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法律沒有規(guī)定要給多少錢。法律只是規(guī)定了給多少錢的程序,。
我們國家全國各地執(zhí)行著不同的拆遷政策,,并沒有完全統(tǒng)一,。具體到每個城市,每個區(qū),,每個鎮(zhèn),,每個村,每個具體的
項目,,都有不同的標準,。這個標準可以說,有一半是法律,,另外一半就是人為因素,。完全依法進行的拆遷幾乎沒有。
從適用于全國的法律來說,,大體上分為這么幾類:
1,、征收:依據(jù)的是國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與補償條例。
2,、拆遷:依據(jù)的是2001年的城市房屋拆遷管理條例
3,、拆違:依據(jù)城鄉(xiāng)規(guī)劃法
4、征地:依據(jù)
土地管理法5,、騰退:依據(jù)村民委員會組織法
除此之外還有各種各樣五花八門的地方法規(guī),,比如北京的綠隔騰退之類的。
這些個法律雖然細節(jié)不同,,但是大體上流程是相似的,,就是:
1、政府行政決定進行拆遷
2,、評估
3,、政府行政決定強拆
4、實施強拆
(因為拆違原則上是0補償,,所以不需要評估)
總之兩份公文加上一份評估報告就把你家拆了,。
具體到一平米補償多少錢,要分幾個層次:
第一個層次是評估,,這個評估是有法律規(guī)定的,,但是不能被嚴格遵守。規(guī)則上最嚴密的自然是征補條例,,要求評估按照市場比較法,,就是參照“周邊新建
商品房”價格實施拆遷。但是這個也有不合理的地方,,就是無視土地價值,,按照房屋建筑面積收購土地。
要知道拆遷的時候最值錢的就是土地,一平米土地可以蓋(容積率決定)3到6平米房子,。按照房子價格算土地價格(大部分被拆遷房屋的容積率小于1),,本身就存在巨大的差價。這個差價是目前土地財政收入的最主要來源,。
給錢最少的是征地,,就算在北京征用一畝集體土地也不過10萬元(首二機場),667個平米,,相當于一平米土地150元,。蓋起來的房子均價5萬。蓋3平米就是15萬,。正好是1000倍的回報率,。
拆遷評估公司是由拆遷方聘請的,所以評估公司是個殼子,,拆遷公司說一平米多少錢,,評估公司拿著章子去蓋章的情況是很普遍的。你說你自己評估一下行不行,?不行,。
第二個層次是在評估基礎上考慮被拆遷對象的接受程度給予的額外補償,雖然是強買強賣,,但是不可能不顧及和諧穩(wěn)定,,用最少的錢辦最多的事情,當然也要顧及對方的感受,。所以幾乎所有的拆遷項目都會在評估的基礎上加上一些政策給予的獎勵和補償,。這就基本屬于人為因素。
第三個層次是每家每戶的談判,。雖然每個拆遷人員都會說所有人執(zhí)行同一個政策,,法律規(guī)定是死的不能變之類的,但是就是在首都北京,,我目前也沒見到哪個項目是所有人嚴格執(zhí)行完全相同的政策,,基本符合先走的拿得少后走拿得多的規(guī)律,少有例外,。
然而,,大部分人不懂這些。
和老百姓具體就拆遷補償協(xié)商談判的人員,,一般是政府委托的拆遷公司雇傭的人員,,在北京叫拆遷員,在上海叫動遷組,,在南京有時候被叫做活鬧鬼,,基本上都是說的一類人,具體參與拆遷補償談判說服工作的人員,。他們的成分很復雜,,既有本地社會閑散人員,又有政府公職人員(比如街道干部),,又有開發(fā)商的工作人員,,拆遷公司的人員,但是普遍對
法律知識的學習有限,。
因為只要比老百姓更懂法,,再掛個代表政府的名頭,說服老百姓的話術就是我給你的政策就是國家法律規(guī)定,,改不了的,。
關鍵是老百姓不是一個人,是一大群人,。只要有足夠的人口基數(shù)在那,,就一定有人相信政府,有人不相信,。更有人不但不相信政府,,連法律也不相信。更有人不僅不相信法律,,他們什么也不信,。
只信錢。只有見到擺在眼前的錢和房子,,才能相信,。
所以拆遷一定會有釘子戶,無非是人多人少,。拆遷給的補償價格越高,,釘子戶越少。給的越低,,釘子戶也越多,。
你沒被拆遷的時候,這事情跟你沒關系,。
當你站在甲方的立場看一個村子剩下的幾個小樓,,你覺得他們都是刁民。拆遷這個事情一本萬利,,在這條線上上到地方政府,,開發(fā)商,下到一個拆遷小組長,,拆遷員,,拆除公司的民工,都要指著這個利潤差價來賺錢養(yǎng)活自己。少給業(yè)主一塊錢,,大家就多賺一塊錢,。在賺錢這個事兒上,人人都是逐利的,,只有立場,,沒有對錯。
當你自己被拆遷,,只要你經(jīng)歷一次,,保證你以后再也不相信任何人了,只相信自己,。如果有人給你說打個官司可以讓對方晚一年兩年才能強拆你,,你打不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