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手汽車因價格實惠,,日益受到消費者青睞。因部分消費者購車經驗不足,、個別商家未誠信經營以及市場規(guī)范不健全等因素,,近年來二手車交易糾紛頻發(fā),事故車認定產生爭議多,。如何防范二手車交易風險,?法官建議,消費者首先要從正規(guī)渠道購車,,盡可能選擇購買正規(guī)交易市場認證商戶的認證車源,;發(fā)現(xiàn)車輛存在質量問題,應在6個月內及時提出異議,。
二手車交易通常先由消費者與二手車經銷企業(yè)簽訂買賣
合同,,再由二手車經銷企業(yè)指定車輛登記人與消費者辦理車輛轉移登記。日前,,法院調研發(fā)現(xiàn),,絕大部分消費者購買車輛主要是為了個人生活需要。與食品,、服裝等其他消費品糾紛案件相比,,二手車買賣糾紛案件中目前尚未出現(xiàn)職業(yè)打假人維權的情況。
“從2018年以來的情況看,因購買二手車引起的消費者維權案件呈較快增長態(tài)勢,?!北本┑诙屑壏ㄔ好袼耐ジ蓖ラL李雪表示,因查證事實所需時間較長,,此類案件的審理周期一般長于其他消費者權益案件,。糾紛產生成因包括車輛不具備法定證明文件,導致無法過戶等問題,。
我國《二手車流通管理辦法》規(guī)定:二手車交易完成后,,賣方應當及時向買方交付車輛、號牌及車輛法定證明,,憑證主要包括機動車登記證書,、機動車行駛證、有效的機動車安全技術檢驗合格標識,、車輛購置稅完稅證明,、養(yǎng)路費繳付憑證、車船使用稅繳付憑證,、車輛保險單,。二手車如果不具備上述法定證明,則屬于禁止銷售車輛,,將無法及時辦理轉移登記,。
近年來,二手車交易后,,因車輛系盜搶車輛或此前存在
所有權,、抵押權糾紛尚未解決的問題,在消費者使用過程中被其他權利人強行取回的事件也時有發(fā)生,。例如,,常某與某經銷公司簽訂協(xié)議書約定之后,常某支付全部購車款,,經銷公司交付了涉案車輛,,雙方在交易市場辦理了車輛過戶手續(xù)。此后,,公安機關接到常某報案稱,,其在駕駛汽車停車過程中,4名男子強行上車將駕駛車輛搶走,。經公安機關調查,,該車真實車主為楊某,車輛系被盜竊車輛,。常某起訴至法院,,要求解除與經銷公司之間的買賣合同,,經銷公司退還購車款并賠償車輛保險費損失、收入損失,。法院最后判決解除雙方二手車買賣合同,,經銷公司返還常某購車款。
“一旦車輛在之前的遷出地存在所有權,、抵押權糾紛,,權利人將車輛強行取回并再次轉移,消費者往往難以了解車輛的權屬狀況及下落,,客觀上較難向外地的車輛扣押人維權,。同時,銷售者則以消費者不能證明扣車人存在有效權利為由,,推脫自己承擔權利瑕疵擔保責任,,從而出現(xiàn)消費者兩頭維權難的狀況?!崩钛┓治?,二手車交易糾紛中,由于訴訟對象不易確定,、合同約定不明,、交易信息不對稱等原因,導致消費者維權缺乏依據,、舉證困難,。
對此,法官建議消費者首先要從正規(guī)渠道購車,,盡可能地選擇購買正規(guī)交易市場認證商戶的認證車源,,避免因貪圖便宜而購買到問題車輛,;其次,,要嚴查車輛手續(xù),審查銷售者購入車輛的合同,、前手車主享有權利且同意出售的證明,,必要時向車管部門查詢確認;再次,,須謹慎簽訂合同,,要求銷售者簽訂詳細的書面合同,明確車輛車齡,、實際里程,、技術狀況、事故范圍,、主要配置等信息,,銷售者的口頭承諾應寫入合同,。銷售者與車輛登記人不一致的,應要求銷售者,、登記人作出書面承諾,,明確自己應承擔的義務和責任。另外,,消費者還要仔細查驗車輛,,要求銷售者提供車輛的維修、保養(yǎng),、保險記錄,,詳細查驗車架、變速箱,、發(fā)動機,、底盤等關鍵部分,必要時委托專業(yè)機構檢測,。
法官提醒消費者,,《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二十三條第三款規(guī)定,經營者提供的機動車等耐用商品,,消費者自接受商品之日起6個月內發(fā)現(xiàn)瑕疵,,發(fā)生爭議的,由經營者承擔有關瑕疵的舉證責任,。二手車消費者發(fā)現(xiàn)車輛存在質量問題,,應在6個月內及時提出異議,避免之后因難以證明系銷售者的責任而無法維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