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站點
APP客戶版
找律師,、咨詢律師、打官司,, 就上好律師網(wǎng)
APP律師版
隨時隨地,接單服務,,就在好 律師APP律師版
關注好律師微信
熱點法律問題分析,,盡在好律 師微信公眾號
假貨問題長期困擾著電商發(fā)展,。無論出于保障權利人合法權利、保護消費者的消費安全,,還是維護電商平臺的健康生態(tài)和正常商譽,,對于惡意售假都要嚴厲打擊。
打擊假貨首先是各級政府的責任,。售假是危害社會秩序的行為。行政機關可以采取罰款,、沒收銷毀侵權商品等行政手段處理一般違法假冒行為,。情節(jié)嚴重的售假行為,構成犯罪的,,司法機關還可以追究其刑事責任,。
打擊假貨也是權利人和消費者的共同責任。權利人,、消費者是假貨的直接受害者,。發(fā)現(xiàn)假貨后,他們既可以請求行政機關,、司法機關活動查處,,也可以通過提起民事訴訟追究售假人的責任,要求停止侵害,、消除影響,、賠償損失。
假貨危及電商平臺生態(tài)秩序,,有損電商平臺商譽和形象,。因此,電商平臺打擊假貨,,既有壓力,,也有動力,。電商平臺在打擊假貨尤其是通過平臺售賣的假貨中,也積極發(fā)揮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為了打擊假貨,,包括淘寶、天貓等在內的電商平臺都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一方面,他們通過服務協(xié)議確立都建立約束平臺上賣家行為的規(guī)則體系,,并設定了嚴格的處罰規(guī)則,。如果賣家售假行為被確認,根據(jù)程度的輕重可以實施扣分,、商品下架,、店鋪屏蔽、限制參加活動,、關店,、扣除保證金、永不得再開店等一系列的處罰措施,。另一方面,,他們還充分利用大數(shù)據(jù)技術,通過建立疑似假貨信息的數(shù)據(jù)模型,,實時掃描商品信息,,當定位確定疑似假貨鏈接后,可在線上主動采取刪除,、扣分等處理措施,。
電商平臺除了是打假的行動者,更是假貨的受害者,,理應依法獲得賠償和救濟,。正常情況下,電商平臺應當將精力和心思花在優(yōu)化交易環(huán)節(jié),、便捷物流運輸,、保障支付安全上。但正是為了打擊假貨,,電商平臺才額外投入成本維持一個專門甚至復雜的打假團隊,。例如,阿里巴巴在2015年年底專門組建了獨立的平臺治理部,,在公司整體不再新增員的背景下,,額外新增200名員工專職打假。此外,,淘寶網(wǎng)還創(chuàng)設了神秘購買制度:在志愿者的協(xié)助下,,對于疑似假貨進行實物購買,,購買后交由權利人進行鑒定,并依照假貨鑒定結果對商品和商家進行相應的處罰,。由此可見,,電商平臺之于打假方便的投入不可謂不大。
打假的成本要由誰來承擔呢,?顯然不應由電商平臺和消費者承擔,,而應由有過錯的售假者負擔。在電商平臺與賣家簽訂的服務協(xié)議中,,一般也會對此作出明確規(guī)定,。同樣以淘寶平臺為例?!短詫毞諈f(xié)議》第4.2條約定:用戶應當確保其在淘寶平臺上發(fā)布的商品及/或服務享有相應的權利,,不得在淘寶平臺上銷售以下侵犯他人知識產(chǎn)權或其它合法權益的商品。第6.3條約定:如用戶的行為使淘寶及/或其關聯(lián)公司,、支付寶公司遭受損失(包括自身的直接經(jīng)濟損失,、商譽損失及對外支付的賠償金、和解款,、律師費,、訴訟費等間接經(jīng)濟損失),用戶應賠償淘寶及/或其關聯(lián)公司,、支付寶公司的上述全部損失,。根據(jù)一般的合同法原理,作為電商平臺“用戶”的賣家,,如果違反約定去銷售假貨,就應承擔賠償電商平臺損失的違約責任,。
如果有證據(jù)證明賣家違反服務協(xié)議中約定,,銷售假貨并帶來了約定的損失,電商平臺就可以對此提起民事訴訟,。由于這種情況下,,賣家售假帶給電商平臺的損失是獨立、客觀存在的,,電商平臺行使獨立訴權,,與賣家是否受到行政處罰或刑事處罰無關,也與權利人,、消費者是否提起民事賠償訴訟無關,。
還需要指出一點,除了就直接的經(jīng)濟成本損失向售假者主張賠償,,電商平臺也可以針對售假行為給其商譽或形象帶來的傷害要求其承擔責任,。對于電商平臺,,特別是國際化的大平臺,假貨所造成的負面商譽影響或品牌評價,,是比直接的經(jīng)濟損失更嚴重的傷害,。所以,從有效填補實際損失的角度看,,法院應當判決售假者承擔停止侵害,、消除影響、賠禮道歉,、賠償損失等多種形式的民事責任,。
支持電商平臺向售假的賣家依法依約追究民事責任,也是打擊假貨的重要機制,。這首先有利于讓全社會認清電商環(huán)境下假貨問題的根源:電商平臺本身不制造假貨,,線上假貨問題只是線下假貨問題的折射。其次,,這是對電商平臺投入打假的肯定和激勵,,有利于更有效地發(fā)揮電商平臺打假的積極性、能動性,。再者,,這進一步增加了售假者的違法成本,有利于拓寬打假機制,、提高打假的震懾力,。
上一篇: 大數(shù)據(jù)時代數(shù)據(jù)犯罪的類型化與制裁思路
下一篇: 從執(zhí)行異議案件看公司法人人格否認制度
您還可以輸入140字
還沒人評論,趕快搶沙發(fā)吧,!
“國際消費者權益日” (World Con...
京ICP證150520號 | 京ICP備15016857號-2 | 新出發(fā)京零字第朝230045號 | 聯(lián)網(wǎng)備案號11010502038006 | 京網(wǎng)文(2015)0522-202號 | 京公網(wǎng)安備11010502038006號 | 軟著登字第10302139號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jīng)營許可證:(京)字第13450號 |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jīng)營許可證A2.B1.B2-20230296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郵箱:[email protected]
Copyright?2015-2020 好律師 haolvshi.com.cn版權所有
好律師
首次登錄,,您需要設置登錄密碼
請使用好律師APP掃碼登錄
掃碼成功
請在手機上確認登錄
多元機制打假,平臺也可求償
假貨問題長期困擾著電商發(fā)展,。無論出于保障權利人合法權利、保護消費者的消費安全,,還是維護電商平臺的健康生態(tài)和正常商譽,,對于惡意售假都要嚴厲打擊。
打擊假貨首先是各級政府的責任,。售假是危害社會秩序的行為。行政機關可以采取罰款,、沒收銷毀侵權商品等行政手段處理一般違法假冒行為,。情節(jié)嚴重的售假行為,構成犯罪的,,司法機關還可以追究其刑事責任,。
打擊假貨也是權利人和消費者的共同責任。權利人,、消費者是假貨的直接受害者,。發(fā)現(xiàn)假貨后,他們既可以請求行政機關,、司法機關活動查處,,也可以通過提起民事訴訟追究售假人的責任,要求停止侵害,、消除影響,、賠償損失。
假貨危及電商平臺生態(tài)秩序,,有損電商平臺商譽和形象,。因此,電商平臺打擊假貨,,既有壓力,,也有動力,。電商平臺在打擊假貨尤其是通過平臺售賣的假貨中,也積極發(fā)揮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為了打擊假貨,,包括淘寶、天貓等在內的電商平臺都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一方面,他們通過服務協(xié)議確立都建立約束平臺上賣家行為的規(guī)則體系,,并設定了嚴格的處罰規(guī)則,。如果賣家售假行為被確認,根據(jù)程度的輕重可以實施扣分,、商品下架,、店鋪屏蔽、限制參加活動,、關店,、扣除保證金、永不得再開店等一系列的處罰措施,。另一方面,,他們還充分利用大數(shù)據(jù)技術,通過建立疑似假貨信息的數(shù)據(jù)模型,,實時掃描商品信息,,當定位確定疑似假貨鏈接后,可在線上主動采取刪除,、扣分等處理措施,。
電商平臺除了是打假的行動者,更是假貨的受害者,,理應依法獲得賠償和救濟,。正常情況下,電商平臺應當將精力和心思花在優(yōu)化交易環(huán)節(jié),、便捷物流運輸,、保障支付安全上。但正是為了打擊假貨,,電商平臺才額外投入成本維持一個專門甚至復雜的打假團隊,。例如,阿里巴巴在2015年年底專門組建了獨立的平臺治理部,,在公司整體不再新增員的背景下,,額外新增200名員工專職打假。此外,,淘寶網(wǎng)還創(chuàng)設了神秘購買制度:在志愿者的協(xié)助下,,對于疑似假貨進行實物購買,,購買后交由權利人進行鑒定,并依照假貨鑒定結果對商品和商家進行相應的處罰,。由此可見,,電商平臺之于打假方便的投入不可謂不大。
打假的成本要由誰來承擔呢,?顯然不應由電商平臺和消費者承擔,,而應由有過錯的售假者負擔。在電商平臺與賣家簽訂的服務協(xié)議中,,一般也會對此作出明確規(guī)定,。同樣以淘寶平臺為例?!短詫毞諈f(xié)議》第4.2條約定:用戶應當確保其在淘寶平臺上發(fā)布的商品及/或服務享有相應的權利,,不得在淘寶平臺上銷售以下侵犯他人知識產(chǎn)權或其它合法權益的商品。第6.3條約定:如用戶的行為使淘寶及/或其關聯(lián)公司,、支付寶公司遭受損失(包括自身的直接經(jīng)濟損失,、商譽損失及對外支付的賠償金、和解款,、律師費,、訴訟費等間接經(jīng)濟損失),用戶應賠償淘寶及/或其關聯(lián)公司,、支付寶公司的上述全部損失,。根據(jù)一般的合同法原理,作為電商平臺“用戶”的賣家,,如果違反約定去銷售假貨,就應承擔賠償電商平臺損失的違約責任,。
如果有證據(jù)證明賣家違反服務協(xié)議中約定,,銷售假貨并帶來了約定的損失,電商平臺就可以對此提起民事訴訟,。由于這種情況下,,賣家售假帶給電商平臺的損失是獨立、客觀存在的,,電商平臺行使獨立訴權,,與賣家是否受到行政處罰或刑事處罰無關,也與權利人,、消費者是否提起民事賠償訴訟無關,。
還需要指出一點,除了就直接的經(jīng)濟成本損失向售假者主張賠償,,電商平臺也可以針對售假行為給其商譽或形象帶來的傷害要求其承擔責任,。對于電商平臺,,特別是國際化的大平臺,假貨所造成的負面商譽影響或品牌評價,,是比直接的經(jīng)濟損失更嚴重的傷害,。所以,從有效填補實際損失的角度看,,法院應當判決售假者承擔停止侵害,、消除影響、賠禮道歉,、賠償損失等多種形式的民事責任,。
支持電商平臺向售假的賣家依法依約追究民事責任,也是打擊假貨的重要機制,。這首先有利于讓全社會認清電商環(huán)境下假貨問題的根源:電商平臺本身不制造假貨,,線上假貨問題只是線下假貨問題的折射。其次,,這是對電商平臺投入打假的肯定和激勵,,有利于更有效地發(fā)揮電商平臺打假的積極性、能動性,。再者,,這進一步增加了售假者的違法成本,有利于拓寬打假機制,、提高打假的震懾力,。
上一篇: 大數(shù)據(jù)時代數(shù)據(jù)犯罪的類型化與制裁思路
下一篇: 從執(zhí)行異議案件看公司法人人格否認制度
文章評論()
您還可以輸入140字
還沒人評論,趕快搶沙發(fā)吧,!
平臺大事
誠信守法經(jīng)營,,打擊假冒偽劣,維護生活正...
“國際消費者權益日” (World Con...
1,、積極回復問律師且質量較好;
2,、提供訂單服務的數(shù)量及質量較高,;
3、積極向“業(yè)界觀點”板塊投稿,;
4,、服務方黃頁各項信息全面、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