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保證人保證,。
(一)保證人保證的概念與意義,。保證人保證又稱人保,是指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責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出保證人并出具保證書,,保證被保證人在取保候審期間履行法定義務和酌定義務,,不逃避和妨礙偵查、起訴和審判,,并隨傳隨到的保證方式,。保證人保證,一方面可以通過保證人和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之間的關系,,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實行精神上和心理上的強制,,使其不致逃避或妨礙偵查,、起訴和審判;另一方面可以通過保證人監(jiān)督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活動,,監(jiān)督、教育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遵紀守法,,履行義務。
(二)適用保證人保證的情形
1.無力交納保證金的,;
2.未成年人或者已滿75周歲的人,;
3.其他不宜收取保證金的情形。
(三)保證人的條件
1.與本案無牽連,;
2.有能力履行保證義務,;
3.享有政治權利,人身自由未受到限制,;
4.有固定的住處和收入,。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出保證人的,,公安司法機關應當審查保證人是否符合條件,。如果保證人在取保候審期間不愿繼續(xù)擔保或者喪失擔保條件或保證義務履行能力的,,取保候審決定機關應當在收到保證人的申請或者發(fā)現其喪失擔保條件后的3日以內,,責令犯罪嫌疑人重新提出保證人或者交納保證金,,或者變更強制措施,并將變更情況通知公安機關,。
(四)保證人的數量
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決定適用取保候審的,可以責令其提出1至2名保證人,。
(五)保證人的義務
1.監(jiān)督被保證人遵守刑事訴訟法第69條規(guī)定的在取保候審期間應當履行的義務,;
2.發(fā)現被保證人可能發(fā)生或者已經發(fā)生違反刑事訴訟法第69條規(guī)定的行為的,應當及時向執(zhí)行機關報告,。
(六)保證人違反保證義務的懲罰,。
在取保候審期間,如果被取保候審人有違反刑事訴訟法第69條規(guī)定的行為,,而保證人未履行監(jiān)督和及時報告的義務,,查證屬實后,將對保證人處1000元以上2萬元以下的罰款,。對取保候審保證人是否履行了保證義務,,由公安機關認定,對保證人的罰款決定,,也由公安機關作出,。根據案件事實和法律規(guī)定,認為已經構成犯罪的被告人在取保候審期間逃匿的,,如果系保證人協助被告人逃匿,,或者保證人明知藏匿地點但拒絕向公安司法機關提供的,對保證人應當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二,、保證金保證。
(一)保證金保證的概念
保證金保證又稱財產保,,是指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責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交納保證金并出具保證書,,保證被保證人在取保候審期間履行法定義務和酌定義務,不逃避和妨礙偵查,、起訴和審判,,并隨傳隨到的保證方式,。
(二)保證金的數額與收取管理
刑事訴訟法第70條規(guī)定,,取保候審的決定機關應當綜合考慮保證訴訟活動正常進行的需要,被取保候審人的社會危險性,,案件的性質,、情節(jié),,可能判處刑罰的輕重,被取保候審人的經濟狀況等情況,,確定保證金的數額,。提供保證金的人應當將保證金存人執(zhí)行機關指定銀行的專門賬戶。根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國家安全部《關于取保候審若干問題的規(guī)定》,,保證金的起點數額為1000元,。對于未成年犯罪嫌疑人檢察機關可以責令交納500元以上的保證金。取保候審保證金由縣級以上執(zhí)行機關統一收取和管理,。沒收保證金的決定,、退還保證金的決定等,應當由縣級以上執(zhí)行機關作出,??h級以上執(zhí)行機關應當在其指定的銀行設立取保候審保證金專門賬戶,委托銀行代為收取和保管保證金,。保證金應當以人民幣交納公安機關決定對犯罪嫌疑人取保候審,,案件移送人民檢察院審查起訴后,檢察機關決定繼續(xù)采取保證金方式取保候審的,,被取保候審人沒有違反取保候審義務情形的,,不變更保證金數額,不再重新收取保證金,。
?。ㄈ┍WC金的退還
根據刑事訴訟法第71條的規(guī)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取保候審期間未違反刑事訴訟法第69條規(guī)定的,,取保候審結束的時候,憑解除取保候審的通知或者有關法律文書到銀行領取退還的保證金,。對被取保候審的被告人的判決,、裁定生效后,應當解除取保候審,、退還保證金的,,如果保證金屬于其個人財產,人民法院可以書面通知公安機關將保證金移交人民法院,,用以退賠被害人,、履行附帶民事賠償義務或者執(zhí)行財產刑,剩余部分應當退還被告人,。
(四)保證金的沒收
被取保候審人沒有違反法律規(guī)定的被取保候審期間的義務,,但在取保候審期間涉嫌重新犯罪被公安機關立案偵查的,,執(zhí)行機關應當暫扣其保證金,待人民法院判決生效后,,決定是否沒收,。對故意重新犯罪的,應當沒收保證金,,對過失重新犯罪或不構成犯罪的,,應當退還保證金。
加載更多
關于司法賠償案件案由的規(guī)定(2023年4月3日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883次會議通過,自2023年6月1日起施行)為正確適用法律,,統一確定案由,,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賠償法》等法律規(guī)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