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發(fā)布單位】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檢察院 公安部 司法部
- 【發(fā)布文號】--
- 【發(fā)布日期】2019-04-09
- 【生效日期】2019-04-09
- 【失效日期】--
- 【文件來源】新華網
- 【所屬類別】政策參考
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檢察院 公安部 司法部關于辦理“..
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檢察院 公安部 司法部
關于辦理“套路貸”刑事案件若干問題的意見
為持續(xù)深入開展掃黑除惡專項斗爭,,準確甄別和依法嚴厲懲處“套路貸”違法犯罪分子,,根據刑法、刑事訴訟法,、有關司法解釋以及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司法部《關于辦理黑惡勢力犯罪案件若干問題的指導意見》等規(guī)范性文件的規(guī)定,,現對辦理“套路貸”刑事案件若干問題提出如下意見:
一、準確把握“套路貸”與民間借貸的區(qū)別
1.“套路貸”,是對以非法占有為目的,,假借民間借貸之名,,誘使或迫使被害人簽訂“借貸”或變相“借貸”“抵押”“擔保”等相關協議,,通過虛增借貸金額,、惡意制造違約、肆意認定違約、毀匿還款證據等方式形成虛假債權債務,,并借助訴訟、仲裁,、公證或者采用暴力,、威脅以及其他手段非法占有被害人財物的相關違法犯罪活動的概括性稱謂。
2.“套路貸”與平等主體之間基于意思自治而形成的民事借貸關系存在本質區(qū)別,,民間借貸的出借人是為了到期按照協議約定的內容收回本金并獲取利息,,不具有非法占有他人財物的目的,也不會在簽訂,、履行借貸協議過程中實施虛增借貸金額,、制造虛假給付痕跡、惡意制造違約,、肆意認定違約,、毀匿還款證據等行為。
司法實踐中,,應當注意非法討債引發(fā)的案件與“套路貸”案件的區(qū)別,,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具有非法占有目的,,也未使用“套路”與借款人形成虛假債權債務,,不應視為“套路貸”。因使用暴力,、威脅以及其他手段強行索債構成犯罪的,,應當根據具體案件事實定罪處罰。
3.實踐中,,“套路貸”的常見犯罪手法和步驟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情形:
(1)制造民間借貸假象,。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往往以“小額貸款公司”“投資公司”“咨詢公司”“擔保公司”“網絡借貸平臺”等名義對外宣傳,,以低息,、無抵押、無擔保,、快速放款等為誘餌吸引被害人借款,,繼而以“保證金”“行規(guī)”等虛假理由誘使被害人基于錯誤認識簽訂金額虛高的“借貸”協議或相關協議。有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還會以被害人先前借貸違約等理由,,迫使對方簽訂金額虛高的“借貸”協議或相關協議。
(2)制造資金走賬流水等虛假給付事實,。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按照虛高的“借貸”協議金額將資金轉入被害人賬戶,制造已將全部借款交付被害人的銀行流水痕跡,隨后便采取各種手段將其中全部或者部分資金收回,,被害人實際上并未取得或者完全取得“借貸”協議,、銀行流水上顯示的錢款。
(3)故意制造違約或者肆意認定違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往往會以設置違約陷阱、制造還款障礙等方式,,故意造成被害人違約,,或者通過肆意認定違約,強行要求被害人償還虛假債務,。
(4)惡意壘高借款金額,。當被害人無力償還時,有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會安排其所屬公司或者指定的關聯公司,、關聯人員為被害人償還“借款”,繼而與被害人簽訂金額更大的虛高“借貸”協議或相關協議,,通過這種“轉單平賬”“以貸還貸”的方式不斷壘高“債務”,。
(5)軟硬兼施“索債”。在被害人未償還虛高“借款”的情況下,,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借助訴訟、仲裁,、公證或者采用暴力,、威脅以及其他手段向被害人或者被害人的特定關系人索取“債務”。
二,、依法嚴懲“套路貸”犯罪
4.實施“套路貸”過程中,,未采用明顯的暴力或者威脅手段,其行為特征從整體上表現為以非法占有為目的,,通過虛構事實,、隱瞞真相騙取被害人財物的,一般以詐騙罪定罪處罰,;對于在實施“套路貸”過程中多種手段并用,,構成詐騙、敲詐勒索,、非法拘禁,、虛假訴訟、尋釁滋事,、強迫交易,、搶劫,、綁架等多種犯罪的,應當根據具體案件事實,,區(qū)分不同情況,,依照刑法及有關司法解釋的規(guī)定數罪并罰或者擇一重處。
5.多人共同實施“套路貸”犯罪,,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所參與的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應當認定為主犯,,對其參與或組織、指揮的全部犯罪承擔刑事責任,;起次要或輔助作用的,,應當認定為從犯。
明知他人實施“套路貸”犯罪,,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以相關犯罪的共犯論處,但刑法和司法解釋等另有規(guī)定的除外:
(1)組織發(fā)送“貸款”信息,、廣告,,吸引、介紹被害人“借款”的,;
(2)提供資金,、場所、銀行卡,、賬號,、交通工具等幫助的;
(3)出售,、提供,、幫助獲取公民個人信息的;
(4)協助制造走賬記錄等虛假給付事實的,;
(5)協助辦理公證的,;
(6)協助以虛假事實提起訴訟或者仲裁的;
(7)協助套現,、取現,、辦理動產或不動產過戶等,轉移犯罪所得及其產生的收益的,;
(8)其他符合共同犯罪規(guī)定的情形,。
上述規(guī)定中的“明知他人實施‘套路貸’犯罪”,應當結合行為人的認知能力,、既往經歷,、行為次數和手段,、與同案人、被害人的關系,、獲利情況,、是否曾因“套路貸”受過處罰、是否故意規(guī)避查處等主客觀因素綜合分析認定,。
6.在認定“套路貸”犯罪數額時,,應當與民間借貸相區(qū)別,從整體上予以否定性評價,,“虛高債務”和以“利息”“保證金”“中介費”“服務費”“違約金”等名目被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非法占有的財物,均應計入犯罪數額,。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實際給付被害人的本金數額,不計入犯罪數額,。
已經著手實施“套路貸”,,但因意志以外原因未得逞的,可以根據相關罪名所涉及的刑法,、司法解釋規(guī)定,,按照已著手非法占有的財物數額認定犯罪未遂。既有既遂,,又有未遂,,犯罪既遂部分與未遂部分分別對應不同法定刑幅度的,應當先決定對未遂部分是否減輕處罰,,確定未遂部分對應的法定刑幅度,,再與既遂部分對應的法定刑幅度進行比較,選擇處罰較重的法定刑幅度,,并酌情從重處罰,;二者在同一量刑幅度的,以犯罪既遂酌情從重處罰,。
7.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實施“套路貸”違法所得的一切財物,應當予以追繳或者責令退賠,;對被害人的合法財產,,應當及時返還。有證據證明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為實施“套路貸”而交付給被害人的本金,,賠償被害人損失后如有剩余,應依法予以沒收,。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已將違法所得的財物用于清償債務,、轉讓或者設置其他權利負擔,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依法追繳:
(1)第三人明知是違法所得財物而接受的,;
(2)第三人無償取得或者以明顯低于市場的價格取得違法所得財物的;
(3)第三人通過非法債務清償或者違法犯罪活動取得違法所得財物的,;
(4)其他應當依法追繳的情形,。
8.以老年人、未成年人,、在校學生,、喪失勞動能力的人為對象實施“套路貸”,或者因實施“套路貸”造成被害人或其特定關系人自殺,、死亡,、精神失常、為償還“債務”而實施犯罪活動的,,除刑法、司法解釋另有規(guī)定的外,,應當酌情從重處罰,。
在堅持依法從嚴懲處的同時,對于認罪認罰,、積極退贓,、真誠悔罪或者具有其他法定、酌定從輕處罰情節(jié)的被告人,,可以依法從寬處罰,。
9.對于“套路貸”犯罪分子,應當根據其所觸犯的具體罪名,,依法加大財產刑適用力度,。符合刑法第三十七條之一規(guī)定的,可以依法禁止從事相關職業(yè),。
10.三人以上為實施“套路貸”而組成的較為固定的犯罪組織,,應當認定為犯罪集團。對首要分子應按照集團所犯全部罪行處罰,。
符合黑惡勢力認定標準的,,應當按照黑社會性質組織、惡勢力或者惡勢力犯罪集團偵查,、起訴,、審判。
三,、依法確定“套路貸”刑事案件管轄
11.“套路貸”犯罪案件一般由犯罪地公安機關偵查,,如果由犯罪嫌疑人居住地公安機關立案偵查更為適宜的,,可以由犯罪嫌疑人居住地公安機關立案偵查。犯罪地包括犯罪行為發(fā)生地和犯罪結果發(fā)生地,。
“犯罪行為發(fā)生地”包括為實施“套路貸”所設立的公司所在地,、“借貸”協議或相關協議簽訂地、非法討債行為實施地,、為實施“套路貸”而進行訴訟,、仲裁、公證的受案法院,、仲裁委員會,、公證機構所在地,以及“套路貸”行為的預備地,、開始地,、途經地、結束地等,。
“犯罪結果發(fā)生地”包括違法所得財物的支付地,、實際取得地、藏匿地,、轉移地,、使用地、銷售地等,。
除犯罪地,、犯罪嫌疑人居住地外,其他地方公安機關對于公民扭送,、報案,、控告、舉報或者犯罪嫌疑人自首的“套路貸”犯罪案件,,都應當立即受理,,經審查認為有犯罪事實的,移送有管轄權的公安機關處理,。
黑惡勢力實施的“套路貸”犯罪案件,,由偵辦黑社會性質組織、惡勢力或者惡勢力犯罪集團案件的公安機關進行偵查,。
12.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有關公安機關可以在其職責范圍內并案偵查:
(1)一人犯數罪的;
(2)共同犯罪的,;
(3)共同犯罪的犯罪嫌疑人還實施其他犯罪的,;
(4)多個犯罪嫌疑人實施的犯罪存在直接關聯,并案處理有利于查明案件事實的,。
13.本意見自2019年4月9日起施行,。
最新法律法規(guī)
- -筑牢維護國家安全的密碼防線——《中華人民共和國密碼法》頒布一周年工作情況綜述-
- -互金協會發(fā)布網絡小額貸款機構反洗錢行業(yè)規(guī)則-
- -中國人民銀行法將大修 修訂草案公開征求意見-
- -疫情防控北京經驗升級為法規(guī)-
-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比利時王國引渡條約》的決定-
-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塞浦路斯共和國引渡條約》的決定-
-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巴塞爾公約〉締約方會議第十四次會議第14/12號決定對〈巴塞爾公約〉附件二,、附件八和附件九的修正》的決定-
-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選舉法》的決定-
-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法》的決定-
-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法》的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