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进式摇摇乳猛烈XXOO_揉到高潮嗯啊~喷水抽搐A片男男_欧美一区二区揉揉揉揉_少妇被多人C夜夜爽爽av_人人揉揉香蕉大免费网站_夜夜揉揉AV_人人揉揉亚洲_男女费亚欧二区_w71喷枪w77喷嘴入口视频_好爽视频AV无码一区二区,午夜精品成人在线视频,又爽又黄又无遮掩的免费视频,真实国产老熟女粗口对白

  • 離婚
  • 社保
  • 五險一金
  • 結婚
  • 公積金
  • 商標
  • 產(chǎn)假
  • 按揭
  • 廉租房
  • 欠薪
  • 營業(yè)執(zhí)照
好律師> 法律法規(guī)庫> 政策參考> 關于印發(fā)《新舊行政單位會計制度有關銜接問題的處理規(guī)定》的通知
  • 【發(fā)布單位】財政部
  • 【發(fā)布文號】財庫[2013]219號
  • 【發(fā)布日期】2013-12-25
  • 【生效日期】2013-12-25
  • 【失效日期】--
  • 【文件來源】財政部
  • 【所屬類別】政策參考

關于印發(fā)《新舊行政單位會計制度有關銜接問題的處理規(guī)定》的通知

關于印發(fā)《新舊行政單位會計制度有關銜接問題的處理規(guī)定》的通知

財庫[2013]219號

 

黨中央有關部門,,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總后勤部,,武警各部隊,全國人大常委會辦公廳,,全國政協(xié)辦公廳,,高法院,高檢院,,有關人民團體,,新疆生產(chǎn)建設兵團財務局,各省,、自治區(qū),、直轄市、計劃單列市財政廳(局):

    修訂后的《行政單位會計制度》(財庫〔2013〕218號)自2014年1月1日起施行,。為了確保新舊制度順利銜接,、平穩(wěn)過渡,促進新制度的有效貫徹實施,,我部制定了《新舊行政單位會計制度有關銜接問題的處理規(guī)定》,,現(xiàn)印發(fā)給你們,請遵照執(zhí)行,。執(zhí)行中有何問題,,請及時反饋我部。

    附件 :新舊行政單位會計制度有關銜接問題的處理規(guī)定


財政部

2013年12月25日

 

附件 :

新舊行政單位會計制度有關銜接問題的處理規(guī)定

修訂后的《行政單位會計制度》(財庫〔2013〕218號)(以下簡稱新制度)自2014年1月1日起施行,。為了確保新舊制度順利過渡,,現(xiàn)對行政單位執(zhí)行新制度的有關銜接問題規(guī)定如下:

一、新舊制度銜接總要求

(一)自2014年1月1日起,,行政單位應當嚴格按照新制度的規(guī)定進行會計核算和編報財務報表,。

(二)行政單位應當按照本規(guī)定做好新舊制度的銜接。相關工作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根據(jù)原賬編制2013年12月31日的科目余額表,。

2.按照新制度設立2014年1月1日的新賬,。

3.將2013年12月31日原賬中各會計科目余額按照本規(guī)定進行調整(包括新舊結轉調整和基建并賬調整),,按調整后的科目余額編制科目余額表,,作為新賬各會計科目的期初余額,。原賬中各會計科目是指原《行政單位會計制度》(財預字〔1998〕49號)規(guī)定的會計科目,以及按照財政部印發(fā)的有關行政單位會計核算補充規(guī)定增設的會計科目,。

新舊會計科目對應關系參見本規(guī)定附1,。

4.根據(jù)新賬各會計科目期初余額,按照新制度編制2014年1月1日期初資產(chǎn)負債表,。

(三)及時調整會計信息系統(tǒng),。行政單位應當對原有會計核算軟件和會計信息系統(tǒng)進行及時更新和調試,正確實現(xiàn)數(shù)據(jù)轉換,,確保新舊賬套的有序銜接,。

二、將原賬科目余額轉入新賬

(一)資產(chǎn)類,。

1.“現(xiàn)金”,、“銀行存款”、“零余額賬戶用款額度”,、“財政應返還額度”科目,。

新制度設置了“庫存現(xiàn)金”、“銀行存款”,、“零余額賬戶用款額度”,、“財政應返還額度”科目,其核算內容與原賬中上述相應科目的核算內容基本相同,。轉賬時,,應將原賬中上述科目的余額直接轉入新賬中相應科目。

2.“暫付款”科目,。

新制度未設置“暫付款”科目,,但設置了“應收賬款”、“預付賬款”和“其他應收款”科目,。轉賬時,,應對原賬中“暫付款”科目的余額進行分析,將符合上述新科目的余額分別轉入新賬中對應科目,。同時,,按照轉入“預付賬款”科目的金額,將相應的“結余”科目余額轉入新賬中“資產(chǎn)基金——預付款項”科目,。

3.“有價證券”科目,。

新制度未設置“有價證券”科目,轉賬時,,應將原賬中“有價證券”科目余額轉入新賬中“其他應收款”科目,。

4.“庫存材料”科目,。

新制度未設置“庫存材料”科目,但設置了“存貨”,、“政府儲備物資”科目,。轉賬時,應對原賬中“庫存材料”科目的余額進行分析,,將屬于存貨的余額轉入“存貨”科目,,同時,按照轉入“存貨”科目的金額,,將相應的“結余”科目余額轉入新賬中“資產(chǎn)基金——存貨”科目,;將屬于政府儲備物資的余額轉入“政府儲備物資”科目,同時,,按照轉入“政府儲備物資”科目的金額,,將相應的“結余”科目余額轉入新賬中“資產(chǎn)基金——政府儲備物資”科目。

5.“固定資產(chǎn)”科目,。

新制度設置了“固定資產(chǎn)”,、“無形資產(chǎn)”、“公共基礎設施”科目,。轉賬時,,應對原賬中“固定資產(chǎn)”科目的余額進行分析:

(1)對于達不到新的固定資產(chǎn)確認標準的,應當將相應余額轉入新賬中“存貨”科目,,同時,,將相應的“固定基金”科目余額轉入新賬中“資產(chǎn)基金——存貨”科目;對于已領用出庫的,,還應當按照其成本,,在新賬中借記“資產(chǎn)基金——存貨”科目,貸記“存貨”科目,,同時做好相關實物資產(chǎn)的登記管理工作,。

(2)對于符合新的固定資產(chǎn)確認標準的,應當將相應余額轉入新賬中“固定資產(chǎn)”科目,,同時,,將相應的“固定基金”科目余額轉入新賬中“資產(chǎn)基金——固定資產(chǎn)”科目。

(3)對于原賬“固定資產(chǎn)”科目余額中屬于無形資產(chǎn)的,,應當將相應余額轉入新賬中“無形資產(chǎn)”科目,,同時,將相應的“固定基金”科目余額轉入新賬中“資產(chǎn)基金——無形資產(chǎn)”科目,。

(4)對于原賬“固定資產(chǎn)”科目余額中屬于公共基礎設施的,,應當將相應余額轉入新賬中“公共基礎設施”科目,同時,,將相應的“固定基金”科目余額轉入新賬中“資產(chǎn)基金——公共基礎設施”科目,。

(二)負債類,。

1.“應繳預算款”、“應繳財政專戶款”科目,。

新制度未設置“應繳預算款”,、“應繳財政專戶款”科目,但設置了“應繳財政款”科目,,其核算內容涵蓋了原賬中“應繳預算款”,、“應繳財政專戶款”科目的核算內容,。轉賬時,,應將原賬中“應繳預算款”、“應繳財政專戶款”科目的余額轉入新賬中“應繳財政款”科目,。

2.“應付工資(離退休費)”,、“應付地方(部門)津貼補貼”、“應付其他個人收入”科目,。

新制度未設置“應付工資(離退休費)”,、“應付地方(部門)津貼補貼”、“應付其他個人收入”科目,,但設置了“應付職工薪酬”科目,,其核算內容涵蓋了原賬中上述三個科目的核算內容。轉賬時,,應將原賬中“應付工資(離退休費)”,、“應付地方(部門)津貼補貼”、“應付其他個人收入”科目的余額轉入新賬中“應付職工薪酬”科目,。

3.“暫存款”科目,。

新制度未設置“暫存款”科目,但設置了“應繳稅費”,、“應付賬款”,、“應付政府補貼款”、“其他應付款”,、“長期應付款”和“受托代理負債”科目,。另外,新制度的“應付職工薪酬”科目核算內容還包括應付的社會保險費和住房公積金等,。轉賬時,,應對原賬中“暫存款”科目的余額進行分析,將符合上述科目的余額分別轉入新賬對應科目,。如有轉入新賬中“應付賬款”,、“長期應付款”科目的,還應按照轉入“應付賬款”,、“長期應付款”科目余額的合計數(shù),,在新賬中借記“待償債凈資產(chǎn)”科目,,貸記“財政撥款結轉”、“財政撥款結余”或“其他資金結轉結余”科目,。

(三)凈資產(chǎn)類,。

1.“結余”科目。

新制度未設置“結余”科目,,但設置了“財政撥款結轉”,、“財政撥款結余”和“其他資金結轉結余”科目。轉賬時,,應對原賬中“結余”科目的余額(扣除轉入新賬中“資產(chǎn)基金——預付款項,、存貨、政府儲備物資”科目金額)進行分析:對屬于新制度下財政撥款結轉的余額轉入新賬中“財政撥款結轉”科目,;對屬于新制度下財政撥款結余的余額轉入新賬中“財政撥款結余”科目,;將剩余余額轉入新賬中“其他資金結轉結余”科目。

2.“固定基金”科目,。

新制度未設置“固定基金”科目,,但設置了“資產(chǎn)基金”科目。轉賬時,,應當參照原賬中“固定資產(chǎn)”科目的轉賬規(guī)定,,相應地將原賬中“固定基金”科目的余額,分別轉入新賬中“資產(chǎn)基金——存貨”,、“資產(chǎn)基金——固定資產(chǎn)”,、“資產(chǎn)基金——無形資產(chǎn)”和“資產(chǎn)基金——公共基礎設施”科目。

(四)收入支出類,。

由于原賬中收入支出類科目年末無余額,,不需進行轉賬處理。自2014年1月1日起,,應當按照新制度設置收入支出類科目并進行賬務處理,。

行政單位如有其他原賬科目余額,應當按照新制度規(guī)定轉入新賬中相應的科目,。新賬中科目設有明細科目的,,應將原賬中對應科目的余額加以分析,分別轉入新賬中相應科目的相關明細科目,。

三,、將原未入賬事項登記新賬

(一)資產(chǎn)類。

1.關于原未入賬的無形資產(chǎn),。

行政單位在新舊制度轉換時,,應當將2013年12月31日前未入賬的無形資產(chǎn)記入新賬。登記新賬時,,按照確定的無形資產(chǎn)成本,,借記“無形資產(chǎn)”科目,,貸記“資產(chǎn)基金——無形資產(chǎn)”科目。

2.關于原未入賬的政府儲備物資,。

行政單位在新舊制度轉換時,,應當將2013年12月31日前未入賬的政府儲備物資記入新賬。登記新賬時,,按照確定的政府儲備物資成本,,借記“政府儲備物資”科目,貸記“資產(chǎn)基金——政府儲備物資”科目,。

3.關于原未入賬的公共基礎設施,。

行政單位在新舊制度轉換時,應當將2013年12月31日前未入賬的公共基礎設施記入新賬,。登記新賬時,,按照確定的公共基礎設施成本,借記“公共基礎設施”科目,,貸記“資產(chǎn)基金——公共基礎設施”科目。

4.關于原未入賬的受托代理資產(chǎn),。

行政單位在新舊制度轉換時,,應當將2013年12月31日前未入賬的受托代理資產(chǎn)記入新賬。登記新賬時,,按照確定的受托代理資產(chǎn)成本,,借記“受托代理資產(chǎn)”等科目,貸記“受托代理負債”科目,。

(二)負債類,。

1.關于原未入賬的應付賬款。

行政單位在新舊制度轉換時,,應當將2013年12月31日前未入賬的應付賬款記入新賬,。登記新賬時,按照確定的應付賬款金額,,借記“待償債凈資產(chǎn)”科目,,貸記“應付賬款”科目。

2.關于原未入賬的長期應付款,。

行政單位在新舊制度轉換時,,應當將2013年12月31日前未入賬的長期應付款記入新賬。登記新賬時,,按照確定的長期應付款金額,,借記“待償債凈資產(chǎn)”科目,貸記“長期應付款”科目,。

行政單位如有2013年12月31日前未入賬的其他事項,,應當按照新制度規(guī)定登記新賬,。

四、將行政單位基建賬相關數(shù)據(jù)并入按照新制度規(guī)定設置的會計賬

行政單位應當在按國家有關規(guī)定單獨核算基本建設投資的同時,,將基建賬相關數(shù)據(jù)并入單位按照新制度規(guī)定設置的會計賬(以下簡稱“大賬”),。新制度設置了“在建工程”科目。行政單位應當在“在建工程”科目下設置“基建工程”明細科目,,核算由基建賬并入的在建工程成本,。

(一)將2013年12月31日基建賬中相關科目余額按照以下方法并入“大賬”。

1.資產(chǎn)類,。

(1)按照基建賬中“現(xiàn)金”,、“銀行存款”、“零余額賬戶用款額度”,、“財政應返還額度”科目借方余額,,分別借記“大賬”中“庫存現(xiàn)金”、“銀行存款”,、“零余額賬戶用款額度”,、“財政應返還額度”科目。

(2)按照基建賬中“應收有償調出器材及工程款”,、“應收票據(jù)”科目借方余額,,借記“大賬”中“應收賬款”科目。

(3)按照基建賬中“其他應收款”,、“撥付所屬投資借款”,、“有價證券”科目借方余額,借記“大賬”中“其他應收款”科目,。

(4)按照基建賬中“固定資產(chǎn)”科目借方余額,,借記“大賬”中“固定資產(chǎn)”科目。

(5)按照基建賬中“累計折舊”科目貸方余額,,貸記“大賬”中“累計折舊”科目,。

(6)按照基建賬中“建筑安裝工程投資”、“設備投資”,、“待攤投資”,、“其他投資”、“器材采購”,、“采購保管費”,、“庫存設備”、“庫存材料”,、“材料成本差異”,、“委托加工器材”、“預付備料款”、“預付工程款”科目借方余額,,借記“大賬”中“在建工程——基建工程”科目,。

(7)按照基建賬中“固定資產(chǎn)清理”、“待處理財產(chǎn)損失”科目借方余額,,借記“大賬”中“待處理財產(chǎn)損溢”科目,。

2.負債類。

(8)按照基建賬中“應交基建包干節(jié)余”,、“應交基建收入”,、“其他應交款”科目貸方余額中屬于應交財政部分,貸記“大賬”中“應繳財政款”科目,;其余部分貸記“大賬”中“其他應付款”科目,。

(9)按照基建賬中“應交稅金”科目貸方余額,貸記“大賬”中“應繳稅金”科目,。

(10)按照基建賬中“應付工資”,、“應付福利費”科目貸方余額,貸記“大賬”中“應付職工薪酬”科目,。

(11)按照基建賬中“應付器材款”,、“應付有償調入器材及工程款”、“應付票據(jù)”科目貸方余額,,以及“應付工程款”科目貸方余額中屬于1年以內(含1年)償還的部分,,貸記“大賬”中“應付賬款”科目。

(12)按照基建賬中“其他應付款”科目貸方余額,,貸記“大賬”中“其他應付款”科目。

(13)按照基建賬中“基建投資借款”,、“上級撥入投資借款”,、“其他借款”科目貸方余額和“應付工程款”科目貸方余額中屬于超過1年償還的部分,貸記“大賬”中“長期應付款”科目,。

3.凈資產(chǎn)類,。

(14)按照基建賬中“應付器材款”、“應付工程款”,、“應付有償調入器材及工程款”,、“應付票據(jù)”、“基建投資借款”,、“其他借款”,、“上級撥入投資借款”科目貸方余額減去尚未使用的借款金額(實行貸轉存辦法)后的差額,借記“大賬”中“待償債凈資產(chǎn)”科目,。

(15)按照基建賬中“固定資產(chǎn)”科目借方余額和“累計折舊”科目貸方余額的差額,,貸記“大賬”中“資產(chǎn)基金——固定資產(chǎn)”科目。

(16)按照基建賬中“建筑安裝工程投資”、“設備投資”,、“待攤投資”,、“其他投資”、“器材采購”,、“采購保管費”,、“庫存設備”、“庫存材料”,、“材料成本差異”,、“委托加工器材”、“預付備料款”,、“預付工程款”科目借方余額,,貸記“大賬”中“資產(chǎn)基金——在建工程”科目。

(17)按照基建賬中“基建撥款”,、“留成收入”科目余額中歸屬于同級財政撥款結轉的部分,,貸記“大賬”中“財政撥款結轉”科目。

(18)按照基建賬中“留成收入”科目余額中歸屬于同級財政撥款結余的部分,,貸記“大賬”中“財政撥款結余”科目,。

按照上述(1)—(18)中“大賬”科目的借方合計金額減去貸方合計金額后的差額,貸記或借記“大賬”中“其他資金結轉結余”科目,。

(二)行政單位執(zhí)行新制度后,,應當至少按月將基建賬中相關科目的發(fā)生額按照以下方法并入“大賬”。

1.資產(chǎn),、負債,、凈資產(chǎn)類。

根據(jù)“大賬”科目和基建賬科目的對應關系(見附2),,按照基建賬中相關科目本期發(fā)生額的借方凈額,,借記“大賬”中的對應科目;按照基建賬中相關科目本期發(fā)生額的貸方凈額,,貸記“大賬”中的對應科目,。

對于當期發(fā)生基本建設結余資金交回業(yè)務的,根據(jù)基建賬中“基建撥款”科目本期借方發(fā)生額中歸屬于同級財政撥款的部分,,借記“大賬”中“財政撥款結轉”或“財政撥款結余”科目,;其余部分,借記“大賬”中“其他資金結轉結余”科目,。

2.收入,、支出類。

按照基建賬中“基建撥款”科目本期貸方發(fā)生額中歸屬于同級財政撥款的部分,,貸記“大賬”中“財政撥款收入”科目,;其余部分,貸記“大賬”中“其他收入”科目。

按照基建賬中“上級撥入資金”科目本期貸方發(fā)生額,,貸記“大賬”中“其他收入”科目,。

根據(jù)新制度規(guī)定的支出確認原則,,對基建賬中相關科目本期發(fā)生額進行分析計算,按照計算出的數(shù)額,,借記“大賬”中“經(jīng)費支出”科目。

行政單位如有從“大賬”中“經(jīng)費支出”科目列支轉入基建賬的資金,,還應當在并賬后將已列支金額部分予以沖銷,,借記“其他收入”科目,貸記“經(jīng)費支出”科目,。如果行政單位已在“大賬”中核算基建資金收支的,,不再按照本規(guī)定進行基建資金收支的并賬處理,。

五、財務報表新舊銜接

(一)編制2014年1月1日期初資產(chǎn)負債表,。

行政單位應當根據(jù)新賬各會計科目期初余額,,按照新制度編制2014年1月1日期初資產(chǎn)負債表,。

(二)行政單位2014年度財務報表的編制。

行政單位應當按照新制度規(guī)定編制2014年的月度,、年度財務報表,。在編制2014年度收入支出表,、財政撥款收入支出表時,,不要求填列上年比較數(shù),。

六,、其他銜接事項

(一)新制度設置了“累計攤銷”科目,,核算行政單位對無形資產(chǎn)計提的累計攤銷。行政單位應當全面核查2013年12月31日前取得的無形資產(chǎn)的成本,、截至2013年12月31日的已使用年限,、尚可使用年限等,,并對無形資產(chǎn)按照新制度的規(guī)定補提攤銷,。按照應計提的累計攤銷金額,借記“資產(chǎn)基金——無形資產(chǎn)”科目,,貸記“累計攤銷”科目,。

(二)新制度設置了“累計折舊”科目,,核算行政單位對固定資產(chǎn),、公共基礎設施計提的累計折舊,。行政單位對固定資產(chǎn)、公共基礎設施計提折舊事宜由財政部另行規(guī)定,。

附:1.新舊行政單位會計制度會計科目對照表

2.行政單位“大賬”與基建賬會計科目對照表


附件下載:

新舊行政單位會計制度有關銜接問題的處理規(guī)定.doc

http://gks.mof.gov.cn/zhengfuxinxi/guizhangzhidu/201312/P020131227337088722020.doc

 


“好律師網(wǎng)”提供的法律法規(guī)及相關資料僅供您參考,。您在使用相關資料時應自行判斷其正確,、可靠、完整,、有效和及時性,;您須自行承擔因使用前述資料信息服務而產(chǎn)生的風險及責任。
?
close
使用微信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