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站點
APP客戶版
找律師,、咨詢律師,、打官司,, 就上好律師網
APP律師版
隨時隨地,接單服務,,就在好 律師APP律師版
關注好律師微信
熱點法律問題分析,,盡在好律 師微信公眾號
其實上市公司收購是一件很重要很復雜的事情,,不能有一點疏忽。正因為其重要且復雜,,很多人對上司公司收購制度及規(guī)則有一個清晰的認知,,接下來就為大家介紹下其相關法律規(guī)則。
(一)信息披露制度與慢走規(guī)則
證券法的一個基本指導思想就是要信息公開,,而在上市公司收購中就尤為重要,。這也正是我國 《證券法》“公開、公正,、公平”三公原則的重要體現(xiàn),。美國的《威廉姆斯法》就被譽為一部“披露法”。我國的《證券法》中信息披露制度包括:
1,、大量持股披露制度,。是指股東在持股達到一定比例時,有報告并披露持股意圖的義務,。大量持股往往是收購的前兆,,大量持股披露一方面使廣大投資者對迅速積累股票的行為及其可能引起公司控股權的變動情勢有足夠警覺,另一方面又提醒其對所持有股票真正價值重新加以評估,,以保護投資公眾在充分掌握信息的基礎上及時自主的作出投資判斷,,防止大股東以逐步收購的方式,形成事實上的信息壟斷和對股權的操縱,。我國《證券法》對大量持股披露制度作了如下規(guī)定:
(1)大股東的持股報告義務,。我國《證券法》第79條第1款規(guī)定:“通過證券交易所的證券交易,投資者持有一個上市公司已發(fā)行的股份的5%時,,應當在該事實發(fā)生之日起三日內,,向國務院證券監(jiān)督管理機構、證券交易所作出書面報告,,通知該上市公司,,并予以公告;在上述規(guī)定的期限內,,不得再行買賣該上市公司的股票,。”顯而易見,,大量持股比例的披露點越低,,披露期限越短,對投資者的保護就越有利,。但同時使收購者成本增加,,收購所能發(fā)揮的市場資源配置機會就會削弱。因此,持股者達到多大比例時才產生披露義務,、披露期限多長,,各國多視自己的情況而定,而且會隨著情況的變化作出調整,。美國的《威廉姆斯法》規(guī)定“受益所有權”為“發(fā)行人”所發(fā)行的“股權證券”5%以上時,,必須在持股達到5%以后10日內,向SEC(美國證券管理委員會)填報表格13D,,并且須分送發(fā)行人和該種股票證券掛牌交易的交易所,。英國公司法規(guī)定,持有股份公司有投票權股份超過3%時,,必須在兩個工作日內作出披露,。我國對于大量持股比例及期限的規(guī)定,可以說是在借鑒了各國的做法并總結了我國《暫行條例》實施幾年來的經驗基礎上的一種制度選擇,,與我國現(xiàn)階段證券市場的發(fā)展情況是基本相符的,。
(2)大股東持股變動報告義務。大股東持股達到法定披露界限,,其持股數量的變化無疑會對投資者的判斷產生影響,,因此同樣需要履行披露義務。英國規(guī)定,,超過3%界限后,持股數量變化1%時必須在兩天內披露,。美國則規(guī)定,,大股東在填寫了13表格第4項備案后,任何持股的“重大變化”(包括在達到披露界限上的持股數量1%的增減,,或收購股權的意圖由純粹投資轉向對股權的控制等實質性變化)持股人都必須立刻補充申報,,但對何為“立刻”未明確。我國《證券法》第79條第2款作了這樣的規(guī)定:“投資者持有一個上市公司已發(fā)行的股份的5%后,,通過證券交易所的證券交易,,其所持該上市公司已發(fā)行的股份比例每增加或者減少5%,應當依照前款規(guī)定進行報告和公告,。在報告期限內和作出報告,、公告后二日內,不得再行買賣該上市公司的股票”,??梢姡覈蓹嘧儎优豆蓹嘧兓谋壤秊?%,。這與我國《暫行條例》中的2%的增減比例相比大大減少了上市公司收購的成本,。這意味著,從持有目標公司的5%股份的披露啟動點開始,到30%的要約啟動點止,,收購公司要經過6次停牌,、報告和公告,而如果以2%為遞增幅度,,則至少需要13次停牌,,這期間的股價變化不可想象,所耗費的巨額收購成本足以使收購公司望而卻步,,這樣,,通過二級市場實現(xiàn)對上市公司有效收購的成功率幾乎是零。
我國《證券法》第80條對大量持股披露的內容作了較為明確的規(guī)定,,其中包括:持股人的姓名,、住所;所持有的股票的名稱、數量;持股達到法定比例或者持股增減變化達到法定比例的日期,。
2,、公開要約收購的報告與公開。公開要約收購的報告書是廣大投資者作出投資判斷(保有或賣出)的主要判斷依據,。因此,,法律對收購報告書信息公開的正確、及時,、完全的要求應更為嚴格,。我國《證券法》第82條規(guī)定,向國務院證券管理機構報送上市公司收購報告書,,載明事項包括:收購人的名稱,、住所;收購人關于收購的決定;被收購的上市公司名稱;收購目的;收購股份的詳細名稱和預定收購的股份的數額;收購的期限、收購的價格;收購所需資金額及資金保證;報送上市公司收購報告書時所持有的被收購公司股份數占該公司已發(fā)行的股份總數的比例;收購人還應當將前款規(guī)定的公司收購報告書同時提交證券交易所,。
同時,,我國《證券法》第79條還規(guī)定了投資者在其所持股票超過上市公司總發(fā)行量的5%時及在此之后其所持股份比例每增減5%,均應在法定期限內不得再行買賣該上市公司的股票,。我們把這種規(guī)定稱為“慢走規(guī)則”,。
慢走規(guī)則的核心,是控制大股東買賣上市公司股票的節(jié)奏,,或使大股東買賣股票依法發(fā)生停頓,。擁有上市公司5%股份的投資者雖非上市公司的控股股東,但仍屬大股東,。在證券市場上,,大股東增減持股數量會對股票價格產生較大影響,適當控制其買賣股票節(jié)奏,,使其買賣股票過程暫時停止,,有助于防止大股東濫用特殊優(yōu)勢與地位操縱證券市場,,保護其他社會公眾投資者的利益。
(二)繼續(xù)收購制度
《證券法》第81條規(guī)定,,通過證券交易所的證券交易,,投資者持有一個上市公司已發(fā)行的股份的30%時,繼續(xù)進行收購的,,應當依法向該上市公司所有股東發(fā)出收購要約,。根據該條款規(guī)定,所謂繼續(xù)收購,,是指已持有上市公司30%以上股票的投資者繼續(xù)收購上市公司上市股票或非上市股票的行為,。
關于繼續(xù)收購的性質,學者有不同觀點,。有觀點認為,,繼續(xù)收購也稱強制收購,是收購人依法承擔的必須收購他人所持股票的法定義務,。我們認為,,“繼續(xù)收購”屬于自愿收購?!蹲C券法》第81條的表述已反映出“自愿”的性質,。其中規(guī)定,投資者持股超過總股本的30%,,有權決定是否繼續(xù)收購,。如果決定繼續(xù)收購,須發(fā)出收購要約進行收購,;投資者也可不繼續(xù)收購,,從而可避免繼續(xù)收購規(guī)則的適用。當然,,如果投資者選擇了繼續(xù)收購,,那么他就必須按強行法的規(guī)定發(fā)出收購要約,,且收購要約必須記載法定內容,,繼續(xù)收購前必須履行信息公開義務,收購人需按照收購要約內容進行收購等等,。這種意義上說,,繼續(xù)收購就有了“強制”性。這種“強制”性是對股東平等原則的救濟,。因為,,在當今上市公司股權日益分散的情況下,持有一個上市公司30%以上股份的股東,,已極可能取得了對一個公司的控制權,。該股東不僅可以選任公司高級管理人員,,決定公司的生產經營管理,而且在市場上進一步購買該公司的股票,,以達到絕對控制地位也并不是一件難事,,廣大中小股東因此處于受人支配的不利地位。小股東失去了對公司的經營管理的發(fā)言權,,則本著公平與安全考慮,,他們則應有權將股票以合理的價格賣給大股東。因此,,這種“強制”性的規(guī)定是合理的,,必要的。但是,,這并不能改變繼續(xù)收購仍屬“自愿收購”的根本屬性,。《暫行條例》曾將繼續(xù)收購規(guī)定為強制性全面收購,。這樣一來,,收購人進行繼續(xù)收購時的實際收購數量僅取決于其他股東是否愿意將所持股票賣給收購人。收購人實際上無權決定是否收購及收購數量,。這種立法無疑要使收購人承擔巨大風險,,一旦其他股東均向收購人出售股票,理論上會直接導致上市公司資格的喪失,。一般而言,,公司收購人僅在于取得對目標公司的控制權,而非取消其上市資格,,而此種規(guī)定則使收購人處于不測地位,,其真正收購意圖往往難以實現(xiàn)。
另外,,《證券法》第81條規(guī)定有一個豁免條件,,即經國務院監(jiān)督管理機構免除發(fā)出要約的除外。例如,,1994年4月恒通公司收購了棱光公司的35.5%的股份,,但因為此次轉讓的股份全部為國家股,恒通公司向向中國證監(jiān)會申請豁免其全面收購義務,,并獲批準,。 這主要是我國股份結構中國家股和法人股的主導地位決定的。
繼續(xù)收購的最終結果會對公司的上市資格及組織形式和其他股東的利益產生重大影響,,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1,、維持上市資格。如果收購人在繼續(xù)收購結束時,,上市股票在上市公司已發(fā)行股份數中的比例不低于25%,,被收購公司股本雖有變化,,但不影響上市公司的上市資格。收購上市公司的目的通常不在于消滅其上市資格,,而在于獲得公司控制權,。因此,收購人在預定其股份收購數量時,,會充分考慮保持上市公司的資格,,保持公司25%以上的股票仍屬上市股票,從而避免因收購數量過大而影響上市公司資格,。
2,、終止上市交易。上市公司必須保持適當的股權分散程度,。依《公司法》規(guī)定的上市公司條件,,保有25%以上的社會公眾股,是股份公司的上市條件,,也是股份公司上市資格的維持條件,。若股份公司的社會公眾股低于該比例,應終止上市資格,。我國《證券法》第86條也有類似規(guī)定,,即收購要約的期限屆滿,收購人持有的被收購公司的股份數達到該公司已發(fā)行的股份總數的75%以上的,,該上市公司的股票應當在證券交易所終止上市交易,。
3、強制受讓,。若收購人因其已持有股份和依繼續(xù)收購持有股份的數量超過一定比例,,以至于根本性的影響其他股東持股利益時,收購人應無條件的接受該其他股東向其出售所持有股份,?!蹲C券法》第87條規(guī)定,收購要約的期限屆滿,,收購人持有的被收購公司的股份數達到該公司已發(fā)行的股份總數的90%以上的,,其余仍持有被收購公司股票的股東,有權向收購人以收購要約的同等條件出售其股票,,收購人應當收購,,此即強制受讓,。
4,、變更企業(yè)形式。在有些情況下,,繼續(xù)收購不僅會使公司失去上市公司資格,,也可能使其失去作為股份公司的條件和資格,。例如被收購公司股東人數減少為4名,除收購人擁有95%股份外,,其余5%股份由另外3名股東分別持有,。此種情況下,公司應當轉變?yōu)橛邢薰净蛘咂渌髽I(yè)類型,。
5,、收購后注銷公司的規(guī)則。根據《證券法》第92條規(guī)定,,通過要約收購或者協(xié)議收購方式取得被收購公司股票并將該公司撤銷的,,屬于公司合并,被撤銷公司的原有股票由收購人依法更換,。這種合并是單方意志下的公司合并,,具有吸收合并性質,并應履行《公司法》規(guī)定的合并程序,。
(三)收購要約制度
收購要約是收購人向上市公司全體股東發(fā)出的,,向其購買所持上市公司股票的單方意思表示。
收購要約是特殊民事要約,,應遵守以下強制性規(guī)則:
1,、關于收購要約的生效時間。收購人應在向證監(jiān)會報送公司收購報告書之日起15日后公布收購要約,,具體時間由收購人自行決定,。因為證券市場具有多變性和風險性,不宜在該15日期限屆滿后過長時間才公布收購要約,。
2,、公開收購要約應該有一個期限。大多數國家法律規(guī)定,,要約人要約有效期不得低于一段合理時間,,以使受要約人有充分時間考慮是否接受要約,以及使其他潛在的要約人有充分的時間考慮是否作出競爭性要約,。我國《證券法》第83條第2款對此做了規(guī)定:“收購要約的期限不得少于三十日,,并不得超過六十日?!币话銇碇v,,各國都對要約的最短期限作出了規(guī)定,而對要約期限的自愿延長不加限制,,在此我國是一個例外,。
3、關于收購要約的內容變更,。許多國家的法律規(guī)定是允許的,,但必須滿足一定條件,。例如美國的《威廉姆斯法》規(guī)定 [8]“最好價格原則”及自修改要約通知寄出之日起10天有效。而英國,、香港等地則作了更為嚴格的規(guī)定,。如,只能在要約的有效期內變更;要約變更后,,須保持較長時間的接納期;變更后的條件不能低于原要約的條件等,。我國只在《證券法》中作了原則性規(guī)定:“在收購要約的有效期限內,收購人需要變更收購要約中事項的,,必須事先向國務院證券監(jiān)督管理機構及證券交易所提出報告,,經獲準后,予以公告,?!北硎錾想m賦予主管機構及證交所以實質性審查權,但卻對更改的條件無明確說明,,這在實踐上無疑缺乏可操作性,。
4、關于收購要約的收購條件,。根據《證券法》規(guī)定,,收購要約中提出的各項收購條件,適用于被收購上市公司的所有股東,。按照此條款的字面解釋,,收購人在收購股票時,無論其他股東所持股票屬于上市股票,,還是非上市股票,,均應按照統(tǒng)一的收購價格、期限,、支付形式等條件執(zhí)行,。
5、對于要約的撤回,,大多數國家持否定態(tài)度,。美國無禁止性規(guī)定。英國,、日本等國都明文規(guī)定:不得撤回要約,。我國《證券法》第84條第1款也作出了禁止性規(guī)定:“在收購要約的有效期限內,收購人不得撤回其收購要約,?!?/p>
(四)協(xié)議收購制度
協(xié)議收購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在狹義上,指持有上市公司30%以上股份的收購人,,以協(xié)議方式收購非流通股票的行為。在廣義上,,它泛指投資者以協(xié)議方式向上市公司股票持有人購買其所持股票并累計持有上市公司5%以上股票的行為,。協(xié)議收購的標的是公司發(fā)行在外的非流通股票。我國非流通股票包括國家股,、法人股,、內部職工股三類。非流通股票雖可依法轉讓,,但不能進入證券交易所以集中競價方式買賣,,故不具流通性,只能通過協(xié)議方式轉讓,。非流通股票的流通性相對較弱,,變現(xiàn)能力較差,同一上市公司發(fā)行的非流通股票的收購價格往往大大低于上市股票收購價格,,國內法對協(xié)議收購的監(jiān)管相對寬松,,這使得協(xié)議收購具有成本低、程序簡單,、成功率高的特點,。
本文僅供交流學習,若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生活中若其他人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或您與他人發(fā)生糾紛,,不妨來【好律師網】 請律師幫您采證或幫您解決糾紛,。
上一篇: 深度解析上市公司收購管理辦法
下一篇: 深度解讀上市公司收購資產的注意事項
您還可以輸入140字
還沒人評論,趕快搶沙發(fā)吧,!
“國際消費者權益日” (World Con...
京ICP證150520號 | 京ICP備15016857號-2 | 新出發(fā)京零字第朝230045號 | 聯(lián)網備案號11010502038006 | 京網文(2015)0522-202號 | 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8006號 | 軟著登字第10302139號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3450號 |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A2.B1.B2-20230296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郵箱:[email protected]
Copyright?2015-2020 好律師 haolvshi.com.cn版權所有
好律師
首次登錄,,您需要設置登錄密碼
請使用好律師APP掃碼登錄
掃碼成功
請在手機上確認登錄
深度解析上市公司收購制度及規(guī)則是什么
其實上市公司收購是一件很重要很復雜的事情,,不能有一點疏忽。正因為其重要且復雜,,很多人對上司公司收購制度及規(guī)則有一個清晰的認知,,接下來就為大家介紹下其相關法律規(guī)則。
(一)信息披露制度與慢走規(guī)則
證券法的一個基本指導思想就是要信息公開,,而在上市公司收購中就尤為重要,。這也正是我國 《證券法》“公開、公正,、公平”三公原則的重要體現(xiàn),。美國的《威廉姆斯法》就被譽為一部“披露法”。我國的《證券法》中信息披露制度包括:
1,、大量持股披露制度,。是指股東在持股達到一定比例時,有報告并披露持股意圖的義務,。大量持股往往是收購的前兆,,大量持股披露一方面使廣大投資者對迅速積累股票的行為及其可能引起公司控股權的變動情勢有足夠警覺,另一方面又提醒其對所持有股票真正價值重新加以評估,,以保護投資公眾在充分掌握信息的基礎上及時自主的作出投資判斷,,防止大股東以逐步收購的方式,形成事實上的信息壟斷和對股權的操縱,。我國《證券法》對大量持股披露制度作了如下規(guī)定:
(1)大股東的持股報告義務,。我國《證券法》第79條第1款規(guī)定:“通過證券交易所的證券交易,投資者持有一個上市公司已發(fā)行的股份的5%時,,應當在該事實發(fā)生之日起三日內,,向國務院證券監(jiān)督管理機構、證券交易所作出書面報告,,通知該上市公司,,并予以公告;在上述規(guī)定的期限內,,不得再行買賣該上市公司的股票,。”顯而易見,,大量持股比例的披露點越低,,披露期限越短,對投資者的保護就越有利,。但同時使收購者成本增加,,收購所能發(fā)揮的市場資源配置機會就會削弱。因此,持股者達到多大比例時才產生披露義務,、披露期限多長,,各國多視自己的情況而定,而且會隨著情況的變化作出調整,。美國的《威廉姆斯法》規(guī)定“受益所有權”為“發(fā)行人”所發(fā)行的“股權證券”5%以上時,,必須在持股達到5%以后10日內,向SEC(美國證券管理委員會)填報表格13D,,并且須分送發(fā)行人和該種股票證券掛牌交易的交易所,。英國公司法規(guī)定,持有股份公司有投票權股份超過3%時,,必須在兩個工作日內作出披露,。我國對于大量持股比例及期限的規(guī)定,可以說是在借鑒了各國的做法并總結了我國《暫行條例》實施幾年來的經驗基礎上的一種制度選擇,,與我國現(xiàn)階段證券市場的發(fā)展情況是基本相符的,。
(2)大股東持股變動報告義務。大股東持股達到法定披露界限,,其持股數量的變化無疑會對投資者的判斷產生影響,,因此同樣需要履行披露義務。英國規(guī)定,,超過3%界限后,持股數量變化1%時必須在兩天內披露,。美國則規(guī)定,,大股東在填寫了13表格第4項備案后,任何持股的“重大變化”(包括在達到披露界限上的持股數量1%的增減,,或收購股權的意圖由純粹投資轉向對股權的控制等實質性變化)持股人都必須立刻補充申報,,但對何為“立刻”未明確。我國《證券法》第79條第2款作了這樣的規(guī)定:“投資者持有一個上市公司已發(fā)行的股份的5%后,,通過證券交易所的證券交易,,其所持該上市公司已發(fā)行的股份比例每增加或者減少5%,應當依照前款規(guī)定進行報告和公告,。在報告期限內和作出報告,、公告后二日內,不得再行買賣該上市公司的股票”,??梢姡覈蓹嘧儎优豆蓹嘧兓谋壤秊?%,。這與我國《暫行條例》中的2%的增減比例相比大大減少了上市公司收購的成本,。這意味著,從持有目標公司的5%股份的披露啟動點開始,到30%的要約啟動點止,,收購公司要經過6次停牌,、報告和公告,而如果以2%為遞增幅度,,則至少需要13次停牌,,這期間的股價變化不可想象,所耗費的巨額收購成本足以使收購公司望而卻步,,這樣,,通過二級市場實現(xiàn)對上市公司有效收購的成功率幾乎是零。
我國《證券法》第80條對大量持股披露的內容作了較為明確的規(guī)定,,其中包括:持股人的姓名,、住所;所持有的股票的名稱、數量;持股達到法定比例或者持股增減變化達到法定比例的日期,。
2,、公開要約收購的報告與公開。公開要約收購的報告書是廣大投資者作出投資判斷(保有或賣出)的主要判斷依據,。因此,,法律對收購報告書信息公開的正確、及時,、完全的要求應更為嚴格,。我國《證券法》第82條規(guī)定,向國務院證券管理機構報送上市公司收購報告書,,載明事項包括:收購人的名稱,、住所;收購人關于收購的決定;被收購的上市公司名稱;收購目的;收購股份的詳細名稱和預定收購的股份的數額;收購的期限、收購的價格;收購所需資金額及資金保證;報送上市公司收購報告書時所持有的被收購公司股份數占該公司已發(fā)行的股份總數的比例;收購人還應當將前款規(guī)定的公司收購報告書同時提交證券交易所,。
同時,,我國《證券法》第79條還規(guī)定了投資者在其所持股票超過上市公司總發(fā)行量的5%時及在此之后其所持股份比例每增減5%,均應在法定期限內不得再行買賣該上市公司的股票,。我們把這種規(guī)定稱為“慢走規(guī)則”,。
慢走規(guī)則的核心,是控制大股東買賣上市公司股票的節(jié)奏,,或使大股東買賣股票依法發(fā)生停頓,。擁有上市公司5%股份的投資者雖非上市公司的控股股東,但仍屬大股東,。在證券市場上,,大股東增減持股數量會對股票價格產生較大影響,適當控制其買賣股票節(jié)奏,,使其買賣股票過程暫時停止,,有助于防止大股東濫用特殊優(yōu)勢與地位操縱證券市場,,保護其他社會公眾投資者的利益。
(二)繼續(xù)收購制度
《證券法》第81條規(guī)定,,通過證券交易所的證券交易,,投資者持有一個上市公司已發(fā)行的股份的30%時,繼續(xù)進行收購的,,應當依法向該上市公司所有股東發(fā)出收購要約,。根據該條款規(guī)定,所謂繼續(xù)收購,,是指已持有上市公司30%以上股票的投資者繼續(xù)收購上市公司上市股票或非上市股票的行為,。
關于繼續(xù)收購的性質,學者有不同觀點,。有觀點認為,,繼續(xù)收購也稱強制收購,是收購人依法承擔的必須收購他人所持股票的法定義務,。我們認為,,“繼續(xù)收購”屬于自愿收購?!蹲C券法》第81條的表述已反映出“自愿”的性質,。其中規(guī)定,投資者持股超過總股本的30%,,有權決定是否繼續(xù)收購,。如果決定繼續(xù)收購,須發(fā)出收購要約進行收購,;投資者也可不繼續(xù)收購,,從而可避免繼續(xù)收購規(guī)則的適用。當然,,如果投資者選擇了繼續(xù)收購,,那么他就必須按強行法的規(guī)定發(fā)出收購要約,,且收購要約必須記載法定內容,,繼續(xù)收購前必須履行信息公開義務,收購人需按照收購要約內容進行收購等等,。這種意義上說,,繼續(xù)收購就有了“強制”性。這種“強制”性是對股東平等原則的救濟,。因為,,在當今上市公司股權日益分散的情況下,持有一個上市公司30%以上股份的股東,,已極可能取得了對一個公司的控制權,。該股東不僅可以選任公司高級管理人員,,決定公司的生產經營管理,而且在市場上進一步購買該公司的股票,,以達到絕對控制地位也并不是一件難事,,廣大中小股東因此處于受人支配的不利地位。小股東失去了對公司的經營管理的發(fā)言權,,則本著公平與安全考慮,,他們則應有權將股票以合理的價格賣給大股東。因此,,這種“強制”性的規(guī)定是合理的,,必要的。但是,,這并不能改變繼續(xù)收購仍屬“自愿收購”的根本屬性,。《暫行條例》曾將繼續(xù)收購規(guī)定為強制性全面收購,。這樣一來,,收購人進行繼續(xù)收購時的實際收購數量僅取決于其他股東是否愿意將所持股票賣給收購人。收購人實際上無權決定是否收購及收購數量,。這種立法無疑要使收購人承擔巨大風險,,一旦其他股東均向收購人出售股票,理論上會直接導致上市公司資格的喪失,。一般而言,,公司收購人僅在于取得對目標公司的控制權,而非取消其上市資格,,而此種規(guī)定則使收購人處于不測地位,,其真正收購意圖往往難以實現(xiàn)。
另外,,《證券法》第81條規(guī)定有一個豁免條件,,即經國務院監(jiān)督管理機構免除發(fā)出要約的除外。例如,,1994年4月恒通公司收購了棱光公司的35.5%的股份,,但因為此次轉讓的股份全部為國家股,恒通公司向向中國證監(jiān)會申請豁免其全面收購義務,,并獲批準,。 這主要是我國股份結構中國家股和法人股的主導地位決定的。
繼續(xù)收購的最終結果會對公司的上市資格及組織形式和其他股東的利益產生重大影響,,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1,、維持上市資格。如果收購人在繼續(xù)收購結束時,,上市股票在上市公司已發(fā)行股份數中的比例不低于25%,,被收購公司股本雖有變化,,但不影響上市公司的上市資格。收購上市公司的目的通常不在于消滅其上市資格,,而在于獲得公司控制權,。因此,收購人在預定其股份收購數量時,,會充分考慮保持上市公司的資格,,保持公司25%以上的股票仍屬上市股票,從而避免因收購數量過大而影響上市公司資格,。
2,、終止上市交易。上市公司必須保持適當的股權分散程度,。依《公司法》規(guī)定的上市公司條件,,保有25%以上的社會公眾股,是股份公司的上市條件,,也是股份公司上市資格的維持條件,。若股份公司的社會公眾股低于該比例,應終止上市資格,。我國《證券法》第86條也有類似規(guī)定,,即收購要約的期限屆滿,收購人持有的被收購公司的股份數達到該公司已發(fā)行的股份總數的75%以上的,,該上市公司的股票應當在證券交易所終止上市交易,。
3、強制受讓,。若收購人因其已持有股份和依繼續(xù)收購持有股份的數量超過一定比例,,以至于根本性的影響其他股東持股利益時,收購人應無條件的接受該其他股東向其出售所持有股份,?!蹲C券法》第87條規(guī)定,收購要約的期限屆滿,,收購人持有的被收購公司的股份數達到該公司已發(fā)行的股份總數的90%以上的,,其余仍持有被收購公司股票的股東,有權向收購人以收購要約的同等條件出售其股票,,收購人應當收購,,此即強制受讓,。
4,、變更企業(yè)形式。在有些情況下,,繼續(xù)收購不僅會使公司失去上市公司資格,,也可能使其失去作為股份公司的條件和資格,。例如被收購公司股東人數減少為4名,除收購人擁有95%股份外,,其余5%股份由另外3名股東分別持有,。此種情況下,公司應當轉變?yōu)橛邢薰净蛘咂渌髽I(yè)類型,。
5,、收購后注銷公司的規(guī)則。根據《證券法》第92條規(guī)定,,通過要約收購或者協(xié)議收購方式取得被收購公司股票并將該公司撤銷的,,屬于公司合并,被撤銷公司的原有股票由收購人依法更換,。這種合并是單方意志下的公司合并,,具有吸收合并性質,并應履行《公司法》規(guī)定的合并程序,。
(三)收購要約制度
收購要約是收購人向上市公司全體股東發(fā)出的,,向其購買所持上市公司股票的單方意思表示。
收購要約是特殊民事要約,,應遵守以下強制性規(guī)則:
1,、關于收購要約的生效時間。收購人應在向證監(jiān)會報送公司收購報告書之日起15日后公布收購要約,,具體時間由收購人自行決定,。因為證券市場具有多變性和風險性,不宜在該15日期限屆滿后過長時間才公布收購要約,。
2,、公開收購要約應該有一個期限。大多數國家法律規(guī)定,,要約人要約有效期不得低于一段合理時間,,以使受要約人有充分時間考慮是否接受要約,以及使其他潛在的要約人有充分的時間考慮是否作出競爭性要約,。我國《證券法》第83條第2款對此做了規(guī)定:“收購要約的期限不得少于三十日,,并不得超過六十日?!币话銇碇v,,各國都對要約的最短期限作出了規(guī)定,而對要約期限的自愿延長不加限制,,在此我國是一個例外,。
3、關于收購要約的內容變更,。許多國家的法律規(guī)定是允許的,,但必須滿足一定條件,。例如美國的《威廉姆斯法》規(guī)定 [8]“最好價格原則”及自修改要約通知寄出之日起10天有效。而英國,、香港等地則作了更為嚴格的規(guī)定,。如,只能在要約的有效期內變更;要約變更后,,須保持較長時間的接納期;變更后的條件不能低于原要約的條件等,。我國只在《證券法》中作了原則性規(guī)定:“在收購要約的有效期限內,收購人需要變更收購要約中事項的,,必須事先向國務院證券監(jiān)督管理機構及證券交易所提出報告,,經獲準后,予以公告,?!北硎錾想m賦予主管機構及證交所以實質性審查權,但卻對更改的條件無明確說明,,這在實踐上無疑缺乏可操作性,。
4、關于收購要約的收購條件,。根據《證券法》規(guī)定,,收購要約中提出的各項收購條件,適用于被收購上市公司的所有股東,。按照此條款的字面解釋,,收購人在收購股票時,無論其他股東所持股票屬于上市股票,,還是非上市股票,,均應按照統(tǒng)一的收購價格、期限,、支付形式等條件執(zhí)行,。
5、對于要約的撤回,,大多數國家持否定態(tài)度,。美國無禁止性規(guī)定。英國,、日本等國都明文規(guī)定:不得撤回要約,。我國《證券法》第84條第1款也作出了禁止性規(guī)定:“在收購要約的有效期限內,收購人不得撤回其收購要約,?!?/p>
(四)協(xié)議收購制度
協(xié)議收購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在狹義上,指持有上市公司30%以上股份的收購人,,以協(xié)議方式收購非流通股票的行為。在廣義上,,它泛指投資者以協(xié)議方式向上市公司股票持有人購買其所持股票并累計持有上市公司5%以上股票的行為,。協(xié)議收購的標的是公司發(fā)行在外的非流通股票。我國非流通股票包括國家股,、法人股,、內部職工股三類。非流通股票雖可依法轉讓,,但不能進入證券交易所以集中競價方式買賣,,故不具流通性,只能通過協(xié)議方式轉讓,。非流通股票的流通性相對較弱,,變現(xiàn)能力較差,同一上市公司發(fā)行的非流通股票的收購價格往往大大低于上市股票收購價格,,國內法對協(xié)議收購的監(jiān)管相對寬松,,這使得協(xié)議收購具有成本低、程序簡單,、成功率高的特點,。
本文僅供交流學習,若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生活中若其他人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或您與他人發(fā)生糾紛,,不妨來【好律師網】 請律師幫您采證或幫您解決糾紛,。
上一篇: 深度解析上市公司收購管理辦法
下一篇: 深度解讀上市公司收購資產的注意事項
文章評論()
您還可以輸入140字
還沒人評論,趕快搶沙發(fā)吧,!
平臺大事
誠信守法經營,,打擊假冒偽劣,維護生活正...
“國際消費者權益日” (World Con...
1,、積極回復問律師且質量較好;
2,、提供訂單服務的數量及質量較高,;
3、積極向“業(yè)界觀點”板塊投稿,;
4,、服務方黃頁各項信息全面、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