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9日下午,,常德被殺滴滴司機家屬向澎湃新聞出示了嫌犯楊某淇的精神鑒定意見書,,該鑒定意見通知書顯示,根據材料和檢查,,被鑒定人楊某淇診斷為抑郁癥,,在本案中實施危害時有限定(部分)
刑事責任能力。29日,,受害者家屬表示已經向公安部門提出重新鑒定申請,,不認可嫌犯有“作案時有限定(部分)刑事責任能力”的鑒定結論。那么你覺得精神病人犯罪應該減輕或者免除刑罰嗎,?
2019年3月23日23點40分,,常德滴滴司機陳宏將乘客楊博淇送達常南汽車總站附近,楊某淇趁陳宏不備,,連刺20余刀致其
死亡,。據辦案民警透露,楊博淇自稱,,殺人系因悲觀厭世精神崩潰,,但無勇氣自殺,臨時起意殺人試探膽量,計劃事后投沅江,,被朋友勸回自首,。4月29日下午,湖南常德被殺滴滴司機家屬向記者出示了嫌犯楊博淇的精神鑒定意見書,,該鑒定意見通知書顯示,,根據材料和檢查,,被鑒定人楊博淇診斷為抑郁癥,在本案中實施危害時有限定(部分)刑事責任能力,。抑郁癥,,外加自首情節(jié),按目前的法律規(guī)定,,這位兇手,,必定能逃過極刑,可憐那位滴滴司機,,誰會來為他討回公道?。?br>
殺害滴滴司機大學生患抑郁癥,,這是社會的惡瘤,,殺了人要么有神經病,要么就是有抑郁癥,,這種狀況無非就是減輕自己的罪行而設,,為自己的犯罪解脫。古人言欠錢還錢,,殺人償命,,無原無故把人殺了,剝奪人的生命,,來個有抑郁癥就了事,,天理難容,應判為極刑才能消除人們的憤怒,。
目前這種犯罪的人,,都要找祖宗十八代是否有精神問題,或者患有重度抑郁癥等等的措辭,,來為自己殺人開脫,,已達到殺人不用償命,令人厭惡渣人,,應得到法律的嚴懲,,才能震懾世人。
最近有兩件事,,兩個案子都和精神失常者犯罪有關,,一個是,另外一個是,。但是就像和是否要廢除死刑一樣,,一定要用最嚴格的刑罰,以表達對作惡者的痛恨,,厭惡,,鄙視等各種敵對情緒,,是否是人類正當?shù)恼x感的表達,是否是維持這個社會秩序必要的手段,?而我們有時候卻為這種情緒而感到困擾,,但這種情緒到底是什么呢?詳情請看文章:
法律第一講事實,,第二講事實,,第三還是講事實。先入不能為主,,中入也不能為主,,一切以最后的事實為依據,,以法律條款為處理的尺度,,在法律規(guī)定的范圍內進行裁決。
殺害滴滴司機的大學生被鑒定為抑郁癥患者,,如果這個鑒定是權威的,,對最終的判決可能會有一定程度的影響。到底有多大的影響,,需要結合病情和案情綜合起來考量,。從一般的意義上講,病情與承擔刑事責任的關系成反比,,病情重承擔刑事責任的能力就輕,,病情輕承擔刑事責任的能力就重。
目前我國刑事責任能力主要分為三級:即完全刑事責任能力,;限制刑事責任能力,;無刑事責任能力。精神病人犯罪是否應該從輕處罰,,需要根據其刑事責任能力來判斷,,需要將主觀故意與客觀情況結合起來考量。通常的情況是:精神病人容易犯下不可饒恕的罪過,,減輕對他們的處罰感情上不好接受,,但對于刑事責任能力不健全的人除了減輕處罰實則別無他法。
我國的法治化水平不斷提高,,法院裁判遵循的最基本的原則就是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準繩,現(xiàn)行刑法對精神病犯罪是否可以從輕減輕處罰有明文規(guī)定,,從情理上講我們可能都會同情被殺的司機,,但是如果司法鑒定結果確實是嫌犯作案時有限定刑事責任能力,那法院肯定會綜合證據依法判決,,相信法律是公正的,,在判決結果出來之前我們能做的就是不要讓事件任意發(fā)酵,,杜絕輿論綁架司法的現(xiàn)象出現(xiàn)。
抑郁癥患者犯罪也要承擔刑事責任
以前聽到更多的是抑郁癥患者自殺的消息,,今天看到第一例抑郁癥患者殺人的消息,,而且殺害的是無辜的人。
也是首次看到公安機關把抑郁癥患者鑒定為限制行為能力人,。
看來,,真的要多多關注抑郁癥患者!
不僅要防止他們自殺,,更要防止他們殺人,。
根據刑法規(guī)定,限制行為能力人犯罪的,,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本案一般不會判處死刑。
第十八條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認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為的時候造成危害結果,,經法定程序鑒定確認的,,不負刑事責任,但是應當責令他的家屬或者監(jiān)護人嚴加看管和醫(yī)療;在必要的時候,,由政府強制醫(yī)療,。
間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時候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
尚未完全喪失辨認或者控制自己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但是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醉酒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
這一鑒定結論如果最終被法院認定的話,,就意味著,,這名殺害滴滴司機的大學生大概率判不了死刑。
目前,,受害司機家屬已向公安機關申請重新鑒定,。
為什么重大
刑事犯罪的嫌疑人或被告人都想申請精神鑒定?而且非想鑒定個“精神病”出來,?精神病是否就是個“免死金牌”,?
1.申請精神鑒定其實是想從刑事責任能力上為自己開脫;
2.精神病人犯罪是不用負刑事責任的,;
3.尚未完全喪失辨認和控制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屬于限制行為能力人,應當負刑事責任,,但是可以從輕或減輕處罰,;
4.間歇性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時候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
可見,,精神病是減輕甚至免除刑事責任的利器,,有了它,就等于擁有了“免死金牌”,。也正是因為如此,,精神鑒定的風險極高,因為一旦它被濫用甚至權力尋租,,那將造成司法的極大不公,,帶來不堪設想的后果。而目前我國關于精神鑒定的法律規(guī)定還存在漏洞,,亟待完善,。
當然,談老師不是說這個大學生就一定不是抑郁癥,、精神病,,既然受害者家屬對此不認可,,申請重新鑒定,,司法機關受理申請后會作出準許還是不準重新鑒定的決定。而這一轟動全國的命案,,最終結果是否會發(fā)生變化,,讓我們拭目以待。
1,、完全無刑事責任能力的精神病人不負刑事責任
刑法第18條第1款規(guī)定:“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認或者控制自己行為的時候造成危害結果,,經法定程序鑒定確定的,不負刑事責任,,但是應當責令他的家屬或者監(jiān)護人嚴加看管和醫(yī)療;在必要的時候,,由政府強制醫(yī)療?!?br>2,、限制刑事責任能力的精神病人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刑法第18條第3款規(guī)定:“尚未完全喪失或者控制自己行為的精神病人犯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但是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3,、完全有刑事責任能力的精神病人負刑事責任
刑法第18條第2款規(guī)定:“間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時候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遍g歇性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時候,,具有辨認或者控制自己行為力,,因此,應當對自己的犯罪行為負刑事責任,。
則此時殺人了自然會被認定為犯法,,同時這不僅是犯法,還是犯罪行為,,之后就會按照具體情況追究其刑事責任,。而作為限制刑事能力的精神病人,如果是在精神狀態(tài)正常的情況下殺人,,那么也是需要承擔法律責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