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律師 > 專題 > 刑事制度 > 法律指南 > 父親為騙保把智障兒子推下海,,保險詐騙罪是怎樣認定的,?
【父親為騙保把智障兒子推下海】9月28日早上6時許,,一湖南男子報案稱智障兒子意外墜海,警方在搜尋過程中發(fā)現(xiàn)蹊蹺,,經(jīng)偵查發(fā)現(xiàn),,這竟是該男子為了騙保有預謀作案,特意帶著兒子來瓊,,在下船后和親戚聯(lián)手,,讓兒子“意外”死亡。海南省公安廳港航公安局僅用4個小時迅速破獲一起故意殺人案,,成功抓獲犯罪嫌疑人楊某發(fā)和李某貴,。目前,警方仍在全力搜尋被害人楊某科,。
網(wǎng)友熱評:
1.父愛如山,,這種人不配做父親,有句話說虎毒不食子,,怎么又這么歹毒的人,。
2.可能父母有千難萬難,但不管孩子健康與否都是一條生命,。
3.人生雖然多災多難,但也得珍惜每一條生命,。
4.就因為這種事發(fā)生過太多次了,,兒童的保險額度已經(jīng)被設置的很低了,但還是未能阻止其對人性的泯滅,。
5.也可以理解這位父親遇到了多少心酸,,照顧過自閉的孩子,理解那種難處,,但是遇到困難要勇于面對絕對不能犯法,。
今日學法:保險詐騙罪是怎樣認定的?
(一)劃清保險詐騙罪與非罪行為的界限,。
關鍵在于騙取保險金的數(shù)額是否達到了較大,,未達較大數(shù)額,可按一般的違反保險法的行為處理,,達到較大數(shù)額構成保險詐騙罪,。
(二)認定保險詐騙罪中涉及有關犯罪的問題,。
實施保險詐騙活動,故意以縱火,、殺人,、傷害、傳播傳染病,、虐待,、遺棄等行為方式制造財產(chǎn)損失、被保險人死亡,、傷殘,、疾病的結果,騙取保險金的,,依照《刑法》第198條第2款規(guī)定,,按數(shù)罪并罰處罰,如放火罪與保險詐騙罪并罰,,故意殺人罪與保險詐騙罪并罰,,故意傷害罪與保險詐騙罪并罰,等等,。
保險詐騙的行為方式:
(1)財產(chǎn)投保人故意虛構保險標的,,騙取保險金的。保險標的是指作為保險對象的物質財富及其有關利益,、人的生命,、健康或有關利益。故意虛構保險標的是指在與保險人訂立保險合同時,,故意捏造根本不存在的保險對象,。以為日后編造保險事故,騙取保險金,。
(2)投保人,、被保險人或者受益人對發(fā)生的保險事故編造虛假的原因或者夸大損失的程度,騙取保險金的,。保險合同約定保險人只對因保險責任范圍內的原因引起的保險事故承擔賠償責任,,投保人、被保險人或受益人隱瞞發(fā)生保險事故的真實原因或者將非保險責任范圍內的原因謊稱為保險責任范圍內的原因以便騙取保險金,;對確已發(fā)生保險事故造成損失的,。則故意夸大損失的程度以便騙取額外的保險金。
(3)投保人,、被保險人或者受益人編造未曾發(fā)生的保險事故,,騙取保險金的。
(4)投保人,、被保險人故意造成財產(chǎn)損失的保險事故,,騙取保險金的,。這是指在保險合同期內,人為地制造保險事故,,造成財產(chǎn)損失,,以便騙取保險金。
(5)投保人,、受益人故意造成被保險人死亡,、傷殘或者疾病,騙取保險金的,。這是指在人身保險中,,為騙取保險金,制造賠償條件,,故意采用不法手段,,造成被保險人的傷亡或疾病。行為人具備上述五種行為方式之一,,騙取保險金數(shù)額較大的,,構成保險詐騙罪。參照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詐騙案件具體應用法律的若干問題的解釋》,,個人進行保險詐騙數(shù)額在10000元以上的,,屬于“數(shù)額較大”。
以上是關于“父親為騙保把智障兒子推下海,,保險詐騙罪是怎樣認定的,?”的相關信息,想了解更多的相關知識請關注好律師網(wǎng)刑事制度法律專題欄目,。
聲明:
1,、以上內容來源于法律人士的投稿,目的在于分享更多法律信息,;如內容涉及侵犯您的知識產(chǎn)權或其他合法權利,,請發(fā)送郵件至:[email protected] ,我們將第一時間予以核實和處理。
2,、本平臺提供的相關信息僅供參考,您在使用時應自行判斷其正確,、可靠,、完整、有效和及時性,;您應自行承擔因使用前述資料信息而產(chǎn)生的風險及責任,。
3、好律師網(wǎng):律師在線咨詢,,人工智能法律,,24小時專業(yè)自助律師服務平臺,。找律師、寫合同,、打官司,,律師24小時提供服務,請上好律師網(wǎng)mzt333.com
刑事案件到法院判決要經(jīng)歷三個階段,公安偵查,,檢察院起訴,,法院開庭判決階段,每個階段都可以委托律師,,涉嫌故
我們先來看一下,法定代表人是干什么的,? 每個公司只有一個法定代表人,,一般是由公司的
E租寶案件中,,去年投資者拿回來了本金的30%,,這是因為公司賬戶上還有10多個億的資金,本人和團隊
導讀:勞動者在用人單位工作時遭遇公司的無故辭退怎么辦?勞動者要怎么做才能要求公司支付違法解除勞動
律師收費考慮以下主要因素: (一)耗費的工作時間; (二)法律事務的難易程度;
(2019年11月12日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781次會議通過,自2020年1月1日起施行)
取保候審只是變更強制措施,,案件還沒有終結,,是否有事應通過公訴人提起公訴,法院開庭,,被告人及其辯護人辯護,,
盛女士將自己的房屋出售給劉女士,因劉女士未退還物業(yè)保證金和結算剩余物業(yè)費,,盛女士將劉女士訴至法院
加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