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發(fā)布單位】作者:王姝
- 【發(fā)布文號】--
- 【發(fā)布日期】2017-03-08 08:56:37
- 【生效日期】--
- 【失效日期】--
- 【文件來源】來源:新京報
- 【所屬類別】立法追蹤
-媒體聚焦民法總則草案:見義勇為受損能否追償-
從去年6月首次提交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后,,民法總則草案曾經過三次審議,。
此前三次審議,法人該如何分類,,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屬于哪一類法人,?如何保護“一老一小”即兒童和老年人的權益,監(jiān)護制度到底該如何設計,?成為討論焦點,,法人分類方式與監(jiān)護制度以及“見義勇為條款”、“虛擬財產保護條款”等一再修改,。
審議聚焦1 虛擬財產納入物權法保護范疇,?
第一百二十八條 法律對數據,、網絡虛擬財產的保護有規(guī)定的,依照其規(guī)定,。(草案三審稿)
經營多年的網游賬號,、花費不少購的網游裝備被盜,玩家能不能維權,?網游賬號,、網游裝備以及比特幣等虛擬財產,受不受法律保護,?隨著互聯網發(fā)展,,此類問題日益凸顯。
草案起草過程中,,學界一致呼吁,,為適應互聯網和大數據時代需要,制定民法總則應對數據信息,、虛擬財產等新型民事權利作出規(guī)定,。
一審稿采納了上述建議,將虛擬財產作為物權客體,,規(guī)定“民事主體依法享有物權,,包括所有權、用益物權,、擔保物權,;物包括不動產和動產,法律規(guī)定具體權利或者網絡虛擬財產作為物權客體的,,依照其規(guī)定”,。同時將數據信息納入知識產權保護范疇。
對此,,部分學者贊同,,也有學者反對,認為數據信息不屬于知識產權,;虛擬財產作為物權客體不妥,,不應該納入物權法的保護范疇。
民法學知名學者梁慧星表示,,其他國家曾發(fā)生比特幣判例,,經營比特幣的公司破產后,原告要求行使取回權,。法院認定,,比特幣不是所有權的客體,所有權的客體須是有體物、須具有排他支配的可能性,,原告不能依據所有權行使取回權,,駁回了原告的訴訟請求。
“這個判決值得我們參考”,,梁慧星說,,不同于手機銀行、支付寶里的錢,、手機上搶“紅包”,,虛擬財產只在承諾遵守網絡游戲規(guī)則、虛擬貨幣合同協議的參加者中,,才被視為“財產”并互相交易,;一旦超越“圈子”,不僅不被視為“財產”,,而且將歸于“虛無”。
在虛擬財產該不該納入物權法保護范疇的爭論中,,三審稿作出“折中”設計,,民事權利章節(jié)單辟一條,規(guī)定“法律對數據,、網絡虛擬財產的保護有規(guī)定的,,依照其規(guī)定”。
梁慧星解釋說,,上述設計意味著,,虛擬財產雖然不能作為物權客體、受物權法保護,,但可以作為“民事利益”用侵權責任或者違約責任予以保護?,F在裁判實踐中,一些地方法院就是將虛擬財產作為合法民事利益,,追究加害人的侵權責任或者違約責任,。
審議聚焦2 “熊孩子”網購 家長能否反悔?
第十八條 六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可以獨立實施純獲利益的民事法律行為或者與其年齡、智力相適應的民事法律行為,;實施其他民事法律行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經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認,。(草案三審稿)
據重慶晚報報道,,重慶巴南區(qū)王女士報警說,快遞員送來價值40元的毛絨玩具,,稱貨到付款,,王女士拒收,,因為自己并未網購此物。民警到場后發(fā)現,,是王女士7歲女兒偷偷用媽媽的手機網購了玩具,。
王女士女兒的網購行為是否有效?依據現行民法通則,,10周歲以下兒童是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網購商品屬于與賣方形成買賣合同關系,合同應得到監(jiān)護人的追認方有效,。
民法總則草案一審稿至三審稿,,調整了無行為能力與限制行為能力的年齡界限,規(guī)定六周歲以下是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六周歲以上不滿十八周歲的未成年人,,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可以獨立實施純獲利益的民事法律行為或者與其年齡,、智力相適應的民事法律行為,;實施其他民事法律行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征得其法定代理人的同意”,。
調整后,,王女士7歲女兒的網購行為,如何認定,?
中國人民大學民商事法律科學研究中心主任楊立新說,,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年齡下限調至6歲,指的是6歲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其實施的民事行為,只有純獲利益的,,或和他年齡,、智力發(fā)展相適應的民事行為,比如乘公共汽車買車票,,才不用監(jiān)護人追認,,其他的都應經過監(jiān)護人的追認或者同意。7歲的孩子用手機花40元網購玩具,,顯然需要監(jiān)護人的同意或追認,。
不過,對于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年齡下限調整到6歲,,不少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認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年齡下限不應該下調。委員蘇澤林就表示,從10周歲調整到6周歲,,相當于把小學生變成幼兒園的孩子,,“6周歲是上小學的最低年齡。不滿6歲是不允許上學的,,他們每天由大人陪伴而行,,沒有機會也不敢讓他們獨立接觸社會,更談不上社會經驗,,沒有承擔相應民事行為能力的社會閱歷和起碼的文化知識”,。
雖然部分委員不贊同,不過,,至三審稿,,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年齡下限仍為6周歲。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主任李適時曾解釋說,,二審稿仍規(guī)定6歲兒童可獲一定民事行為能力,,主要考慮是:適當降低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未成年人年齡下限標準,符合現代未成年人心理,、生理發(fā)展特點,,有利于未成年人從事與其年齡、智力相適應的民事活動,,更好地尊重未成年人的自主意識。他強調,,從10周歲降到6周歲,,符合國際發(fā)展趨勢。
審議聚焦3 被撤銷監(jiān)護資格后 應否允許改過,?
第三十六條 被監(jiān)護人的父母或者子女被人民法院撤銷監(jiān)護人資格后,,除對被監(jiān)護人實施故意犯罪的外,確有悔改情形的,,經其申請,,人民法院可以在尊重被監(jiān)護人真實意愿的前提下,視情況恢復其監(jiān)護人資格,。人民法院指定的新監(jiān)護人與被監(jiān)護人的監(jiān)護關系同時終止,。(草案三審稿)
去年3月,“南京虐童案”中的養(yǎng)母李征琴刑滿出獄,。此前,,她曾在家用撓癢拍、跳繩毆打養(yǎng)子,,因犯故意傷害罪,,被判刑6個月。出獄后,李征琴想知道的是,,養(yǎng)子還能不能跟著她生活,。而孩子也表示愿意跟她一起生活。
被撤銷監(jiān)護資格后,,如果原監(jiān)護人誠心悔改,,是否給其改過自新機會?這一監(jiān)護資格恢復問題,,審議中再三調整,。
一審稿規(guī)定:原監(jiān)護人被法院撤銷監(jiān)護資格后,確有悔改情形的,,經其申請,,法院可視情況恢復其監(jiān)護人資格,法院指定的新監(jiān)護人與被監(jiān)護人的監(jiān)護關系同時終止,。
對此,,梁慧星提出,設立監(jiān)護資格恢復制度風險很大,,實踐中“確有悔改”難以證明,,且恢復監(jiān)護資格會破壞已形成的新監(jiān)護秩序,建議刪除,。
二審稿將“悔改權”條款修改為:未成年人的父母被法院撤銷監(jiān)護人資格后,,確有悔改情形的,經其申請,,法院可以在尊重被監(jiān)護人意愿的前提下,,視情況恢復其監(jiān)護人資格,法院指定的新監(jiān)護人與被監(jiān)護人的監(jiān)護關系同時終止,。
也就是說,,監(jiān)護資格的恢復只適用于未成年人的父母。至于是否能恢復,,還要看未成年人的父母是否確有悔改,;被監(jiān)護人是否接受。
不過,,不少專家指出上述修改仍有問題,,對未成年人父母監(jiān)護人資格的恢復應有限制。在對未成年人有性侵害,、嚴重虐待等故意犯罪的情況下,,監(jiān)護人資格不能恢復。
三審稿再次修改“悔改權”條款,,增加了限制條件,,規(guī)定:被監(jiān)護人的父母或者子女被法院撤銷監(jiān)護人資格后,,除對被監(jiān)護人實施故意犯罪的外,確有悔改情形的,,經其申請,,法院可以在尊重被監(jiān)護人真實意愿的前提下,視情況恢復其監(jiān)護人資格,。
“有些監(jiān)護人對被監(jiān)護人的侵犯行為是可以原諒的,,比如父母管教不當等。很多情況下,,被監(jiān)護人本人主動原諒的意愿也很強烈,。”中國民法學研究會常務副會長,、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教授孫憲忠說,,“但故意犯罪是一種對被監(jiān)護人身體、心理的嚴重傷害,,從實際情況看,,不讓這部分人恢復監(jiān)護資格是符合現實需要的?!?
審議聚焦4 見義勇為受損能否追償,?
第一百八十七條
實施緊急救助行為造成受助人損害的,除有重大過失外,,救助人不承擔民事責任,。(草案三審稿)
2014年7月,一保安在深圳世界之窗內猥褻女網友,,路過的大學生小涂上前制止,,將保安打傷。當地派出所認為,,小涂屬防衛(wèi)過當,將其刑拘,。案件移送檢方后,,深圳南山區(qū)檢察院認為小涂情節(jié)顯著輕微,不構成犯罪,。
事件引發(fā)的討論,,持續(xù)到本次草案審議中,因見義勇為惹上糾紛,,反被追責怎么處理,?
一審稿、二審稿規(guī)定:為保護他人民事權益而使自己受到損害的,,由侵權人承擔責任,,受益人可以給予適當補償,。沒有侵權人、侵權人逃逸或者無力承擔責任,,受害人請求補償的,,受益人應當給予適當補償。
多名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認為,,為了弘揚見義勇為行為,,對見義勇為行為用法律形式予以鼓勵和保護,是草案的一大亮點,,不過,,為匡正社會風氣,化解老人倒地無人敢扶等社會問題,,需要對見義勇為的救助者和救助行為進行鼓勵和保護,。委員董中原就提出建議,對救助行為可能對受助人造成的損害,,作出相應的免責規(guī)定,。
三審稿采納上述建議,增加緊急救助免責條款,,“實施緊急救助行為造成受助人損害的,除有重大過失外,救助人不承擔民事責任”,。
可如何認定“重大過失”?再度引發(fā)討論,。楊立新認為,,“‘重大過失’應由法律界定,標準是‘普通人注意到的事你沒有注意’,,具體情形應由法院判斷,。”孫憲忠則認為,,民法總則草案對緊急救助的免責事由,,可以作出原則性規(guī)定,至于怎么樣界定緊急救助,、什么樣的行為才屬于緊急救助等問題,,有待于將來通過其他法律法規(guī)予以明確。
審議聚焦5 監(jiān)護人缺失 誰來“兜底”,?
第三十一條
無具有監(jiān)護資格的人的,,監(jiān)護人由民政部門擔任,也可以由具備條件的被監(jiān)護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擔任,。(草案三審稿)
如果找不到適合的監(jiān)護人,那么如何保護被監(jiān)護人的權益,?徐州銅山區(qū)法院曾遇到這個難題,。
11歲的小玲(化名)在父母離婚后,,跟父親邵某回老家生活,但多次遭受生父性侵害,;其母一直未盡撫養(yǎng)義務,,得知女兒遭遇性侵后,仍置若罔聞,,不肯接回孩子,。2014年,其父邵某被判刑11年,,小玲暫時住到好心鄰居張某家,。當地民政局向法院提出申請,撤銷了小玲父母的監(jiān)護資格,。
可是,,小玲的祖父母都已去世,也沒有其他近親屬,。好心鄰居張某和當地民政局都向法院提出了監(jiān)護意愿,。法院認為,張某與小玲沒有任何親屬關系無撫養(yǎng)義務,,且自己有親生女兒,,不宜作為小玲的監(jiān)護人,最終判決,,當地民政局為監(jiān)護人,。
草案審議過程中,如何解決小玲面對的監(jiān)護人缺位問題,,引發(fā)討論,。一審、二審稿都規(guī)定:在沒有合格監(jiān)護人的情況下,,由居委會,、村委會或民政部門承擔監(jiān)護責任。
可一些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和法律界人士提出,,我國一些地區(qū)尤其是中西部欠發(fā)達地區(qū)的居委會,、村委會“有心無力”,無法承擔監(jiān)護職責,。隨著國家經濟實力的增強和治理能力的提高,,在監(jiān)護人缺位時由政府民政部門擔任監(jiān)護人更具可操作性,。
三審稿采納建議,,修改為“無具有監(jiān)護資格的人的,監(jiān)護人由民政部門擔任,,也可以由具備條件的被監(jiān)護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擔任”,。
審議聚焦6 “村集體”屬哪類法人?
第九十八條
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依法取得法人資格,。法律,、行政法規(guī)對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有規(guī)定的,依照其規(guī)定,。(草案三審稿)
一審稿調整了法人的分類方式,,由現行的企業(yè)法人、機關法人,、事業(yè)單位法人,、社會團體法人,修改為營利性法人,、非營利性法人兩大類,。但是這一分類方式,帶來一個問題,,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屬于哪一類法人,?
據陜西日報報道,禮泉縣袁家村副主任王創(chuàng)戰(zhàn)表示,,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要參與經濟生活,,擁有一個合法的身份是前提,可多年以來,,沒有得到法律上的法人身份認可,,帶來很多阻礙。
劉振偉等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提出:農村經濟社會發(fā)展中形成了三類組織: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農民專業(yè)合作社,、村民委員會,在一審稿找不到對應的法人類型和相關規(guī)定,。以農民專業(yè)合作社為例,,“農民專業(yè)合作社既不是純粹的營利性法人,也不是純粹的非營利性法人,,它既具有營利性,,又具有公益性。現在工商部門對農民專業(yè)合作社的登記很難處理,,有的登記為企業(yè)法人,,有的登記為其他機構,比較混亂”,。
對此,,二審稿增加一條規(guī)定: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具備法人條件的,依法取得法人資格,。
李適時解釋說,,一些地方和部門提出,,根據物權法等法律規(guī)定,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是農村集體資產經營管理的主體,,依法代表農民集體行使農村集體資產所有權,,承擔經營管理事務,明確其民事主體地位有利于其從事民事活動,,增強農村集體經濟發(fā)展活動,。
審議聚焦7 居委會能否成民事主體?
第一百條
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具有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法人資格,,可以從事為履行職能所需要的民事活動。未設立村集體經濟組織的,,村民委員會可以依法代行村集體經濟組織的職能,。(草案三審稿)
居委會、村委會能不能作為民事主體,?部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也提出了這個問題,,認為村委會、居委會作為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為履行其職能需要從事一些民事活動,,由于現行法律沒有規(guī)定其民事主體地位,致使其在一些情況下不能順利從事民事活動,。
對此,,三審稿增加規(guī)定,居委會,、村委會具有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法人資格,,可以從事為履行職能所需要的民事活動;未設立村集體經濟組織的,,村委會可以依法代行村集體經濟組織的職能,。
三審稿還增加了“特別法人”分類,將機關法人,、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以及合作經濟組織一攬子歸入該類別。
李適時表示,,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和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在設立,、變更和終止,管理的財產性質,,成員的加入和退出,,承擔的職能等都有其特殊性;合作經濟組織既具有公益性質或者互益性,又具有盈利性,。對這些法人單獨設立一種法人類別,有利于其更好地參與民事生活,,也有利于保護其成員和與其進行民事活動的相對人的合法權益,。
孫憲忠認為,特別法人的類別可以彌補草案將法人按營利性和非營利性進行分類的空白,?!艾F在立法把法人分為營利法人和非營利法人,按照這種分類有些法人納入不進去,,認識到這些法人的存在,,是很大的進步?!?
收藏
分享
“好律師網”提供的法律法規(guī)及相關資料僅供您參考,。您在使用相關資料時應自行判斷其正確、可靠,、完整,、有效和及時性;您須自行承擔因使用前述資料信息服務而產生的風險及責任,。
最新法律法規(guī)
- -筑牢維護國家安全的密碼防線——《中華人民共和國密碼法》頒布一周年工作情況綜述-
- -互金協會發(fā)布網絡小額貸款機構反洗錢行業(yè)規(guī)則-
- -中國人民銀行法將大修 修訂草案公開征求意見-
- -疫情防控北京經驗升級為法規(guī)-
-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比利時王國引渡條約》的決定-
-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塞浦路斯共和國引渡條約》的決定-
-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巴塞爾公約〉締約方會議第十四次會議第14/12號決定對〈巴塞爾公約〉附件二,、附件八和附件九的修正》的決定-
-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選舉法》的決定-
-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法》的決定-
-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法》的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