲求全這一因素外,,從法律的層面來看主要有兩個問題:一是不知法,,二是知法但不知如何用法。
面對家暴時,要相信司法和社會的力量,,一定要勇敢說“不”,,學會拿起法律武器保護自己。對于情節(jié)輕微,、初犯的,,可以向受害人所在單位、婦女聯合會,、村居委會等反映進行調解勸阻,;對于情節(jié)嚴重或屢次實施家暴的,要第一時間向公安機關報案,,也可以向法院申請人身安全保護令,,同時注意收集照片、影像等相關證據,,用法律的威懾力維護自身合法權利,。
法律鏈接
《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家庭暴力法》第二十三條
當事人因遭受家庭暴力或者面臨家庭暴力的現實危險,向人民法院申請人身安全保護令的,,人民法院應當受理,。
當事人是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因受到強制,、威嚇等原因無法申請人身安全保護令的,其近親屬,、公安機關,、婦女聯合會、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救助管理機構可以代為申請。
《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家庭暴力法》第二十四條
申請人身安全保護令應當以書面方式提出,;書面申請確有困難的,,可以口頭申請,由人民法院記入筆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