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法觀點:借款人的借貸行為構成犯罪,借貸
合同是否當然無效,?
來源:最高院民一庭編《民間借貸糾紛審判案例指導》
最高法觀點:借款人的借貸行為構成犯罪,,借貸合同是否當然無效?
民間借貸涉嫌或構成犯罪的,,應當如何認定借貸合同及其擔保合同的效力,?民間借貸糾紛應當繼續(xù)審理還是中止訴訟抑或駁回起訴?
【解析】民間借貸糾紛中,借款人或出借人涉嫌犯罪,,或者其借貸行為涉嫌犯罪的情況客觀存在,,如涉嫌非法集資罪、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合同詐騙罪等,。《規(guī)定》第五條前段規(guī)定:“人民法院立案后,,發(fā)現(xiàn)民間借貸行為本身涉嫌非法集資犯罪的,,應當裁定駁回起訴?!睂τ谏嫦悠渌缸镄袨榈?,民間借貸糾紛應當繼續(xù)審理還是中止訴訟抑或駁回起訴?最高人民法院負責人在答記者問時指出,,除涉嫌非法集資犯罪外,,因其他犯罪行為導致與民間借貸案件發(fā)生刑民交叉的,人民法院應當堅持“刑民并立”的處理原則,,即,,作為民事糾紛的民間借貸案件繼續(xù)審理,而不必等待
刑事案件的處理結果出來,,只有民間借貸的基本案件事實必須以刑事案件審理結果為依據(jù),,而該刑事案件尚未審結的,人民法院才可以裁定中止民間借貸案件的審理,。借貸合同的效力及其擔保責任如何認定,?借貸行為涉嫌犯罪,或者已經生效的判決認定構成犯罪,,民間借貸合同并不當然無效,。人民法院應當根據(jù)《合同法》第五十二條、《規(guī)定》第十四條的規(guī)定,,認定民間借貸合同的效力,。擔保人以借款人或出借人的借貸行為涉嫌犯罪或者已經生效的判決認定構成犯罪為由,主張不承擔
民事責任的,,人民法院應當依據(jù)民間借貸合同與擔保合同的效力,、當事人的過錯程度,依法確定擔保人的民事責任,。
借款人的借貸行為構成犯罪,,借貸合同是否當然無效?
【解析】《民法通則》第五十八條規(guī)定:“下列民事行為無效:……(三)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所為的……”,,該條規(guī)定對欺詐的態(tài)度是認定為無效;而《合同法》第五十四條第二款規(guī)定,,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訂立的合同,,受損害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變更或者撤銷,,該規(guī)定又賦予了合同相對人撤銷權,只是行使撤銷權須采取向人民法院起訴的方式,。基于此,,《規(guī)定》第十三條規(guī)定:“借款人或者出借人的借貸行為涉嫌犯罪,,或者已經生效的判決認定構成犯罪,當事人提起
民事訴訟的,,民間借貸合同并不當然無效,。人民法院應當根據(jù)合同法第五十二條、本規(guī)定第十四條之規(guī)定,,認定民間借貸合同的效力,。擔保人以借款人或者出借人的借貸行為涉嫌犯罪或者已經生效的判決認定構成犯罪為由,主張不承擔民事責任的,,人民法院應當依據(jù)民間借貸合同與擔保合同的效力,、當事人的過錯程度,依法確定擔保人的民事責任,?!比绱艘?guī)定是對司法實踐的總結,亦符合《合同法》第五十四條的立法宗旨,。
《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法院公報》2011年第11期(總第181期)
【裁判摘要】
民間借貸涉嫌或構成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合同一方當事人可能被追究刑事責任的,并不當然影響民間借貸合同以及相對應的擔保合同的效力,。如果民間借貸糾紛案件的審理并不必須以刑事案件的審理結果為依據(jù),,則民間借貸糾紛案件無須中止審理。
湖州市中級人民法院二審認為:
合同效力的認定應尊重當事人的意思自治原則,,只要訂立合同時各方意思表示真實,,又沒有違反法律、
行政法規(guī)的強制性規(guī)定,,就應當確認合同有效,。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正確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第十四條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五十二條第(五)項規(guī)定“強制性規(guī)定”解釋為是指效力性強制性規(guī)定,本案原審被告陳曉富觸犯刑律的犯罪行為,,并不必然導致
借款合同無效,。因為借款合同的訂立沒有違反法律、行政法規(guī)效力性的強制性規(guī)定。效力上采取從寬認定,,是該司法解釋的本意,,也可在最大程度上尊重當事人的意思自治。因此,,原審判決陳曉富對本案借款予以歸還,,王克祥、中建公司承擔連帶清償責任,,并無不當,。王克祥、中建公司的上訴理由不能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