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發(fā)布單位】國家認證認可監(jiān)督管理委員會
- 【發(fā)布文號】國家認監(jiān)委公告2005年第25號
- 【發(fā)布日期】2005-09-22
- 【生效日期】2005-09-22
- 【失效日期】--
- 【文件來源】國家認證認可監(jiān)督管理委員會
- 【所屬類別】政策參考
國家認證認可監(jiān)督管理委員會公告2005年第25號
國家認證認可監(jiān)督管理委員會公告2005年第25號
《機動車輛類(汽車產品)強制性認證實施規(guī)則》(CNCA-02C-023:2005)
為貫徹國家汽車節(jié)能,、環(huán)保相關標準,加強對汽車產品燃料消耗和污染物排放的控制,,推動并規(guī)范混合動力汽車等節(jié)能環(huán)保型汽車的發(fā)展,,根據《強制性產品認證管理規(guī)定》,國家認監(jiān)委對《機動車輛類(汽車產品)強制性認證實施規(guī)則》(編號:CNCA-02C-023:2002/A2)增加了燃油消耗和混合動力汽車的相關認證要求,,同時對個別內容進行了勘誤修改,,原規(guī)則其他內容不變,修訂后的實施規(guī)則為《機動車輛類(汽車產品)強制性認證實施規(guī)則》(CNCA-02C-023:2005)(見附件),。
認證委托人或相關生產企業(yè)應于本公告發(fā)布之日起3個月以內向指定的認證機構申報標準涉及所有車型的燃料消耗量指標,,由認證機構匯總后報國家認監(jiān)委。
對于新申報CCC認證的車型,,自本公告發(fā)布之日起在型式認證試驗中增加GB/T 19233-2003《輕型汽車燃料消耗量試驗方法》試驗要求,;對于本公告發(fā)布之日前已獲得CCC證書的在生產車型,須于2006年7月1日前補充完成GB/T 19233-2003《輕型汽車燃料消耗量試驗方法》認證試驗,。
為方便認證委托人,,本次規(guī)則修訂無須換證,按原規(guī)則(CNCA-02C-023:2002/A2)頒發(fā)的認證證書繼續(xù)有效,。
本規(guī)則自發(fā)布之日起實施,。
附件:實施規(guī)則修改
二○○五年九月二十二日
實施規(guī)則修改
1.適用范圍
本規(guī)則適用于在中國公路及城市道路上行駛的M類汽車、N類汽車和O類掛車(須上普通牌照的車輛),。不包括三類底盤(無駕駛室,、儀表板的貨車底盤)以及農用運輸車,。注:
M類
至少有四個車輪并且用于載客的機動車輛,。
M1類
包括駕駛員座位在內,,座位數不超過九座的載客車輛。
M2
包括駕駛員座位在內座位數超過九個,,且最大設計總質量不超過5000kg載客車輛,。
M3
包括駕駛員座位在內座位數超過九個,且最大設計總質量超過5000kg載客車輛,。
N類
至少有四個車輪并且用于載貨的機動車輛,。
N1類
最大設計總質量不超過3500kg的載貨車輛。
N2類
最大設計總質量超過3500kg,,但不超過12000kg的載貨車輛,。
N3類
最大設計總質量超過12000kg的載貨車輛。
O類
掛車(包括半掛車),。
O1類
最大設計總質量不超過750kg的掛車,。
O2類
最大設計總質量超過750kg,但不超過3500kg的掛車,。
O3類
最大設計總質量超過3500kg,,但不超過10000kg的掛車。
O4類
最大設計總質量超過10000kg的掛車,。
車輛分類中具體原則依據GB/T15089-2001,。
2.術語
車輛的定義見GB/T 3730.1-2001《汽車和掛車類型的術語和定義》;專用車輛的定義見GB/T 17350-1998《專用汽車和專用半掛車術語和代號》,;車輛的分類見GB/T 15089-2001《機動車輛及掛車分類》,。
3.認證模式
型式試驗+初始工廠審查+獲證后監(jiān)督
4.認證實施的基本要求
4.1 認證申請
4.1.1 申請單元劃分
4.1.1.1 不同生產廠的車輛不能劃在同一單元。
4.1.1.2 不是同一類型的車輛不能劃在同一單元,。
4.1.1.3 不同系列的車輛不能劃在同一單元,。
4.1.1.4 發(fā)動機布置(前置、中置,、后置)不同不能劃在同一單元,。
4.1.1.5 此外應考慮車軸數及布置型式、車身(駕駛室)型式,、發(fā)動機型式等因素,。
4.1.1.6 專用汽車的專用裝置其主要結構及總成不同的車輛不能劃在同一單元(如汽車起重機的吊臂結構形式或節(jié)數不同,起升,、變幅,、回轉、伸縮,、支腿機構中有三個及以上發(fā)生變化,;罐式汽車的罐體結構不同等)。
4.1.2 申請資料
認證申請所需資料見附件1,。
4.2 型式試驗
4.2.1 送樣原則
應從認證申請單元中選取代表性樣品送樣進行型式試驗,。若新申請產品所采用的零部件或系統(tǒng),,在其結構、檢測標準,、檢測項目不變的情況下,,與已獲證的產品所采用的零部件或系統(tǒng)一致時,可不要求另行提供,。
4.2.2 送樣
4.2.2.1 型式試驗的樣品由申請人送樣,。
4.2.2.2 送樣清單見附件2。
4.2.2.3 特殊情況由申請人向認證機構提出申請,,經批準后可到生產廠進行現場檢測,。
4.2.2.4 型式試驗樣品及相關資料的處置
型式試驗后,應以適當方式處置已經確認合格的樣品和/或相關資料,。
4.2.3 檢測項目和檢測依據
制造者應全面執(zhí)行國家頒布的汽車產品安全,、環(huán)保標準和規(guī)定,且符合要求,。申請人應提供合格的樣車,、樣件進行型式試驗。型式試驗結果僅對樣車,、樣件所進行的檢測項目負責,。具體檢測項目和檢測依據見附件3。
4.2.4 已獲得國家強制性認證或國家承認的自愿性認證的零部件和系統(tǒng),,當零部件和系統(tǒng)的結構,、檢測標準、檢測項目不變的情況下,,在汽車整車認證時不再進行檢測,。
4.3 初始工廠審查
4.3.1 審查內容
4.3.1.1 工廠質量保證能力審查
初始工廠質量保證能力審查的基本要求見附件4。
4.3.1.2 產品一致性檢查
1) 認證產品的銘牌,;
2) 認證產品的結構及參數;
3) 認證產品抽查檢測(產品例行檢查的項目),。
4.3.1.3 工廠質量保證能力審查應覆蓋申請認證產品的加工場所,產品一致性檢查應覆蓋申請認證產品,。
4.3.2 初始工廠審查時間
一般情況下,,型式試驗合格后,再進行初始工廠審查,。根據需要,型式試驗和工廠審查也可以同時進行,。
工廠審查時間根據所申請認證產品的單元數量確定,并適當考慮工廠的生產規(guī)模,,一般每個工廠為6-8個人日,。
4.4 認證結果評價與批準
型式試驗結果的評價由檢測機構做出;初始工廠審查的評價結果由工廠審查組做出;認證批準由認證機構做出,。
4.4.1 型式試驗結果的評價
當所有的檢測項目的檢測結果全部符合標準要求時,,方可認為型式試驗結果合格。若有個別檢測項目不合格,,但易于改進的,可允許重新送樣進行檢測,,重新檢測時再出現任何一項不合格,,即認為型式試驗結果不合格。
4.4.2 初始工廠審查的評價
4.4.2.1 如果整個審查過程中未發(fā)現不符合項,,則審查結論為合格,;
4.4.2.2 如果發(fā)現輕微的不符合項,不危及到認證產品符合安全,、環(huán)保標準時,,工廠應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采取糾正措施,報審查組確認其措施有效后,,則審查結論為合格,;
4.4.2.3 如果發(fā)現嚴重不符合項,或工廠的質量保證能力不具備生產滿足認證要求的產品時,,則可終止審查,,申請人整改并自認為符合要求后可重新申請認證。
4.4.3 認證批準
認證機構對型式試驗,、工廠審查進行綜合評價,,型式試驗和工廠審查均符合要求,經認證機構評定后,,頒發(fā)認證證書(每一個申請單元頒發(fā)一個認證證書),。認證證書的使用應符合《強制性產品認證管理規(guī)定》的要求。
4.4.4 認證時限
認證時限是指自受理認證之日起至頒發(fā)認證證書時止所實際發(fā)生的工作日,,包括型式試驗時間,、提交工廠審查報告時間、認證結論評定和批準時間,、證書制作時間,。
型式試驗時間為40個工作日。
提交工廠審查報告時間一般為5個工作日
認證結論評定,、批準時間以及證書制作時間一般不超過5個工作日,。
4.5 獲證后監(jiān)督
4.5.1 認證監(jiān)督檢查頻次
4.5.1.1 一般情況下從獲證后的12個月起,每年至少進行一次監(jiān)督檢查,。
4.5.1.2 若發(fā)生下述情況之一可增加監(jiān)督頻次:
1)獲證產品出現嚴重安全,、環(huán)保質量問題或用戶提出安全、環(huán)保質量方面的投訴并經查實為生產廠責任時,;
2)認證機構有足夠理由對獲證產品與標準要求的符合性提出質疑時,;
3)足夠信息表明生產廠因變更組織機構,、生產條件、質量管理體系等,,從而可能影響產品符合性或一致性時,。
4.5.2 監(jiān)督的內容
4.5.2.1工廠質量保證能力復查
從獲證起的四年內,工廠質量保證能力復查范圍應覆蓋附件4的全部內容,。每個工廠的復查時間通常為2-4個人日,。
獲證后的第五年,應按附件4的規(guī)定對工廠質量保證能力進行全面審查,,審查內容和審查時間與初始工廠審查相同,。
4.5.2.2 產品一致性檢查
從獲證起,按本規(guī)則4.3.1.2條的規(guī)定進行現場核查?,F場核查中產品安全,、環(huán)保性能的檢查內容一般為產品例行檢查中的制動、燈光調整和排放檢測項目,,但發(fā)生4.5.1.2條所列情況之一時應增加相應的型式試驗項目,,當工廠的檢測條件不具備時應封樣送指定檢測機構檢測。
4.5.3 獲證后監(jiān)督結果的評價
監(jiān)督檢查合格后,,可以繼續(xù)保持認證資格,、使用認證標志。對監(jiān)督復查時發(fā)現的不符合項應在3個月內完成糾正措施,。逾期將撤消認證證書,、停止使用認證標志,并對外公告,。
5 認證證書
5.1認證證書的有效性
證書的有效性依賴認證機構定期的監(jiān)督獲得保持,。
5.2認證的變更
認證證書持有者需要變更與已經獲得認證產品為同一系列內的產品認證范圍時,應從認證申請開始辦理手續(xù),,認證機構應核查變更產品與原認證產品的一致性,,確認原認證結果對變更產品的有效性,針對差異做補充檢測或審查,,合格后頒發(fā)認證證書或換發(fā)認證證書,。
5.3 認證的暫停、注銷和撤消
認證的暫停,、注銷和撤消按《強制性產品認證管理規(guī)定》的要求執(zhí)行,。
當車輛存在重大設計缺陷或安全隱患,并經查實確為制造者責任時,,認證機構視具體情況和性質可暫停和撤消認證證書,。
6 認證標志的使用規(guī)定
證書持有者必須遵守《強制性產品認證標志管理規(guī)定辦法》的規(guī)定
6.1 準許使用的標志樣式
6.2 標志加施
獲得認證證書的汽車,應在汽車前風窗玻璃的右上角(按汽車前進方向)加貼規(guī)定的認證標志,應使用規(guī)格為60mm的認證標志,。
專用汽車除在前風窗玻璃的右上角加貼規(guī)定的認證標志外,,還應在專用裝置的明顯部位上印刷或拓刷規(guī)定的認證標志。
7 認證收費
認證收費由認證機構按國家有關規(guī)定統(tǒng)一收取,。
附件1:
汽車產品強制性認證所需資料
1.產品結構及技術參數說明
1.1 汽車一般結構特征
1.1.1 外觀照片和外廓尺寸簡圖
1.1.2 車輛類型
1.1.3 車身(駕駛室)型式
1.1.4 車軸數和布置及驅動方式
1.1.5 輪胎規(guī)格
1.1.6 發(fā)動機型式及布置
1.2 尺寸及質量
1.2.l 車輛長,、寬、高,、軸距(半掛車牽引銷至半掛車第一軸軸線距離),、輪距、前懸,、后懸
1.2.2 空載,、滿載狀態(tài)下整車及各軸質量(客車為載客人數)
1.3 發(fā)動機
1.3.1 外形圖
1.3.2 制造廠名
1.3.3 型號
1.3.4 型式(強制點火式,、壓燃式等)和循環(huán)方式
1.3.5 汽缸數,、缸徑、行程及排量
1.3.6 額定功率及相應轉速
1.3.7 最大扭矩及相應轉速
1.3.8 燃油型號
1.3.9 燃油箱位置
1.3.10 備用燃料箱位置
1.3.11 供油系統(tǒng)
1.3.12 點火系統(tǒng)
1.3.13 電氣系統(tǒng)
1.3.14冷卻系統(tǒng)
1.3.15排氣污染物控制裝置(如氧傳感器,、控制單元,、噴油器、噴油泵,、增壓器,、調速器、微粒捕捉器等型號及生產廠)
1.3.16 曲軸箱污染物控制裝置(如PCV等型號及生產廠)
1.3.17 燃油蒸發(fā)控制裝置(如碳罐,、活性碳等型號及生產廠)
1.4 傳動裝置
1.4.1 傳動型式
1.4.2 離合器的型式
1.4.3 變速器型式,、操縱方式、各檔速比
1.4.4 驅動橋型式及速比
1.4.6 最高車速
1.5 懸架結構及型式
1.6 轉向機構
1.6.1 轉向機構型式及助力方式
1.6.2 在撞擊時轉向機構對駕駛員的保護方式
1.6.3 最小轉彎直徑
1.7 制動系統(tǒng)
1.7.1 工作示意圖及管路布置圖
1.7.2 行車制動系型式及結構
1.7.3 駐車制動系型式及結構
1.7.4 應急制動系型式及結構
1.7.5 輔助制動系型式及結構
1.7.6 掛車自動制動系型式及結構
1.8 車身結構
1.8.1 車門數量及開啟方向
1.8.2 風窗刮水器型式
1.8.3 風窗洗滌器型式
1.8.4 除霜器及除霧器型式
1.8.5 后視鏡配置
1.8.6 座椅型式和配置及R點坐標
1.8.7 安全帶的型式及配置
1.8.8 操縱件,、指示器,、信號裝置的圖形標志
1.9 照明及信號裝置
1.9.1燈具的安裝(汽車外形簡圖,并標出所有燈具在配光性能測試時的安裝定位尺寸及燈具在車上的安裝位置、燈光顏色,、數量)
1.9.2 反射器配置
1.10 制造廠認為需要提供的其他特殊說明
1.11專用汽車需增加填報的資料
1.11.1專用裝置主要總成型式,、結構及生產廠(如吊臂、罐體,、液壓泵,、取力器、各運動機構總成等)
1.11.2 專用裝置相關尺寸
1.11.3 上裝電氣系統(tǒng),、液壓系統(tǒng)原理圖
1.11.4 上裝安全保護裝置的安裝位置
2.產品認證檢測項目所執(zhí)行的技術標準(不是GB標準時,,應說明與GB標準的關系)
3.必要的認證檢測項目的檢測報告
4.生產企業(yè)概況:
4.1 生產廠和生產情況(所申請的產品年生產能力及生產歷史)
4.2 關鍵外購件登記表(包括:名稱、型號,、規(guī)格,、供貨單位、進廠檢驗項目等)
4.3 生產企業(yè)的主要檢測儀器設備登記表(包括:名稱、型號,、規(guī)格,、數量、精度,、檢定周期等)
4.4 質量管理體系文件目錄及機構框圖(或表)
5. 產品使用說明書及用戶使用維修手冊(包括磨合,、保養(yǎng)規(guī)范)
6. 通過產品認證部件的有關資料
7. 其它資料
附件2:
送樣清單
序號 名 稱 數 量
1 汽車 1輛
2 制動軟管液壓制動軟管 8根/種
氣壓制動軟管 9根/種
真空制動軟管 2根/種
3 后視鏡外后視鏡 2個(左右各1)
內后視鏡 2個
4 前照燈(帶燈泡) 2只/4只(四燈制時)(左右各1套)
5 前、后,、側轉向燈(帶燈泡) 各2只(左右各1)
6 前,、后位置燈(帶燈泡) 各2只(左右各1)
7 側標志燈(帶燈泡) 2只/種
8 前霧燈(帶燈泡) 2只(左右各1)
9 后霧燈(帶燈泡) 2只
10 前、后示廓燈(帶燈泡) 各2只(左右各1)
11 制動燈(帶燈泡) 2只(左右各1)
12 倒車燈(帶燈泡) 2只
13 前,、后,、側回復反射器 各2只(左右各1)/種
14 風窗玻璃洗滌器 1套
15 門鎖 4套/種
16 門鉸鏈 2付/種
17 內飾材料(地板,頂棚,座椅面料及門內側護板) 5塊(規(guī)格為356mm×100mm)/種
18 輪胎載貨汽車輪胎 2條/種(有內胎的應配齊內胎和墊帶)
輕型載貨汽車輪胎 3條/種(有內胎的應配齊內胎和墊帶)
有內胎的轎車輪胎 3條/種(應配齊內胎)
無內胎的轎車輪胎 3條/種
19 門窗玻璃夾層玻璃 4塊/種
鋼化玻璃 4塊/種
20 安全帶總成: 3套/種; 織帶:20m/種
21 白車身 1臺
22 前排座椅及座椅頭枕(包括安裝連接件及地板) 3套/種
23 包括前排座椅區(qū)域在內的前半截車身 1套
24 轉向操作機構及連接件 2套
25 汽油車供油系統(tǒng) 1套
26 發(fā)動機總成(包括影響排放的所有另配件) 1臺
27 專用汽車需增加的送樣
27.1 力矩限制器 1臺/種
27.2 重量指示器 1臺/種
27.3 高壓軟管 2根/種
27.4 壓力表 1只/種
27.5 吊 鉤 1個/種
27.6 鋼絲繩 1根(長度大于10 m)/種
27.7 導靜電拖地膠帶 1根/種
注:21-用于安全帶固定點檢測,,應按實際情況裝有安全帶,;若安全帶下固定點安裝在座椅上,則應裝有座椅,。
22-用于座椅系統(tǒng)強度檢測,。
23、24-用于轉向機構對駕駛員傷害檢測
25-用于燃油蒸發(fā)污染物檢測
26-若是汽油發(fā)動機則用于排氣污染物檢測,;若是柴油發(fā)動機則用于排氣污染物和/或排氣可見污染物檢測,。
附件3:
機動車輛類(汽車產品)強制性認證實施規(guī)則
1.標記
汽車和掛車的標記應符合GB 7258-2004《機動車運行安全技術條件》的第4.1條要求;汽車和半掛車必須有VIN,,VIN應符合GB 16735-2004《道路車輛 車輛識別代號(VIN)》的要求,,對于GB 16735-2004《道路車輛 車輛識別代號(VIN)》第7條的認證要求為,車輛生產企業(yè)須在指定認證機構對其VIN編制規(guī)則進行備案,。為方便認證委托人,,對于進口汽車制造商其車輛識別代號編制規(guī)則無需向指定認證機構以外的其他機構重復備案。機動車警告性文字應符合GB 7258-2004《機動車運行安全技術條件》的第4.8.3條要求,。燃料汽車和易燃,、易爆汽車標記應符合GB 7258-2004《機動車運行安全技術條件》的第4.8.4、4.8.5條要求,。
2.尺寸,、軸荷和質量
2.1 外廓尺寸、軸荷和質量
汽車和掛車的外廓尺寸,、軸荷和質量應符合GB 1589-2004《道路車輛外廓尺寸,、軸荷及質量限值》的要求。
2.2 后懸
汽車和掛車的后懸應符合GB 7258-2004《機動車運行安全技術條件》的第4.3條要求,。
3.側傾穩(wěn)定角
汽車和掛車的側傾穩(wěn)定角應符合GB 7258-2004《機動車運行安全技術條件》的第4.7.1條要求,。
4.轉向裝置
汽車的轉向裝置應符合GB 17675-1999《汽車轉向系 基本要求》的要求,,其中3.5、3.11-3.13條暫不做檢測,。機動車轉向軸最大設計軸荷大于4000kg時,,應使用轉向助力裝置。
5.制動裝置
汽車和掛車的制動裝置應符合GB 12676-1999《汽車制動系統(tǒng)結構,、性能和試驗方法》的要求,,其中M類和N類汽車的檢測項目、要求,、方法見表1及5.5條要求,;O類掛車只進行結構檢查,其結構應符合第4.3要求, 制動性能應符合第5.3,、5.5條要求,。最大總質量大于12000kg的M3類旅游客車和最大總質量超過16000kg允許掛接O4類掛車的N3類車輛以及O4類掛車必須安裝防抱制動裝置(ABS)。汽車和掛車防抱死制動系統(tǒng)(ABS)性能應符合GB/T 13594-2003《機動車和掛車防抱制動性能和試驗方法》要求,。
表1 : 制動裝置檢測項目及檢測依據
應急制動系型式 檢測項目 標準要求 檢測方法
獨立 行車制動系O型制動性能 第5.2.1.1條 第6.6.2.1a),、6.6.2.2a)條
行車制動系I型制動性能 第5.2.3條 第6.9條
應急制動系制動性能 第5.2.6條 第6.8.3.2條
行車制動系統(tǒng)剩余制動性能 第5.2.2條 第6.8.5.1、6.8.5.3條
駐車制動系靜態(tài)制動性能 第5.2.7.1~5.2.7.4條 第6.14.1條
與行車制動系相結合 行車制動系O型制動性能 第5.2.1.1條 第6.6.2.1a),、6.6.2.2a)條
行車制動系I型制動性能 第5.2.3條 第6.9條
行車制動系統(tǒng)部分失效制動性能 第5.2.6條 第6.8.4.1,、6.8.4.2,、6.8.4.3條
駐車制動系動態(tài)制動性能 第5.2.7.6條 第6.14.2條
駐車制動系靜態(tài)制動性能 第5.2.7.1~5.2.7.4條 第6.14.1條
與駐車制動系相結合 行車制動系O型制動性能 第5.2.1.1條 第6.6.2.1a),、6.6.2.2a)條
行車制動系I型制動性能 第5.2.3條 第6.9條
駐車制動系動態(tài)制動性能 第5.2.7.6條 第6.14.2條
行車制動系統(tǒng)剩余制動性能 第5.2.2條 第6.8.5.1、6.8.5.2,、6.8.5.3條
駐車制動系靜態(tài)制動性能 第5.2.7.1~5.2.7.4條 第6.14.1條
注:表中項目按標準要求的實施日期執(zhí)行,。
6.制動軟管
6.1 液壓制動軟管
汽車和掛車的液壓制動軟管應符合GB 16897-1997《制動軟管》的5.2.1-5.2.3、5.2.6條的要求,。
6.2 氣壓制動軟管
汽車和掛車的氣壓制動軟管應符合GB 16897-1997《制動軟管》的6.2.1-6.2.5條的要求,。
6.3 真空制動軟管
汽車真空制動軟管應符合GB 16897-1997《制動軟管》的7.1.1-7.1.3條的要求。
7.駕駛員前方視野
M1類汽車的駕駛員前方視野應符合GB 11562-1994《汽車駕駛員前方視野要求及測量方法》的要求,。
8.后視鏡和下視鏡
8.1 后視鏡
汽車的后視鏡應符合GB 15084-1994《汽車后視鏡的性能和安裝要求》的要求,。
8.2 下視鏡
車長大于6米的平頭汽車和平頭客車的下視鏡應符合GB 7258-2004《機動車運行安全技術條件》的第12.2.2、12.2.3條要求,。
9.風窗玻璃除霜裝置
M1類汽車的風窗玻璃除霜裝置應符合GB 11556-1994《汽車風窗玻璃除霜系統(tǒng)的性能要求及試驗方法》的要求,。
10.風窗玻璃除霧裝置
M1類汽車的風窗玻璃除霧裝置應符合GB 11555-1994《汽車風窗玻璃除霧系統(tǒng)的性能要求及試驗方法》的要求。
11.風窗玻璃刮水器
各類汽車均應裝備風窗玻璃刮水器,,其中M1類汽車應符合GB 15085-1994《汽車風窗玻璃刮水器,、洗滌器的性能要求及試驗方法》的要求。
12.風窗玻璃洗滌器
各類汽車均應裝備風窗玻璃洗滌器,,其中M1類汽車應符合GB 15085-1994《汽車風窗玻璃刮水器,、洗滌器的性能要求及試驗方法》的要求,。
13.照明及信號裝置
汽車和掛車的照明及信號裝置安裝應符合GB 4785-1998《汽車及掛車外部照明和信號裝置的安裝規(guī)定》的要求,其中幾何可見度和4.3.2.6條暫不做檢測,。
14.前照燈
14.1 光束照射位置及發(fā)光強度
汽車的前照燈光束照射位置及發(fā)光強度應符合GB 7258-2004《機動車運行安全技術條件》的第8.4.1,、8.4.4、8.4.6,、8.4.7條要求,。
14.2 配光性能
汽車的前照燈配光性能應符合GB 4599-1994《汽車前照燈配光性能》的要求。
15.轉向信號燈
汽車和掛車的轉向信號燈配光性能應符合GB 17509-1998《汽車和掛車轉向信號燈配光性能》的要求,。
16.位置燈,、示廓燈和制動燈
汽車和掛車的位置燈示廓燈和制動燈配光性能應符合GB 5920-1999《汽車及掛車前位燈、后位燈,、示廓燈和制動燈配光性能》的要求,。
17.倒車燈
汽車和掛車的倒車燈配光性能應符合GB 15235-1994《汽車倒車燈配光性能》的要求。
18.霧燈
汽車的前霧燈配光性能應符合GB 4660-1994《汽車前霧燈配光性能》的要求,;汽車和掛車的后霧燈配光性能應符合GB 11554-1998《汽車及掛車后霧燈配光性能》的要求,。
19.側標志燈
汽車和掛車的側標志燈配光性能應符合GB 18099-2000《汽車及掛車側標志燈配光性能》的要求。
20.回復反射器
汽車和掛車的回復反射器應符合GB 11564-1998《機動車回復反射器》的第4.3,、4.4條要求,。
21.車速表
汽車的車速表應符合GB 15082-1999《汽車用車速表》的要求。
22.喇叭
汽車的喇叭應符合GB 15742-2001《機動車用喇叭的性能要求及試驗方法》要求的第3.1.1,、4.1.2條要求,。
23.操縱件、指示器和信號裝置的圖形標志
汽車上所用的操縱件,、指示器和信號裝置的圖形標志應符合GB 4094-1999《汽車操縱件,、指示器及信號裝置的標志》的要求。
24.車門鎖
M1類汽車的車門鎖應符合GB 15086-994《汽車門鎖及門鉸鏈的性能要求和試驗方法》的要求,,其中3.1.4條暫不做檢測,。
25.車門鉸鏈
M1類汽車的車門鉸鏈應符合GB 15086-1994《汽車門鎖及門鉸鏈的性能要求和試驗方法》的要求。
26.座椅系統(tǒng)強度
M1類和N1類汽車的所有座椅及其它類汽車的前排座椅應符合GB 15083-1994《汽車座椅系統(tǒng)強度要求及試驗方法》的要求,。
27.座椅頭枕
M1類汽車的前排外側座椅應裝有頭枕,,且應符合GB 11550-1995《汽車座椅頭枕性能要求和試驗方法》的要求。
28.內飾材料
汽車的內飾材料應符合GB 8410-1994《汽車內飾材料的燃燒特性》的要求,。
29.輪胎
載重汽車輪胎,、轎車輪胎按照CNCA-03C-027《機動車輛輪胎強制性認證實施規(guī)則》(輪胎產品)中的技術標準要求檢測。
30.玻璃
汽車用安全玻璃按照CNCA-04C-028《安全玻璃強制性認證實施規(guī)則》(安全玻璃產品)中的技術標準要求檢測,。
31.安全帶
座位數小于等于20(含駕駛員)或車長小于等于6米的M類汽車,、最大設計車速大于100km/h的N類汽車的前排座椅以及長途客車、旅游客車的駕駛員座椅和前面沒有座椅或護欄的乘客座椅(側向座椅和設置在通道上的靠背和座墊均可折疊的座椅除外)應安裝安全帶,。汽車安全帶按照CNCA-02C-026《機動車輛類強制性認證實施規(guī)則》(汽車安全帶產品)中的技術標準要求檢測,。
32.安全帶固定點
座位數小于等于20(含駕駛員)或車長小于等于6米的M類汽車,、最大設計車速大于100km/h的N類汽車的前排座椅安全帶固定點應符合GB 14167-1993《汽車安全帶安裝固定點》的要求。
33.燃油系統(tǒng)及排氣管
汽車的燃油系統(tǒng)及排氣管應符合GB 7258-2004《機動車運行安全技術條件》的第12.7,、12.8,、12.9、12.10條要求,。
34.護輪板
M1類汽車的護輪板應符合GB 7063-1994《汽車護輪板》的要求,,其中3.2、3.7條暫不做檢測,。
35.外部凸出物
M1類汽車的外部凸出物應符合GB 11566-1995《轎車外部凸出物》的要求,。必須通過圖紙或切割車身檢查的項目暫不要求。
36.防護裝置
汽車和掛車的側面及后下部防護裝置應符合GB 11567.1-2001《汽車和掛車側面防護要求》及GB 11567.2-2001《汽車和掛車后下部防護要求》的要求,。
37.號牌板
汽車和掛車的號牌板應符合GB 15741-1995《汽車和掛車號牌板(架)及其位置》的要求,。
38.客車結構
M2類和M3類中的A級和B級單層客車(不含臥鋪客車)的客車結構應滿足GB 18986-2003《輕型客車結構安全要求》的要求。其他乘員數大于22人(車長大于7米)的單層客車的客車結構應符合GB 13094-1997《客車結構安全要求》的要求,其中4.1-4.3條暫不做檢測,。臥鋪客車還應符合GB 7258-2004的11.9條要求,。
39.汽車加速行駛車外噪聲
M、N類汽車的加速行駛車外噪聲應符合GB 1495-2002《汽車加速行駛車外噪聲限值及測量方法》的要求,。
40.無線電騷擾特性
裝用點燃式發(fā)動機汽車的無線電騷擾特性應符合GB 14023-2000《車輛,、機動船和由火花點火發(fā)動機驅動的裝置的無線電騷擾特性的限值和測量方法》的要求,其中第4.3條暫不做檢測,。
41.轉向機構對駕駛員傷害
M1類汽車的轉向機構對駕駛員傷害應符合GB 11557-1998《防止汽車轉向機構對駕駛員傷害的規(guī)定》的要求,。
注:方向盤后移量項目暫不要求
42.正面碰撞乘員保護
M1類汽車的正面碰撞乘員保護應符合GB 11551-2003或ECE R94-00法規(guī)的要求(碰撞角度為零度)。
43.汽車總質量GVM≤3500kg的輕型汽車整車排氣污染物
輕型汽車排氣污染物,、曲軸箱污染物和蒸發(fā)污染物應符合GB 18352.2-2001《輕型汽車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測量方法(Ⅱ)》的要求,,其中混合動力電動汽車按GB/T 19755-2005《輕型混合動力電動汽車污染物排放測量方法》進行檢驗,。
壓燃式發(fā)動機或裝用壓燃式發(fā)動機的汽車的排氣煙度還應符合GB 3847-2005《車用壓燃式發(fā)動機和壓燃式發(fā)動機汽車排氣煙度排放限值及測試方法》的要求,。
44.汽車總質量GVM>3500kg裝用點燃式發(fā)動機汽車的排氣污染物
發(fā)動機的排氣污染物應符合GB 14762-2002《車用點燃式發(fā)動機及裝用點燃式發(fā)動機汽車排氣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測量方法》的要求。
汽車的雙怠速污染物應符合GB 18285-2005《點燃式發(fā)動機汽車排氣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測量方法(雙怠速法及簡易工況法)》的要求,;汽車的曲軸箱污染物應符合GB 11340-2005《裝用點燃式發(fā)動機重型汽車曲軸箱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測量方法》的要求,;汽車的蒸發(fā)污染物應符合GB 14763-2005《裝用點燃式發(fā)動機重型汽車燃油蒸發(fā)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測量方法(收集法)》的要求。
45.汽車總質量GVM>3500kg裝用壓燃式發(fā)動機汽車的排氣污染物
發(fā)動機的排氣污染物應符合GB 17691-2001《車用壓燃式發(fā)動機排氣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測量方法》的要求,;發(fā)動機的排氣煙度應符合GB 3847-2005《車用壓燃式發(fā)動機和壓燃式發(fā)動機汽車排氣煙度排放限值及測試方法》的要求,。
46.空調制冷劑
汽車的空調應有使用制冷劑的標識或相應的證明文件,禁止使用CFC12 ,。
47. 汽車燃油箱
汽車燃油箱安全性能應滿足GB 18296-2001《汽車燃油箱安全性能要求和試驗方法》的要求,。
48.客車座椅及其固定件強度
M2、M3類汽車(不包含A級和Ⅰ級客車)中前向安裝的座椅及其固定件強度應符合GB 13057-2003《客車座椅及其車輛固定件的強度》的要求,。
49.汽車駐車燈配光性能
汽車駐車燈配光性能應符合GB 18409-2001《汽車駐車燈配光性能》要求,。
50.電動汽車
電動汽車安全要求應符合GB/T 18384.1-2001《電動汽車 安全要求 第1部分:車載儲能裝置》,、GB/T 18384.2-2001《電動汽車 安全要求 第2部分:功能安全和故障防護》、GB/T 18384.3-2001《電動汽車 安全要求 第3部分:人員觸電防護》,,電動汽車的電磁場輻射強度應符合GB/T 18387-2001《電動車輛的電磁場輻射強度的限值和測量方法 寬帶9kHz-30MHz》,。
電動汽車所用蓄電池應符合GB/T 18332.1-2001 《電動道路車輛用鉛酸蓄電池》、GB/T 18332.2-2001 《電動道路車輛用金屬氫化物鎳蓄電池》,、GB/Z 18333.1-2001 《電動道路車輛用鋰離子蓄電池》,、GB/Z 18333.2-2001 《電動道路車輛用鋅空氣蓄電池》的要求。
電動汽車如需采用易燃易爆氣體作為能源,,其儲存裝置,、連接管路和開關等應符合有關壓力容器和特種設備的要求。
51.專用汽車(起重舉升類汽車,、罐式汽車)檢測項目
根據專用汽車的不同特性及使用場所涉及安全環(huán)保要求除進行下車的基本項檢測外,,應按相應的標準和安全技術要求進行專用裝置部分項目的檢測。采用已認證的二類底盤(無貨箱的貨車底盤)改裝的專用汽車,,前46項檢測項目中只進行第1項,、第2項、第3項;第4項中標準要求的第3.8條和第3.9條,、第5項的行車制動系0型試驗和駐車系靜態(tài)性能,、第8項的安裝要求檢查、第13項,、第16項,、第19項、第20項,、第33項,、第36項、第37項,、第39項,、第46項(二類底盤未裝空調的,改裝時加裝空調的專用汽車),。
51.1 質量參數
專用汽車的質量應符合GB 7258-2004《機動車運行安全技術條件》第4.4.1條的要求,。
51.2 上裝電氣系統(tǒng)
汽車起重機應符合JB 8716-1998《汽車起重機和輪胎起重機 安全規(guī)程》第8條的要求;高空作業(yè)車應符合JG 5099-1998《高空作業(yè)機械安全規(guī)則》第9條的要求,。
51.3 危險標志
運送危險貨物的車輛標志應符合GB 7258-2004《機動車運行安全技術條件》第4.1.5條的要求,;起重舉升類汽車應符合GB 15052-1994《起重機械危險部位與標志》第3條、第4條的要求,。
51.4 罐體容量
罐式汽車的總容量限值應符合下列公式:
總容積(m3)× ≤1.05
51.5 導靜電裝置
運送易燃品的專用汽車應符合GB 7258-2004《機動車運行安全技術條件》第12.10條要求,;導靜電拖地帶的尺寸、配重質量,、拉伸強度,、硬度及導電性應符合JT 230-1995《汽車導靜電橡膠拖地帶》的要求,。
51.6 消防裝置檢查
運送易燃、易爆品的專用汽車及作業(yè)環(huán)境有特殊要求的專用汽車應符合GB 7258-2004《機動車運行安全技術條件》第12.10條要求,。
51.7 作業(yè)噪聲
罐式汽車在額定流量工作時,,距操作艙中部前方1.0m、離地面高度1.5m處的噪聲應不大于90dB(A),;汽車起重機和隨車起重運輸車機外輻射噪聲應符合GB 16710.1-1996《工程機械 噪聲限值》第3.1條的要求,。
51.8 安全防護裝置
汽車起重機應符合JB 8716-1998《汽車起重機和輪胎起重機安全規(guī)程》第7條的要求,力矩限制器應符合GB 12602-1990《起重機械超載保護裝置安全技術規(guī)范》第5.6,、5.8,、5.9、5.12-5.14條的要求,;高空作業(yè)車應符合JG 5099-1998《高空作業(yè)機械安全規(guī)則》第12條的要求,;隨車起重運輸車應裝有讀數清楚的幅度指示器。其精度為:當幅度小于和等于5m時,,偏差不大于100mm,,當幅度大于5m時,偏差不大于幅度的2%,。電氣系統(tǒng)中應設有安全保護裝置,。各油缸應裝有鎖緊裝置,防止油缸活塞桿自行伸縮,。折疊臂式的隨車起重運輸車吊鉤應裝有防止鋼絲繩脫出的裝置,。
51.9 操作系統(tǒng)
汽車起重機應符合JB 8716-1998《汽車起重機和輪胎起重機安全規(guī)程》第9條的要求;高空作業(yè)車應符合JG 5099-1998《高空作業(yè)機械安全規(guī)則》第13條的要求,。
51.10 整車穩(wěn)定性
汽車起重機應符合JB 8716-1998《汽車起重機和輪胎起重機安全規(guī)程》第3.8條的要求,;高空作業(yè)車應符合JG 5099-1998《高空作業(yè)機械安全規(guī)則》第10條的要求; 隨車起重運輸車的靜穩(wěn)定性載荷值應不小于1.25PQ+0.1F (PQ-最大起升質量,,F-是折算至臂架頭部或小臂頭部的主要臂架和小臂的質量引起的載荷),。對設有防超載保護裝置且該裝置不可人為失效,其靜穩(wěn)定性載荷值為測試工況能夠起升的最大載荷,。
51.11 液壓系統(tǒng)
汽車起重機應符合JB 8716-1998《汽車起重機和輪胎起重機安全規(guī)程》第6條的要求,;高空作業(yè)車應符合JG 5099-1998《高空作業(yè)機械安全規(guī)則》第8條的要求。
51.12 吊鉤
汽車起重機應符合JB 8716-1998《汽車起重機和輪胎起重機安全規(guī)程》第5.2條的要求,。
51.13 鋼絲繩
汽車起重機應符合JB 8716-1998《汽車起重機和輪胎起重機安全規(guī)程》第5.3條的要求;高空作業(yè)車應符合JG 5099-1998《高空作業(yè)機械安全規(guī)則》第6條的要求,。隨車起重運輸汽車的鋼絲繩在卷筒上應排列整齊,,不得出現亂繩現象,起升時不應打結,、打扭,。
51.14 上車制動器
汽車起重機和隨車起重運輸汽車的起升,、回轉機構均應安裝制動器,起升機構的制動器必須是常閉式,,其安全系數不得小于1.5,。
51.15 起升、變幅,、伸縮,、回轉機構
汽車起重機應符合JB 8716-1998《汽車起重機和輪胎起重機安全規(guī)程》第5.5-5.8條的要求。
51.16 壓力表
應安裝壓力表的專用汽車,,壓力表的精度不低于1.6/1.5級,。
51.17 結構強度
高空作業(yè)車應符合JG 5099-1998《高空作業(yè)機械安全規(guī)則》第4.3條的要求;汽車起重機和隨車起重運輸車在各級臂段起吊1.25倍的額定載荷時,,其主要結構件的應力值應小于許用應力值,。對設有防超載保護裝置且該裝置不可人為失效,其強度測試載荷值為測試工況能夠起升的最大載荷,。
51.18 上車操縱室
汽車起重機的上車操縱室應符合JB 8716-1998《汽車起重機和輪胎起重機安全規(guī)程》第4.3條的要求,。
52.乘用車燃料消耗量
以點燃式發(fā)動機或壓燃式發(fā)動機為動力,最大設計車速大于或等于50km/h,、最大設計總質量不超過3500kg的M1類車輛,,須按照GB/T 19233-2003《輕型汽車燃料消耗量試驗方法》核定燃料消耗量。
53.混合動力電動汽車
混合動力電動汽車的安全要求按照GB/T 19751-2005《混合動力電動汽車安全要求》執(zhí)行,。其中第4.2.4條中GB18655的要求不需執(zhí)行,。
輕型混合動力電動汽車污染物排放試驗方法參照GB/T 19755-2005《輕型混合動力電動汽車污染物排放測量方法》執(zhí)行,限值指標應符合GB 18352.2-2001《輕型汽車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測量方法(Ⅱ)》的要求,。企業(yè)可申請?zhí)崆皥?zhí)行GB 18352.3-2005《輕型汽車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測量方法(中國Ⅲ,、Ⅳ階段)》的要求。
輕型混合動力電動汽車能量消耗量試驗方法按照GB/T 19753-2005《輕型混合動力電動汽車能量消耗量試驗方法》執(zhí)行,。申報要求同乘用車燃料消耗量的規(guī)定,。
混合動力電動汽車應在混合動力模式做車外噪聲試驗,試驗在參照GB 1495-2002《汽車加速行駛車外噪聲限值及測量方法》的同時做如下變動:如果混合動力電動汽車裝有手動變速器,,試驗車輛由制造廠自行決定入線檔位,,入線速度為50km/h。如果混合動力電動汽車裝有自動變速器,,自動變速器裝有手動選檔器,,則應使選檔器處于制造廠為正常行駛而推薦的位置來進行測量,入線速度為50km/h,。無級變速的混合動力電動汽車入線速度為50km/h,。
混合動力電動汽車在做風窗玻璃除霧系統(tǒng)試驗時,對發(fā)動機參與除霧工作的混合動力電動汽車按照GB 11555-1994《汽車風窗玻璃除霧系統(tǒng)的性能要求及試驗方法》進行,對發(fā)動機不參與除霧工作的混合動力電動汽車,,只要求打開主電路開關,,不限制發(fā)動機是否啟動。
混合動力電動汽車在做風窗玻璃除霜系統(tǒng)試驗時,,對發(fā)動機參與除霜工作的混合動力電動汽車按照GB 11556-1994《汽車風窗玻璃除霜系統(tǒng)的性能要求及試驗方法》進行,,對發(fā)動機不參與除霜工作的混合動力電動汽車,只要求打開主電路開關,,不限制發(fā)動機是否啟動,。
混合動力電動汽車用動力蓄電池的安全要求應符合GB/T 18332.1-2001 《電動道路車輛用鉛酸蓄電池》,或GB/T 18332.2-2001 《電動道路車輛用金屬氫化物鎳蓄電池》,,或GB/Z 18333.1-2001 《電動道路車輛用鋰離子蓄電池》,,或GB/Z 18333.2-2001 《電動道路車輛用鋅空氣蓄電池》的相關規(guī)定。
54.車身反光標志
車身反光標志應符合GB 7258-2004《機動車運行安全技術條件》的第8.2.7,、8.2.8條要求,。
55.行駛記錄裝置
行駛記錄裝置應符合GB 7258-2004《機動車運行安全技術條件》的第8.5.5條要求。
附件4:
汽車產品強制性認證工廠質量保證能力要求
為保證批量生產的認證產品與已獲型式試驗合格的樣品的一致性,,工廠應滿足本文件規(guī)定的產品質量保證能力要求,。
1.職責和資源
1.1職責
工廠應規(guī)定與質量活動有關的各類人員職責及相互關系,且工廠應在組織內指定一名質量負責人,,無論該成員在其他方面的職責如何,,應具有以下方面的職責和權限:
a)負責建立滿足本文件要求的質量體系,并確保其實施和保持,;
b)確保加貼強制性認證標志的產品符合認證標準的要求,;
c)建立文件化的程序,確保認證標志的妥善保管和使用,;
d)建立文件化的程序,,確保不合格品和獲證產品變更后未經認證機構認可,不加貼強制性認證標志,。
1.2 資源
工廠應配備必須的生產設備和檢驗設備以滿足穩(wěn)定生產符合強制性認證標準要求的產品,;應配備相應的人力資源,確保從事對產品質量有影響工作的人員具備必要的能力,;建立并保持適宜產品生產,、檢驗試驗、儲存等必備的環(huán)境,。
2.文件和記錄
2.1工廠應建立,、保持文件化的認證產品的質量計劃或類似文件,以及為確保產品質量的相關過程有效運作和控制需要的文件,。質量計劃應包括產品設計,、實現過程、檢測及有關資源的規(guī)定,,以及產品獲證后對獲證產品的變更(標準,、工藝、關鍵件等),、標志的使用受理等的規(guī)定,。
產品設計標準或規(guī)范應是質量計劃的其中一個內容,其要求應不低于有關該產品的國家標準要求.
2.2工廠應建立并保持文件化的程序以對本文要求的文件和資料進行有效的控制。這些控制應確保:
a)文件發(fā)布前和更改應由授權人批準,,以確保其適宜性,;
b)確保文件的更改和修訂狀態(tài)得到識別,防止作廢文件的非預期使用,;
c)確保在使用處可獲得相應文件的有效版本,。
2.3 工廠應建立并保持文件化的質量記錄的標識、儲存,、保管和處理的文件化程序.質量記錄應清晰,、完整以作為產品符合規(guī)定要求的證據。
質量記錄應有適當的期限,。
3.采購和進貨檢驗
3.1 供應商的控制
工廠應制定對關鍵件和材料的供應商的選擇,、評定和日常管理的程序,以確保供應商具有保證生產關鍵元器件和材料滿足要求的能力,。
工廠應保存對供應商的選擇評價和日常管理記錄,。
3.2 關鍵件和材料的檢驗/驗證
工廠應建立并保持對供應商提供的關鍵件和材料的檢驗或驗證的程序及定期確認檢驗的程序,以確保關鍵件和材料滿足認證所規(guī)定的要求,。
關鍵件和材料的檢驗可由工廠進行,,也可以由供應商完成。當由供應商檢驗時,工廠應對供應商提出明確的檢驗要求.
工廠應保存關鍵件檢驗或驗證記錄,、確認檢驗記錄及供應商提供的合格證明及有關檢驗數據等,。
4.生產過程控制和過程檢驗
4.1工廠應對關鍵生產工序進行識別,關鍵工序操作人員應具備相應的能力,,如果該工序沒有文件規(guī)定就不能保證產品質量時,,則應制定相應的工藝作業(yè)指導書,使生產過程受控。
4.2產品生產過程中如對環(huán)境條件有要求,工廠應保證工作環(huán)境滿足規(guī)定的要求.
4.3可行時,工廠應對適宜的過程參數和產品特性進行監(jiān)控.
4.4工廠應建立并保持對生產設備進行維護保養(yǎng)的制度.
4.5工廠應在生產的適當階段對產品進行檢驗,,以確??偝杉傲悴考c認證樣品一致。
5.例行檢驗和確認檢驗
工廠應制定并保持文件化的例行檢驗和確認檢驗程序,,以驗證產品滿足規(guī)定的要求,。檢驗程序中應包括檢驗項目、內容,、方法,、判定等。并應保存檢驗記錄。具體的例行檢驗和確認檢驗要求應滿足相應產品的認證實施規(guī)則的要求執(zhí)行,。
例行檢驗是在生產的最終階段對生產線上的產品進行的100%檢驗,,通常檢驗后,除包裝和加貼標簽外,,不再進一步加工,。
確認檢驗是為驗證產品持續(xù)符合標準要求進行的抽樣檢驗。
6.檢驗試驗儀器設備
用于檢驗和試驗的儀器設備應定期校準和檢查,,并有計量合格檢定證,。
檢驗和試驗的儀器設備應有操作規(guī)程,檢驗人員應能按操作規(guī)程要求,,準確地使用儀器設備,。
6.1 校準和檢定
用于確定所生產的產品符合規(guī)定要求的檢驗試驗設備應按規(guī)定的周期進行校準或檢定。校準或檢定應溯源至國家或國際基準,。對自行校準的,,則應規(guī)定校準方法、驗收準則和校準周期等,。設備的校準或檢定狀態(tài)應能被使用及管理人員方便識別,。
應保存設備的校準或檢定記錄。
6.2運行檢查
對用于例行檢驗和選定型式試驗的設備應進行日常操作檢查外,,還應進行運行檢查,。當發(fā)現運行檢查結果不能滿足規(guī)定要求時,應能追溯至已檢測過的產品.必要時,應對這些產品重新進行檢測.應規(guī)定操作人員在發(fā)現設備功能失效時需采取的措施,。
運行檢查結果及采取的調整等措施應記錄,。
7. 不合格品的控制
工廠應建立不合格品控制程序,內容應包括不合格品的標識方法,、隔離和處置及采取的糾正,、預防措施。經返修,、返工后的產品應重新檢測,。對重要部件或組件的返修應作相應的記錄.應保存對不合格品的處置記錄.
8.內部質量審核
工廠應建立文件化的內部質量審核程序,確保質量體系的有效性和認證產品的一致性,,并記錄內部審核結果,。
對工廠的投訴尤其是對產品不符合標準要求的投訴,應保存記錄,,并應作為內部質量審核的信息輸入,。
對審核中發(fā)現的問題,應采取糾正和預防措施,,并進行記錄,。
9.認證產品的一致性
工廠應對批量生產產品與型式試驗合格的產品的一致性進行控制,,以使認證產品持續(xù)符合規(guī)定的要求。
工廠應建立產品關鍵件和材料,、結構等影響產品符合規(guī)定要求因素的變更控制程序,,認證產品的變更(可能影響與相關標準的符合性或型式試驗樣機的一致性)在實施前向認證機構申報獲得批準后方可執(zhí)行。
10.包裝,、搬運和儲存
工廠所進行的任何包裝,、搬運操作和儲存環(huán)境應不影響產品符合規(guī)定標準要求,。產品(包裝)中應有指導用戶安全使用產品的必要標記,,附有相應的中文說明書。
收藏
分享
“好律師網”提供的法律法規(guī)及相關資料僅供您參考,。您在使用相關資料時應自行判斷其正確,、可靠、完整,、有效和及時性,;您須自行承擔因使用前述資料信息服務而產生的風險及責任。
最新法律法規(guī)
- -筑牢維護國家安全的密碼防線——《中華人民共和國密碼法》頒布一周年工作情況綜述-
- -互金協(xié)會發(fā)布網絡小額貸款機構反洗錢行業(yè)規(guī)則-
- -中國人民銀行法將大修 修訂草案公開征求意見-
- -疫情防控北京經驗升級為法規(guī)-
-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比利時王國引渡條約》的決定-
-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塞浦路斯共和國引渡條約》的決定-
-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巴塞爾公約〉締約方會議第十四次會議第14/12號決定對〈巴塞爾公約〉附件二,、附件八和附件九的修正》的決定-
-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選舉法》的決定-
-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法》的決定-
-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法》的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