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站點
APP客戶版
找律師,、咨詢律師、打官司,, 就上好律師網
APP律師版
隨時隨地,,接單服務,就在好 律師APP律師版
關注好律師微信
熱點法律問題分析,盡在好律 師微信公眾號
2014年12月22日,,國務院以國令第656號正式公布了《不動產登記暫行條例》,自2015年3月1日起施行,。條例共6章35條,,對不動產及其登記的范圍、登記機構,、不動產登記簿,、登記程序、登記信息共享與保護以及新條例施行后原有登記證書,、不動產權屬證書的法律效力分別進行了規(guī)定,。
一、條例出臺的法律依據,、意義
依照物權法的規(guī)定,,不動產物權的設立、變更,、轉讓和消滅,,經依法登記,發(fā)生效力,;未經登記,,不發(fā)生效力,但法律另有規(guī)定的除外,。其中,,依法屬于國家所有的自然資源,所有權可以不登記,。
鑒于不動產登記的重要法律作用,,對于不動產登記,法律規(guī)定國家對不動產實行統(tǒng)一登記制度,,統(tǒng)一登記的范圍,、登記機構和登記辦法,由法律行政法規(guī)規(guī)定,,在法律行政法規(guī)規(guī)定前,,地方性法規(guī)可以依照物權法有關規(guī)定作出規(guī)定。
經過7年多的反復論證,,最終國務院通過出臺統(tǒng)一的不動產登記制度,,整合了不動產登記職責。條例的出臺,,是國務院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的需要,,對于政府機構簡政放權,、減少多頭管理,維護不動產交易安全,,提高不動產交易效率,,保障不動產權利人合法權益、規(guī)范登記行為,、方便群眾申請登記具有重要作用,。
二、不動產登記簿和不動產權屬證書對不動產的作用
1,、目前我國對于不動產無文義性的定義,,相關法律均采取列舉式對不動產進行界定。例如擔保法規(guī)定,,不動產是指土地以及房屋,、林木等地上定著物;民法通則意見規(guī)定,,土地,、附著于土地的建筑物及其定著物、建筑物的固定附屬設備為不動產,。本次條例第二條規(guī)定不動產是指土地,、海域以及房屋、林木等定著物,,可以看出仍然是采取列舉式的定義,。
但不同與以往的是,本次將海域在不動產中明確提及,,相應的海域使用權的法律意義則更為重要,。在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指導性案例中,明確否定了單純以相對人與政府簽訂海域使用權合同作為判斷相對人實施項目行為合法與否的判斷,,而是定性為海域屬于國家所有,,任何單位和個人在未依法取得海洋行政主管機關頒發(fā)的海域使用權證書的情況下,不得侵占,、買賣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轉讓海域,,否則要受到相應的處罰。
2,、依照法律規(guī)定,,不動產登記簿由登記機構管理,是物權歸屬和內容的根據,,而不動產權屬證書則是權利人享有該不動產物權的證明,。因此,不動產權屬證書記載的事項,應當與不動產登記簿一致,;記載不一致的,,除有證據證明不動產登記簿確有錯誤外,以不動產登記簿為準,,不動產登記機構應當按照國土資源主管部門的規(guī)定設立統(tǒng)一的不動產登記簿,。本次條例根據二者的關系,在第二十一條規(guī)定,,登記事項自記載于不動產登記簿時完成登記,,完成登記后不動產登記機構應當依法向申請人核發(fā)不動產權屬證書或者登記證明。不動產登記簿由不動產登記機構永久保存,、專人保管,其登記記載事項應當包括不動產的自然狀況,、權屬狀況,,以及涉及不動產權利限制、提示及其他相關事項
物權法針對行政登記機構以不動產價值的一定比例作為收費標準的做法,,確定不動產登記費按件收取,,不得按照不動產的面積、體積或者價款的比例收取,。本次條例針對不同登記部門采用不同登記標準的客觀事實,,為解決分散登記模式,在第八條規(guī)定不動產以不動產單元為基本單位進行登記,,不動產單元具有唯一編碼,。
三、不動產登記的主體及其職責
1,、登記機構
物權法規(guī)定不動產登記,,由不動產所在地的登記機構辦理。條例依照物權法的原則規(guī)定不動產實行統(tǒng)一登記制度,,由不動產所在地的縣級人民政府不動產登記機構辦理,,直轄市、設區(qū)的市人民政府可以確定本級不動產登記機構統(tǒng)一辦理所屬各區(qū)的不動產登記,??缧姓^(qū)域的不動產登記,規(guī)定了分別辦理,、協(xié)商辦理和指定辦理,。
條例中還明確由國土資源部負責指導、監(jiān)督全國不動產登記工作,,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確定一個部門負責本行政區(qū)域內的不動產登記,。為保證登記的質量,強調不動產登記機構應當加強對不動產登記工作人員的管理和專業(yè)技術培訓,確保不動產登記工作人員具備與不動產登記工作相適應的專業(yè)知識和業(yè)務能力,。
2,、申請不動產登記的權利人
由于不動產登記機構的統(tǒng)一勢必影響到原有的分散登記的效力,為避免出現權利真空,,條例明確不動產權利人已經依法享有的不動產權利,,不因登記機構和登記程序的改變而改變,在條例施行前依法頒發(fā)的各類不動產權屬證書和制作的不動產登記簿繼續(xù)有效,。
申請不動產登記的當事人明確可以由當事人單方申請的情形包括首次申請登記的不動產,,繼承、接受遺贈取得的不動產,,法院,、仲裁委生效法律文書或者政府生效決定等對不動產權利產生的影響,變更登記,,注銷登記,,異議登記,更正登記以及法律法規(guī)有明確規(guī)定的,。除此以外的如買賣,、設定抵押權等申請不動產登記的,應當由當事人雙方共同申請,。
條例的共同申請的規(guī)定,,對現行買賣、擔保合同的約定具有一定的法律影響,。通常在房地產交易高峰期,,購買人處于弱勢地位,而擔保合同中,,擔保權人在主合同中處于被動地位,,因此在買賣或擔保合同中賣方或擔保權人均在合同中主張,辦理登記事項由購買人或擔保人辦理,。而且在最高人民法院的相應案例中曾有將申請登記確定為購買人或擔保人的義務的判定,,由此導致當購買人或擔保人未辦理登記時,不僅容易被追究違約責任,,而且被認定為屬于合同法第四十二條第(三)項規(guī)定的“其他違背誠實信用原則的行為”,,依法應當承擔締約過失責任。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案件的具體情況和相對人的請求,,判決相對人自己辦理有關手續(xù),;對方當事人對由此產生的費用和給相對人造成的實際損失,應當承擔損害賠償責任,。由于本次條例的共同申請規(guī)定,,申請的義務屬于當事人雙方共同的行為,,因此對購買人、擔保物權人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合同簽訂后應當及時催促義務人共同申請登記,,同時對相應的合同條款進行相應設定,即經催促共同申請登記后如果共同義務人不履行,,違約責任或締約過失條款如何表述,。
3、本次條例第二十九條完全引用了物權法的二十一條的內容,,明確了登記機構及申請登記的當事人的賠償責任,,規(guī)定當事人提供虛假材料申請登記,給他人造成損害的或因登記機構登記錯誤給他人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關于登記機構及當事人賠償的責任劃分,按照相關司法解釋的規(guī)定,,申請人提供虛假材料辦理房屋登記,,給原告造成損害,登記機構未盡合理審慎職責的,,應當根據其過錯程度及其在損害發(fā)生中所起作用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但房屋登記機構工作人員與第三人惡意串通違法登記,,侵犯原告合法權益的,,房屋登記機構與第三人承擔連帶賠償責任。
四,、不動產登記的客體及其程序性規(guī)定
1,、不動產登記的客體
條例根據目前的法律規(guī)定匯總了不動產物權的種類,針對不動產權利按照所有權,、用益物權,、擔保物權進行了基本分類,便于民眾理解不動產權利的類別以及登記的種類,。按照第五條規(guī)定,,需登記的所有權包括集體土地所有權,房屋等建筑物,、構筑物所有權,,森林、林木所有權,;用益物權包括耕地,、林地、草地等土地承包經營權,,建設用地使用權,,宅基地使用權,,海域使用權,地役權,;擔保物權則包括抵押權,。
對于其中提及的耕地、林地,、草地等土地承包經營權,,盡管物權法中明確規(guī)定土地承包經營權自土地承包經營權合同生效時設立,同時提出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向土地承包經營權人發(fā)放土地承包經營權證并登記造冊,,確認土地承包經營權,。但截至目前土地承包經營權一直未進行確權登記,黨中央,、國務院為此以《關于引導農村土地經營權有序流轉發(fā)展農業(yè)適度規(guī)模經營的意見》文件形式要求用5年左右時間基本完成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健全登記簿,頒發(fā)權屬證書,,強化土地承包經營權物權保護,,為開展土地流轉、調處土地糾紛,、完善補貼政策,、進行征地補償和抵押擔保提供重要依據。在法院審理的案件中,,曾出現過法院以土地承包經營權人不具有土地承包經營權證為由否定權利主體的土地承包經營權,。本次條例針對目前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登記尚未落地的現狀,在第三十三條中明確不動產統(tǒng)一登記過渡期內,,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的登記按照國家有關規(guī)定執(zhí)行,。
2、不動產登記的類別及形式
物權法中針對不動產登記規(guī)定了更正登記,、異議登記,、預告登記,本次條例對不動產登記進行了全面規(guī)定,,將登記分為首次登記,、變更登記、轉移登記,、注銷登記,、更正登記、異議登記,、預告登記,、查封登記等。不同類別的登記,,具有不同的法律效果及內容,。
不動產登記的載體采用不動產登記簿形式,,條例明確不動產登記簿應當采用電子形式,暫不具備條件的,,可以采用紙質介質,,登記機構應當明確不動產登記簿唯一、合法的介質形式,。對于電子介質的,,應當定期進行異地備份,并具有唯一,、確定的紙質轉化形式,,另外應當配備專門的存儲設施,并采取網絡安全防護措施,;而紙質介質,,應當配備必要的防盜、防火,、防漬,、防有害生物等安全保護設施。
3,、不動產登記的程序性規(guī)定
條例對于不動產登記的程序,,借鑒了此前職能部門頒布的土地登記辦法、房屋登記辦法等規(guī)定,,對不動產登記的整個過程做了一般性規(guī)定,。
條例明確規(guī)定了申請不動產登記的申請人及其需提供的申請材料,登記機構受理材料后,,對于符合條件的及經當場更正后符合的應當出具書面的受理通知書,不符合法定形式或材料不全的,,應當當場出具書面不予受理并一次性告知需要補正全部內容的通知,,不屬于本機構登記范圍的,則應當書面告知不予受理及何種機構有登記權,。對于不動產登記機構未當場書面告知申請人不予受理的,,視為受理。規(guī)定登記機構應當在受理登記申請之日起30日個工作日內辦結不動產登記手續(xù),,法律另有規(guī)定的除外,。按照此規(guī)定,30個工作日為不動產登記機構完結時限,,在企業(yè)對外投資中,,涉及招拍掛后土地使用權登記事項的,則無須在合同中加上關于辦理登記時限的約定,。
不動產登記機構對于特殊情形的如房屋等建筑物,、構筑物所有權首次登記的,、在建建筑物抵押登記的,不動產滅失導致的注銷登記及登記機構認為需要的,,不動產登記機構應當進行實地查看,,對其中可能存在權屬爭議或涉及他人利害關系的登記,登記機構可以進行調查,。
對于不動產存在違反法律法規(guī)規(guī)定的,,存在尚未解決的權屬爭議的,申請登記的不動產超過規(guī)定期限的,,以及法律法規(guī)明確規(guī)定不予登記的,,不動產登記機構應當不予登記并書面告知申請人。對于存在權屬爭議的,,如果當事人以作為登記行為基礎的買賣,、共有、贈與,、抵押,、婚姻、繼承等民事法律關系無效或者應當撤銷為由,,對不動產登記機構的登記行為提起行政訴訟的,,人民法院應當告知當事人先行解決民事爭議。
五,、不動產登記信息的共享與查詢
條例明確由國土資源部會同有關部門組織建設全國統(tǒng)一的不動產登記信息管理基礎平臺,,并將各級不動產登記機構登記的信息納入統(tǒng)一的信息管理基礎平臺,實行國家,、省,、市、縣四級登記信息的共享,,并將不動產信息與住房城鄉(xiāng)建設,、農業(yè)、林業(yè),、海洋等部門審批信息,、交易信息實時互通共享。目前國土資源部已經明確,,力爭2015年底完成不動產登記操作系統(tǒng)軟件與信息平臺的對接,。國土資源、公安,、民政,、財政、稅務,、工商,、金融,、審計、統(tǒng)計等部門應當加強不動產登記有關信息互通共享,,此舉措對于完善信用體系建設具有重要的作用,。自2010年最高人民法院開展執(zhí)行聯(lián)動系統(tǒng)建設以來,最高人民法院已經先后與工商,、銀行等系統(tǒng),,及個別的房屋、土地登記機構實行了信息共享,,為信用體系建設,,減少法院系統(tǒng)執(zhí)行難發(fā)揮了重要的作用,此次不動產登記信息的統(tǒng)一及信息共享,,將對信用體系建設發(fā)揮更大的作用,。
按照物權法的規(guī)定,權利人,、厲害關系人可以申請查詢,、復制登記資料,登記機構應當提供,。同時,,在制定本條例之前,反腐的呼聲要求進行按人查詢登記的方式,,以將不動產信息公開,。本次條例仍嚴格遵循物權法的規(guī)定,明確權利人,、利害關系人可以依法查詢,、復制不動產登記資料,有關國家機關可以依照法律法規(guī)的規(guī)定查詢,、復制與調查事項有關的不動產登記資料,。而進行查詢時,有關單位,、個人應當說明查詢的目的,不得將查詢獲得的不動產登記資料用于其他目的,。
上一篇: 冒用醫(yī)保入刑 親屬間醫(yī)?;ビ靡矐c法有據
下一篇: 合伙企業(yè)的設立與合伙事務的經營
您還可以輸入140字
還沒人評論,趕快搶沙發(fā)吧,!
“國際消費者權益日” (World Con...
京ICP證150520號 | 京ICP備15016857號-2 | 新出發(fā)京零字第朝230045號 | 聯(lián)網備案號11010502038006 | 京網文(2015)0522-202號 | 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8006號 | 軟著登字第10302139號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3450號 |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A2.B1.B2-20230296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郵箱:[email protected]
Copyright?2015-2020 好律師 haolvshi.com.cn版權所有
好律師
首次登錄,,您需要設置登錄密碼
請使用好律師APP掃碼登錄
掃碼成功
請在手機上確認登錄
關于對不動產登記暫行條例內容的理解
2014年12月22日,,國務院以國令第656號正式公布了《不動產登記暫行條例》,自2015年3月1日起施行,。條例共6章35條,,對不動產及其登記的范圍、登記機構,、不動產登記簿,、登記程序、登記信息共享與保護以及新條例施行后原有登記證書,、不動產權屬證書的法律效力分別進行了規(guī)定,。
一、條例出臺的法律依據,、意義
依照物權法的規(guī)定,,不動產物權的設立、變更,、轉讓和消滅,,經依法登記,發(fā)生效力,;未經登記,,不發(fā)生效力,但法律另有規(guī)定的除外,。其中,,依法屬于國家所有的自然資源,所有權可以不登記,。
鑒于不動產登記的重要法律作用,,對于不動產登記,法律規(guī)定國家對不動產實行統(tǒng)一登記制度,,統(tǒng)一登記的范圍,、登記機構和登記辦法,由法律行政法規(guī)規(guī)定,,在法律行政法規(guī)規(guī)定前,,地方性法規(guī)可以依照物權法有關規(guī)定作出規(guī)定。
經過7年多的反復論證,,最終國務院通過出臺統(tǒng)一的不動產登記制度,,整合了不動產登記職責。條例的出臺,,是國務院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的需要,,對于政府機構簡政放權,、減少多頭管理,維護不動產交易安全,,提高不動產交易效率,,保障不動產權利人合法權益、規(guī)范登記行為,、方便群眾申請登記具有重要作用,。
二、不動產登記簿和不動產權屬證書對不動產的作用
1,、目前我國對于不動產無文義性的定義,,相關法律均采取列舉式對不動產進行界定。例如擔保法規(guī)定,,不動產是指土地以及房屋,、林木等地上定著物;民法通則意見規(guī)定,,土地,、附著于土地的建筑物及其定著物、建筑物的固定附屬設備為不動產,。本次條例第二條規(guī)定不動產是指土地,、海域以及房屋、林木等定著物,,可以看出仍然是采取列舉式的定義,。
但不同與以往的是,本次將海域在不動產中明確提及,,相應的海域使用權的法律意義則更為重要,。在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指導性案例中,明確否定了單純以相對人與政府簽訂海域使用權合同作為判斷相對人實施項目行為合法與否的判斷,,而是定性為海域屬于國家所有,,任何單位和個人在未依法取得海洋行政主管機關頒發(fā)的海域使用權證書的情況下,不得侵占,、買賣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轉讓海域,,否則要受到相應的處罰。
2,、依照法律規(guī)定,,不動產登記簿由登記機構管理,是物權歸屬和內容的根據,,而不動產權屬證書則是權利人享有該不動產物權的證明,。因此,不動產權屬證書記載的事項,應當與不動產登記簿一致,;記載不一致的,,除有證據證明不動產登記簿確有錯誤外,以不動產登記簿為準,,不動產登記機構應當按照國土資源主管部門的規(guī)定設立統(tǒng)一的不動產登記簿,。本次條例根據二者的關系,在第二十一條規(guī)定,,登記事項自記載于不動產登記簿時完成登記,,完成登記后不動產登記機構應當依法向申請人核發(fā)不動產權屬證書或者登記證明。不動產登記簿由不動產登記機構永久保存,、專人保管,其登記記載事項應當包括不動產的自然狀況,、權屬狀況,,以及涉及不動產權利限制、提示及其他相關事項
物權法針對行政登記機構以不動產價值的一定比例作為收費標準的做法,,確定不動產登記費按件收取,,不得按照不動產的面積、體積或者價款的比例收取,。本次條例針對不同登記部門采用不同登記標準的客觀事實,,為解決分散登記模式,在第八條規(guī)定不動產以不動產單元為基本單位進行登記,,不動產單元具有唯一編碼,。
三、不動產登記的主體及其職責
1,、登記機構
物權法規(guī)定不動產登記,,由不動產所在地的登記機構辦理。條例依照物權法的原則規(guī)定不動產實行統(tǒng)一登記制度,,由不動產所在地的縣級人民政府不動產登記機構辦理,,直轄市、設區(qū)的市人民政府可以確定本級不動產登記機構統(tǒng)一辦理所屬各區(qū)的不動產登記,??缧姓^(qū)域的不動產登記,規(guī)定了分別辦理,、協(xié)商辦理和指定辦理,。
條例中還明確由國土資源部負責指導、監(jiān)督全國不動產登記工作,,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確定一個部門負責本行政區(qū)域內的不動產登記,。為保證登記的質量,強調不動產登記機構應當加強對不動產登記工作人員的管理和專業(yè)技術培訓,確保不動產登記工作人員具備與不動產登記工作相適應的專業(yè)知識和業(yè)務能力,。
2,、申請不動產登記的權利人
由于不動產登記機構的統(tǒng)一勢必影響到原有的分散登記的效力,為避免出現權利真空,,條例明確不動產權利人已經依法享有的不動產權利,,不因登記機構和登記程序的改變而改變,在條例施行前依法頒發(fā)的各類不動產權屬證書和制作的不動產登記簿繼續(xù)有效,。
申請不動產登記的當事人明確可以由當事人單方申請的情形包括首次申請登記的不動產,,繼承、接受遺贈取得的不動產,,法院,、仲裁委生效法律文書或者政府生效決定等對不動產權利產生的影響,變更登記,,注銷登記,,異議登記,更正登記以及法律法規(guī)有明確規(guī)定的,。除此以外的如買賣,、設定抵押權等申請不動產登記的,應當由當事人雙方共同申請,。
條例的共同申請的規(guī)定,,對現行買賣、擔保合同的約定具有一定的法律影響,。通常在房地產交易高峰期,,購買人處于弱勢地位,而擔保合同中,,擔保權人在主合同中處于被動地位,,因此在買賣或擔保合同中賣方或擔保權人均在合同中主張,辦理登記事項由購買人或擔保人辦理,。而且在最高人民法院的相應案例中曾有將申請登記確定為購買人或擔保人的義務的判定,,由此導致當購買人或擔保人未辦理登記時,不僅容易被追究違約責任,,而且被認定為屬于合同法第四十二條第(三)項規(guī)定的“其他違背誠實信用原則的行為”,,依法應當承擔締約過失責任。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案件的具體情況和相對人的請求,,判決相對人自己辦理有關手續(xù),;對方當事人對由此產生的費用和給相對人造成的實際損失,應當承擔損害賠償責任,。由于本次條例的共同申請規(guī)定,,申請的義務屬于當事人雙方共同的行為,,因此對購買人、擔保物權人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合同簽訂后應當及時催促義務人共同申請登記,,同時對相應的合同條款進行相應設定,即經催促共同申請登記后如果共同義務人不履行,,違約責任或締約過失條款如何表述,。
3、本次條例第二十九條完全引用了物權法的二十一條的內容,,明確了登記機構及申請登記的當事人的賠償責任,,規(guī)定當事人提供虛假材料申請登記,給他人造成損害的或因登記機構登記錯誤給他人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關于登記機構及當事人賠償的責任劃分,按照相關司法解釋的規(guī)定,,申請人提供虛假材料辦理房屋登記,,給原告造成損害,登記機構未盡合理審慎職責的,,應當根據其過錯程度及其在損害發(fā)生中所起作用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但房屋登記機構工作人員與第三人惡意串通違法登記,,侵犯原告合法權益的,,房屋登記機構與第三人承擔連帶賠償責任。
四,、不動產登記的客體及其程序性規(guī)定
1,、不動產登記的客體
條例根據目前的法律規(guī)定匯總了不動產物權的種類,針對不動產權利按照所有權,、用益物權,、擔保物權進行了基本分類,便于民眾理解不動產權利的類別以及登記的種類,。按照第五條規(guī)定,,需登記的所有權包括集體土地所有權,房屋等建筑物,、構筑物所有權,,森林、林木所有權,;用益物權包括耕地,、林地、草地等土地承包經營權,,建設用地使用權,,宅基地使用權,,海域使用權,地役權,;擔保物權則包括抵押權,。
對于其中提及的耕地、林地,、草地等土地承包經營權,,盡管物權法中明確規(guī)定土地承包經營權自土地承包經營權合同生效時設立,同時提出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向土地承包經營權人發(fā)放土地承包經營權證并登記造冊,,確認土地承包經營權,。但截至目前土地承包經營權一直未進行確權登記,黨中央,、國務院為此以《關于引導農村土地經營權有序流轉發(fā)展農業(yè)適度規(guī)模經營的意見》文件形式要求用5年左右時間基本完成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健全登記簿,頒發(fā)權屬證書,,強化土地承包經營權物權保護,,為開展土地流轉、調處土地糾紛,、完善補貼政策,、進行征地補償和抵押擔保提供重要依據。在法院審理的案件中,,曾出現過法院以土地承包經營權人不具有土地承包經營權證為由否定權利主體的土地承包經營權,。本次條例針對目前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登記尚未落地的現狀,在第三十三條中明確不動產統(tǒng)一登記過渡期內,,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的登記按照國家有關規(guī)定執(zhí)行,。
2、不動產登記的類別及形式
物權法中針對不動產登記規(guī)定了更正登記,、異議登記,、預告登記,本次條例對不動產登記進行了全面規(guī)定,,將登記分為首次登記,、變更登記、轉移登記,、注銷登記,、更正登記、異議登記,、預告登記,、查封登記等。不同類別的登記,,具有不同的法律效果及內容,。
不動產登記的載體采用不動產登記簿形式,,條例明確不動產登記簿應當采用電子形式,暫不具備條件的,,可以采用紙質介質,,登記機構應當明確不動產登記簿唯一、合法的介質形式,。對于電子介質的,,應當定期進行異地備份,并具有唯一,、確定的紙質轉化形式,,另外應當配備專門的存儲設施,并采取網絡安全防護措施,;而紙質介質,,應當配備必要的防盜、防火,、防漬,、防有害生物等安全保護設施。
3,、不動產登記的程序性規(guī)定
條例對于不動產登記的程序,,借鑒了此前職能部門頒布的土地登記辦法、房屋登記辦法等規(guī)定,,對不動產登記的整個過程做了一般性規(guī)定,。
條例明確規(guī)定了申請不動產登記的申請人及其需提供的申請材料,登記機構受理材料后,,對于符合條件的及經當場更正后符合的應當出具書面的受理通知書,不符合法定形式或材料不全的,,應當當場出具書面不予受理并一次性告知需要補正全部內容的通知,,不屬于本機構登記范圍的,則應當書面告知不予受理及何種機構有登記權,。對于不動產登記機構未當場書面告知申請人不予受理的,,視為受理。規(guī)定登記機構應當在受理登記申請之日起30日個工作日內辦結不動產登記手續(xù),,法律另有規(guī)定的除外,。按照此規(guī)定,30個工作日為不動產登記機構完結時限,,在企業(yè)對外投資中,,涉及招拍掛后土地使用權登記事項的,則無須在合同中加上關于辦理登記時限的約定,。
不動產登記機構對于特殊情形的如房屋等建筑物,、構筑物所有權首次登記的,、在建建筑物抵押登記的,不動產滅失導致的注銷登記及登記機構認為需要的,,不動產登記機構應當進行實地查看,,對其中可能存在權屬爭議或涉及他人利害關系的登記,登記機構可以進行調查,。
對于不動產存在違反法律法規(guī)規(guī)定的,,存在尚未解決的權屬爭議的,申請登記的不動產超過規(guī)定期限的,,以及法律法規(guī)明確規(guī)定不予登記的,,不動產登記機構應當不予登記并書面告知申請人。對于存在權屬爭議的,,如果當事人以作為登記行為基礎的買賣,、共有、贈與,、抵押,、婚姻、繼承等民事法律關系無效或者應當撤銷為由,,對不動產登記機構的登記行為提起行政訴訟的,,人民法院應當告知當事人先行解決民事爭議。
五,、不動產登記信息的共享與查詢
條例明確由國土資源部會同有關部門組織建設全國統(tǒng)一的不動產登記信息管理基礎平臺,,并將各級不動產登記機構登記的信息納入統(tǒng)一的信息管理基礎平臺,實行國家,、省,、市、縣四級登記信息的共享,,并將不動產信息與住房城鄉(xiāng)建設,、農業(yè)、林業(yè),、海洋等部門審批信息,、交易信息實時互通共享。目前國土資源部已經明確,,力爭2015年底完成不動產登記操作系統(tǒng)軟件與信息平臺的對接,。國土資源、公安,、民政,、財政、稅務,、工商,、金融,、審計、統(tǒng)計等部門應當加強不動產登記有關信息互通共享,,此舉措對于完善信用體系建設具有重要的作用,。自2010年最高人民法院開展執(zhí)行聯(lián)動系統(tǒng)建設以來,最高人民法院已經先后與工商,、銀行等系統(tǒng),,及個別的房屋、土地登記機構實行了信息共享,,為信用體系建設,,減少法院系統(tǒng)執(zhí)行難發(fā)揮了重要的作用,此次不動產登記信息的統(tǒng)一及信息共享,,將對信用體系建設發(fā)揮更大的作用,。
按照物權法的規(guī)定,權利人,、厲害關系人可以申請查詢,、復制登記資料,登記機構應當提供,。同時,,在制定本條例之前,反腐的呼聲要求進行按人查詢登記的方式,,以將不動產信息公開,。本次條例仍嚴格遵循物權法的規(guī)定,明確權利人,、利害關系人可以依法查詢,、復制不動產登記資料,有關國家機關可以依照法律法規(guī)的規(guī)定查詢,、復制與調查事項有關的不動產登記資料,。而進行查詢時,有關單位,、個人應當說明查詢的目的,不得將查詢獲得的不動產登記資料用于其他目的,。
上一篇: 冒用醫(yī)保入刑 親屬間醫(yī)?;ビ靡矐c法有據
下一篇: 合伙企業(yè)的設立與合伙事務的經營
文章評論()
您還可以輸入140字
還沒人評論,趕快搶沙發(fā)吧,!
平臺大事
誠信守法經營,,打擊假冒偽劣,,維護生活正...
“國際消費者權益日” (World Con...
1,、積極回復問律師且質量較好;
2,、提供訂單服務的數量及質量較高,;
3、積極向“業(yè)界觀點”板塊投稿,;
4,、服務方黃頁各項信息全面、完善,。